曹冲立即吩咐两个便衣甲士把刀收起来,看曹韬一副不愿意退后的样子,只能无奈的摇摇头,笑着说道:“放心吧,对面可是官差,在许昌谁有本事能奈何的了你家公子?“
陆勇起先瞧见曹冲命随从将武器收起来,还以为是这个公子知道事情轻重,不敢抗拒朝廷,然而这一句“在许昌谁有本事能奈何的了你家公子?”硬生生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了,莫非遇到一个硬茬?家中也是朝廷大官,回头一想赵家小姐的父亲可是朝廷的九卿,这可是够大的了,自己一直秉公办事,有什么好怕的?
不过作为陆勇而言,自己只是一个班头,这样的小角色,在那些当官的大人物眼里,可是屁都算不上,动动嘴就能弄死自己了,还是探探在这个公子的口风,另外结点善缘,不要迁怒到自己。
于是陆勇便笑嘻嘻的和曹冲又交谈起来了:“听公子的口气,公子的父亲应该也是朝廷官员了,小的也跟公子说句明白话,公子若是调戏了寻常人家的姑娘也就罢了,可公子轻薄的这位赵姑娘父亲是乃是朝中少府卿赵老爷,小的还是劝公子赶紧派你的书童回家报信,也好让家里人赶紧想办法帮公子去赵府赔罪,这样也好免了公子的牢狱之灾。“
既然曹冲并不打算在这种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身份,而且这个差役既然释放出善意了,曹冲还是选择了投桃报李,曹冲不想这么多人看热闹,随即说道:”这位班头,按照我大汉的律法,这件事情怎么断还是该由廷尉大人来断是吧?“
说到这里,作者不得不对东汉的官职的上层部分进行一个基础的普及,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便是说曹操原本只是三公之一的司空,后因曹操废除了两汉行之已久的三公执政制度,并效法董卓复了丞相之位,自任为丞相。
自此以后东汉末年的官制便变成丞相最大,丞相可分设左右,当然在这个时候丞相肯定是只有曹操一人的,同时直接将原属少府辖下的尚书台划转到丞相府官属序列。由于东汉制度里,尚书令是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所以这样的措施保证了曹操对朝政的控制,同时也无需对既有制度做很大的修订。
这样一来,尚书台官员由原来的内朝官转为了外朝官。这种变革,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一次重要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尚书省的正式建立。
除了实际的政治中心尚书台以外,丞相和御史大夫以下便是九卿: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太常(掌宗庙礼仪之官)、太仆(掌管皇宫车辆马匹并兼管官府的畜牧业之官)、廷尉(掌管朝廷刑狱之官)、宗正(掌管皇族相关事务之官)、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之官)、光禄勋(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官)、大司农(掌管全国财政经济之官)、大鸿胪(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之官)。
听到曹冲说由廷尉大人来断案,陆勇先是一愣,而后心里不由得觉得眼前这个人可笑起来,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要不是牵涉到少府的赵大人的女儿,他们自己老早就解决好了,就算是牵涉到赵大人,也不过是带回去由奏谳掾来处理,哪里轮的上廷尉来审理?
突然间陆勇又觉得曹冲可能不是什么朝廷大人的公子,不然不会这么可笑的说什么由廷尉来断案。想到这里,陆勇感觉自己有一种被别人耍了的感觉,刚才仅存的一点点善意也随之不见,望向曹冲的目光也变得憎恶起来:“小子,怎么做事情,难道我们这些朝廷的官差不知道怎么做么?还需要你来教?押解你回去之后,自然会有奏谳掾老爷来决断!“
单单从这件事情上说,廷尉可是最高的长官,像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情肯定不会由廷尉来解决,一般情况下都是下面主管审判案件的奏谳掾来审理,可是现在陆勇出于气愤下说出来的硬邦邦的话,让曹冲听起来想当不爽,也感受到了陆勇突然间释放出的恶意。
不过在三国争霸这个时空里,曹冲作为曹操的儿子而言,像眼前这个差役根本就算不上一个可以值得关注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曹冲至始至终都没有和陆勇套一句近乎,甚至连陆勇的名字都没有想要知道。虽然陆勇这会的做派让曹冲感觉不爽,不过曹冲还是打算按规矩办事,随机淡淡的说了一句:“那就按这位班头说的,去一趟廷尉衙门,由那位奏谳掾来断一下这件案子吧。”
陆勇看着曹冲的做派,心里很不痛快,随即吩咐手下去给曹冲戴上枷锁,要将曹冲押回去,心里想着,你小子这会继续张狂,等会将你抓起来,到了大牢里面,我给你好好松松筋骨。这样想着,陆勇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
曹冲冷眼看着拿着枷锁上来的差役,突然间暴起,飞身就是一脚揣上了拿着枷锁的差役,差役全然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少年公子居然会动手,哦不,居然会动脚,一不留神给人踹翻在地。曹冲踹翻差役后便大喝一声:“我是要去廷尉衙门说个清楚,但不是任由你们这些差役作践的,我有罪无罪自然有朝廷法度在,还轮不到你们这等杂役。”
陆勇看到这个少年公子居然暴起伤人,又联想到这个少年说要去廷尉衙门求个公道,当心便想着如果这个少年公子家中真有大官撑腰的话,直接报出自己的亲长名号,何必受这个委屈,当下更断定这个少年只是虚张声势,可能家中有点关系或者是某个小官的族中子弟,寄希望于巧言陈情于奏谳掾,然后好开脱自己的罪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