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若能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就能再次制造出一大批的武贵。就像是后世的什么百度、阿里巴巴上市融资后创造一大批的富翁一样。
至于从政,成就也还是有的。不过相比军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毕竟政客的收入,只能算是中产,衣食无忧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拿的是死工资。工业方面尽管也能衣食无忧,但主要还是从事技术方面的东西,部分能创业成功之类的,相比从军还是差了一些。
只有能当到很高层次的才会获得财团的利益分润,但是财团不一定给他们股份。就如黎元洪,就没有拿到财团股份。不过杨墨川却拿到了财团股份。
民国时期,弃笔从戎,也是传统人文的主要出路了。自从满清取消了科举制度之后,大量的文人走上了军旅之路。
这种风气也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如今的中华民国,在军校的报考方面依旧是最热门的。尽管已经裁军,但是在招生数量方面却没有减少。
在西北军事集团内部,很多军官把儿子送到贵族学校,从小就选择走军事道路。有些成绩尽管不怎么好,但是在军事知识上却是丝毫不差,而且这种人才很多时候更能成为各级主帅。
那些成绩优异考上军校的,很多时候更多的只能当参谋。各级主帅,超过六成都是从基层选拔上来的士兵。不过在军校中涌现出来的将才,成就上又非常惊人,就如西北军校毕业的胡静林,出来就是师长,还是实验师,如今更是一路坐火箭一般的升到了上将军衔。不过这种将才,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天赋的人当中是比较少的。所以军校出来的,当参谋之类的职位是更多的。
人才的储备,也是关乎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的。
德国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横扫欧洲大陆,主要还是因为德国有一批职业化军人,而德国的军官当中,很多又是容克贵族,从小接受军事化教育。
中华民国也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大量的社会上流将儿子都送到了贵族学校中,从小接受军事教育。
特别是这次大裁军,连普通士兵都获得了很多战争红利的分配,更是大大刺激的尚武风气。
通过对外战争博取前程,也是有风险的。战争必然死人,不过很多人都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很多商人家庭,是送一个儿子去从军,一个儿子培养起来接管产业,向多个领域发展,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除了上流社会,普通家庭也把教育视作是一条出路。
不过不往权力核心挤的话,出路是非常多的。不管是教育、医疗、行政、工业等领域,只要考入好大学,就能有一个很不错的饭碗。
就算是农业领域,都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很多农牧场主家庭,都是把继承家产的子女送到农业大学。本身从事农牧业,收入就比较稳定的。而且使用机械化等高效率方式进行生产,产值也是很高的。
除了专业化人才,在素质教育上抓得绝对的严格,甚至是一个出格的小举动,学校都会进行纠正,让学生明对错。在一个素质不高而混乱的社会,就如那句话说的,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分利益。
再加上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能够保障公民收入不会太低,而且因为对外掠夺,以及福利制度的健全,民众对于金钱方面能够看得轻一些,减少那些为了钱而去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构建一个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一些的下一代人,而不是让下一代人活在互相戒备的社会环境当中。
汉族这个民族,因为比较早熟,所以人际关系复杂,人们不够淳朴,变成了一个负面性的影响。
另外因为长期的教育缺失,明清两代没有什么全面性的学校教育,加上家庭教育实际上也不全面,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长期的社会底层养分缺乏,民众为了生存,很多时候是不择手段的。
所以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现在主要靠大力推广学校教育,并且并不是简单的教知识,还要教社会规范等等。
现在中华民国是工业化社会,自然也就要求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够具备中华民国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以及如同生产线一般,教育出有相同社会规范的学生。
同时辅以一定的城隍庙教育,进而使得民众的素质能够提高。另外,再加上家庭教育。
不过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家庭教育,很多家庭的父母是不教孩子的。所以如今中华民国的制度是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受教育的权力,并且开始强制性执行义务教育。
1922年,鉴于中华民国形势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以及有更为充裕的时间进行教育,杨墨川向国会递交法案,将六年义务教育修改为九年义务教育,并延长小学为六年。
从而变成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大学四到六年的学制。
中学之所以依旧只有三年,主要还是把这一阶段看做是天赋的观察期,有足够天赋的上大学,没足够天赋的上大专。
