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的学生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孙老师的脸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不过看到孙老师脸上的表情还算平静,没有像上午那样冰冷严厉,学生们的心这才多少放下了一点。
孙老师的目光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李一鸣的身上:“李一鸣,跟我过来一下!”
说着,孙老师转身走出了教室门。
李一鸣不敢怠慢,赶忙站了起来,跟在孙老师的后面出了教室。
两人一出教室,屋子里面立时沸腾了起来:“喂,李一鸣怎么又被孙老师叫走了?”
“不知道啊,难道是因为他跟张未打架的事让孙老师知道了?”
“有可能,那样的话李一鸣这回真的死定了。”
“应该不会吧,毕竟是张未先找的茬。死定了的应该是张未。”
不说同学们在教室里议论纷纷,李一鸣跟在孙老师身后,心里面也是忐忑不安。和上午不同,那时他大概知道孙老师是因为没有交大字作业找他,当时他心里面已经准备好了应对的方法,所以并不慌张。但是这一次,就连李一鸣自己也不知道孙老师究竟因为什么找自己,所以他的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
“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呢?难道是因为跟张未他们打架的事情被孙老师知道了?不对啊,孙老师对张未很了解,如果是因为打架的事情被他知道了,那肯定要把张未也一块叫走的。现在既然只叫了我一个,估计不是因为打架的事。”李一鸣一边走一边心里想着。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孙老师已经走进了办公室,他赶忙快走两步,也跟着走了进去。
孙老师坐到了座位上,伸手拿起一个作业本,说道:“李一鸣,这篇读后感是你写的吗?”
李一鸣抬眼一看,只见作业本上用工整但明显很是稚嫩的笔迹写着《浅析梁山一百单八将排位次序中的若干问题》,正是自己的笔迹。明白了原来孙老师是因为这个把自己叫过来的,他这才把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点了点头:“没错,是我交的作业。”
孙老师点了点头,把作业本放到了办公桌上,又说道:“这真的是你自己写的?有没有参考其他人的文章?”
孙老师的话其实已经说得很隐晦了,潜台词就是:你有没有抄别人的?这篇文章是不是别人替你写的?
一上午的时间,孙老师除了去上课之外,就是批改学生们交上来的暑假作业。等看到李一鸣的读后感的时候,孙老师刚看一个题目,就是一惊,等到翻开作业本看到后面的内容的时候,不由得越看越吃惊。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孙老师自然是读过《水浒传》这本名著的,而且也看过不少分析水浒传的文章。但由于时代所限,这个年代分析《水浒传》的文章大多是都是从小说的思想意义的角度去分析,例如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讴歌了农民起义军的反抗精神,批判了投降派的软弱等。也有一部分是分析《水浒传》的遣词造句高妙之处。
但是分析一百单八将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排名,排名之中体现了什么学问的文章,孙老师还真的是头一次看到。
李一鸣的这篇读后感足有好几千字,首先把梁山一百单八将分成了几大派系,例如宋江派,晁盖派,降将派,其他山头派等等,然后再结合派系斗争的角度,分析一百单八将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
李一鸣的观点如果放在后世,并没有多新鲜,许多网络上的达人早就把一百单八将的排位顺序分析了许多遍。但是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很多的年代,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绝对是振聋发聩。
孙老师自然能够看得出来文章的价值,虽然这篇文章文笔稚嫩,很多观点有明显的漏洞,经不起推敲,而且一些观点没有说透(她不知道问题这些都是李一鸣故意这么留下来的),但如果能够加以改动,润色一下文笔,再展开论述一番,足以作为一篇中文系的博士论文了。
但就因为这样,孙老师才起了疑心。在她看来,抛开文笔不论,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没有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一定的理解,以及对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洞悉,是绝对不会得出来这样一个超前的观点的。而这些,明显不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具备的。
所以孙老师才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篇文章不是李一鸣亲自写的。
“确确实实是我自己写的,您大概也知道,以前没有人写过这样的文章。”李一鸣自然听出了孙老师问话里的潜台词,故作无辜的说道。心里面却想,以前是没人写过,可是以后就不知道了。
“那好,既然你说是你写的,那我就考考你。”孙老师说着,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起了一本《水浒传》,翻到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一回,问道:“你告诉我,梁山排第十七位的好汉是谁?外号是什么?”
如果是在重生之前,李一鸣还真的会被这个问题难倒。毕竟谁看《水浒传》看到这里都会一扫而过,不会闲着没事去数谁排第几位的。但是李一鸣重生之后,为了写这篇文章,早就把一本《水浒传》都快翻烂了。如果孙老师问的是七十二地煞里面那些没什么特点打酱油的角色,他也许还不记得,但孙老师问的是排第十七位的好汉,属于三十六天罡序列,而且是地位比较重要的,他自然就记得滚瓜烂熟了。
“排第十七位的是天暗星青面兽杨志。”李一鸣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孙老师稍微数了一下,第十七位确实是杨志,便又问道:“那你说,杨志为什么会排到这个位置?”
“那是因为杨志是名门之后,祖上是杨令公,以前是正规的朝廷武官,武功也不错……”李一鸣滔滔不绝地回答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