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嬷嬷跟我说的太上和太后大吵的辰光,正是老承恩侯刚过世,而妙姑的师父也为了保护她被人害死的时候,显见得太上是不打算再容忍这放肆的忠顺王爷了,但被太后以人死茶凉给硬顶了回来。
“第三,忠顺王爷如今出门还是前有斥候后有殿后,若说是军中的习惯未尝不可,但在京城,这谱儿却摆得比皇上还大了,皇上对他,心里必有微词。”
探春顿了顿,决定还是不告诉她们冯紫英告诉自己的事情,笑道:“又能给太上出气,又能打击太后,还能削弱党争中握有兵权的人的力量——我把这样一举三得的案子送到皇上跟前,你们猜他是办还是不办?”
许嬷嬷和沈嬷嬷彻底哑口无言了。
探春打了个呵欠。
——交代完了,可以睡觉了吗?
沈嬷嬷小心翼翼地看着她问:“那姑娘打算怎么把这个案子交上去?是请宫里的贵妃娘娘交么?”
探春差点儿咬到自己的舌头,愕然:“怎么可能?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让我们家的人出面?这可是要惹恼太后的苦差啊!”
许嬷嬷松了口气。
就怕这位三姑娘把事情想简单了。
呃,不过能把一个案子背后的事情想得这样通透的,应该也不会出那种昏招吧?
探春安慰她们二人道:“嬷嬷们放心。必定有人早就捏着拳头等这一刻,我送给他这个功劳。”
第二天,一个小小的织锦包裹被送进了北静王府。
北静王如获至宝,即刻令人去贾府请宝玉:“务必要请二公子来一趟。”
人去了半日,回来道:“二公子病了。前儿他们家那位林姐儿从干亲冯家回来了,二公子陪着玩得晚了,夜里着了凉,昨儿就没出门。奴才刚过去,正赶上太医出门,说是个小风寒,让在家里好好养几日。贾家老太太死活不放人出来呢。”
北静王皱紧了眉,看向长史:“竟不是他送来的?”
长史低着头,仔细地研究了半日那包裹里的东西,笑道:“管他谁送来的呢?既是合用的东西,咱们也只做不知,送到大理寺便了。”
北静王拧眉细思:“如今在大理寺正堂的,乃是那个贾雨村。他是在贾政跟前认了宗侄的,嗯,倒是可以看一看他是否警醒,合不合用。”
北静王究竟还是留了个心眼儿,将包袱里所有的账册都誊录了一份,而忠顺王亲手留下的证据,包袱里头放了一件,自己手里留了一件更加致命的。
东西照葫芦画瓢让一个无名氏送进了大理寺,连带着一份状纸,却是状告忠顺王爷十年前为几件古玩陷害先杭州知府竺某,导致其家破人亡。
贾雨村拿到东西就额头冒了汗。
不为别的,而是他在贾政处见过北静王府长史写的条子,认得那笔漂亮的瘦金体。这份状纸,正是那位长史如假包换的亲笔!
这东西乃是北静王府送来的!
匆匆翻阅了随同状纸的那些证据:一本家产抄没清单,一张当票,一封亲笔书信,和一份详尽的过程记录,下头有证人的名字、手印!
证据已经十分确凿。
贾雨村只觉得头上发晕。
这种东西也能落在旁人手里么?他心里不由得狠狠地埋怨忠顺王爷。
思之再三,也只得把东西先不造册,急命人备轿,登门去王府,当面请问那位贪王应该如何办理。
与此同时,忠顺王府后巷里,也有人轻轻巧巧地在巷尾摆了一只小小的包裹。
里头的东西,却是弹劾北静王勾结地方、窥伺圣踪、邀买人心、图谋不轨的一份慷慨激昂的奏折!
格式是乱的,抬头就瞎写,可是内容却丝丝入扣、触目惊心,只是,一丁点儿明证都没有。
忠顺王爷看着那东西就好奇:“这是谁替我写的?我要是有半点儿证据,即刻便找人写这么一份东西呈上去!”
昔日的军师拿了过去看,若有所思:“这话说得,言之凿凿,看着就是个对北静王狼子野心激愤已久的人写的。”
翻来覆去地看那几张纸,又道:“这是市卖的,一般有几个钱的人家都不用这等纸张。”放在鼻端闻了闻,“这墨也寻常。笔锋还开着叉。字虽不错,骨头却太过锋利,国子监等地的学生写不来这种字。”
又拿了那包裹看,捻一捻包布,笑一笑:“穷得很,这布乃是穿过多年的衣裳剪破的,这个位置还磨得快见了光。”
还给忠顺王爷:“想必是个穷酸,自负有才学。北王一向都以招贤纳士、敬天下英才而人尽其用闻名。这个人,恐怕也去北府打秋风,被轰出来的。你看他里头描述北府奢靡的地方,似乎就是初入北府的人走的那条路,却丝毫未及后头的安得楼。可见连住都没让他住一晚。”
忠顺王呵呵大笑:“只是这穷酸,可是深知如何骂人的精辟啊!”
长史正跟着笑。忽然外头人报:“大理寺正卿贾化来请见王爷。”
忠顺王脸色一沉,看向长史:“不是让他无事不要登门,等咱们去找他么?”
长史皱眉,伸手去撩那漂亮的三绺长髯:“不如下官先去见见?”
来报的却正是门房的孙爷。
孙爷上前半步:“那姓贾的满脸是汗,应该是有急事。属下看见他袖里鼓鼓囊囊的,应该带着什么东西。王爷有空的话,见一见的好。”
忠顺王不假思索,立即点头:“那就见一见。”
长史看了孙爷一眼,垂眸不语。
等孙爷出门,方和软劝道:“虽是旧人,王爷还是……”
忠顺王一挥手打断他:“孙猴儿跟着我出生入死,对我忠心耿耿,府里第二个旧人我也不给他这样面子。他不同。你不要管。”
长史只得挤个笑出来,点头不语。
贾雨村进门前,先拿了帕子把脸上脖子上的汗草草擦了,方报名拱手:“大理寺贾某求见王爷!”
忠顺王在屋里坐着,听他如此恭谨知礼,眉眼先温和了三分:“贾正卿不必客气,请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