7岁入学小学,读完中学15岁,16岁即成年,正好入大学。
专业所需的基础课程不够的话可以在大学里继续学,而且招生的方式是将以学生比较擅长的科目来决定专业,这样一来学生本身在特长学科就学的比较快。大学里边学专业,便学基础知识都是可以的。
中华民国这样的学制,主要还是因为不需要搞愚民教育。所以不给学生搞填鸭式的教育,以及浪费时间一般的教育方式。
基本上不会读书的,15岁过后要么去上大专,大专也考不上,还可以去上中专。小学成绩不好,实在没有念书的天赋,可以在小学读完后马上去上中专。
这样一来,确保学生不会在学校里浪费生命,更早的投入社会劳动也可以创造出更更多的社会财富。
在者因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五亿人的国家,加上国家当中不像美国那样有大量黑人来当普通工人,所以升学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
在私立大学方面,不是谁都能办学校,必须教学质量过关才行,杜绝了野鸡大学的出现。所以此时中华民国的大学,含金量很高。
唯一一所不怎么需要文凭的大学,那就是财团专门成立的‘投资大学’,这是一个教人如何创业、经营的大学,如何管理企业、理财等方面的。
有经商天赋的人,念书是没有什么天赋的。
有统计表明,那些低文凭的创业者,创业成功几率反倒更高。同时盈利也比高文凭的创业者更好。
这所大学,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上的门槛,但是教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商人子女可以直接进入,因为他们有继承家产的需要。而那些普通学生,要进入这所学校,要么能交得起比较高昂的学费。要么能通过大学方面专门设立的入学考试。
主要还是因为这所学校的文凭是不值钱的,因为这所大学培养的是老板,因此不可能教给别人打工的技能。因而就读这所投资大学的学生,要么是家里很有钱,毕业后有家产继承,未来肯定是老板。要么就是家庭还算富裕,有成为老板的心愿。
剩下的交不起高昂学费的普通学生,那么如果通过大学方面的入学考试,学费可以降低,并且可以获得助学贷款。如果没有经商天赋,进入这所大学就是浪费生命,自然不会录取。
这所大学的入学考试比较特别,那就是考验一学生的经商头脑。分面试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面试就是让命理师看学生是否有经商的天赋,如果确实有天赋,有能够通过经营来成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天资,那么就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学校可能会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经营一段时间,可能是一间店面,可能是一个小公司。如果确实有经营天赋,就可以入学。
这所投资大学,对财团来说还是比较有作用的。因为财团在大学里设立了一个‘创业基金’,即学校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创意,然后基金觉得有实际操作意义,那就会给与大小数额不等的投资。
一个投资者,往往能带动多个就业岗位。
而且中华民国如今版图这么大,没开发出来的资源太多了。很多资源,还是得有人去开发的。
这些投资者很多时候提出的创意简直就是脑洞大开,但是很多令人震惊的创业神话,很多就是这些异想天开的创意诞生的。
另外这所大学培养的是民族商人,在民族意识的灌输上比较注重。
因此这所大学,实际上就是中国民族财团培养民族商人的基地。特别是那些具有经商天赋的普通学生,却是最为关键的群体,能通过入学考试的,都是真正具备经商天赋的学生,这些学生成长起来之后,可以和财团进行配合。
他们没有创业资本,财团有。
财团给他们投资,然后再由这些学生拿着钱去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如此一来,财团只需要按照股份进行分润利益就可以了,就算是再小的创业方案,也只需要在财务上进行一定的监督。
如果是优良资产,那么还可以继续注资,将规模做大。如果资产不怎么样,那么财团大可以把股份卖掉,很大一部分的投资,就算不是很成功,起码还是可以保本的。亏损的项目可以止损,盈利的项目却可以让利润奔跑。
当民族商人被不断的培养出来,很多民族商人甚至是可以让财团占领一个小行业,而财团随着不断的注资,掌控的股份也会越来越多。就如同后世的苹果手机,实际上最大的股东并不是乔布斯,就是财团在后面不断地注资。至于乔布斯怎么死的,鬼知道。也不排除阻碍了财团的利益被干掉的可能性。
财团有渠道,只要进行注资,加上强大的渠道,以及定价权的优势,就能让扶持的企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
扶持一个企业之后,渠道自然又扩大了。
财团的发展模式就是不断的滚雪球,尽管一些领域财团不可能完全垄断,但是却可以扶持民族商人占据那些领域。
这个创业基金,同样也对其他的大学的大学生开放。
只要是有一定执行意义的投资创意,财团多少都会出点钱进行投资。创意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为了不断的完善市场的。
就如同发明创意,其根本性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解决人类的烦恼,或者使得生产、生活更加快速、便捷。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么其发明就没有商业价值。
那么投资创意,实际上很多时候也是往更高竞争力的市场服务方向进发。
而市场不断完善,国民所能享受到的市场服务就会不断的提高,而企业之间不断的涌现出经营理念更先进的企业,将那些观念落后的企业淘汰出局,那么能继续经营下去的企业,必然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一旦这些企业到海外经营,就能迅速击垮竞争对手。
这个投资大学也因为这样的特点,还是很热门的一个大学。大量商人把子女送到了这所大学。也有很多家庭还算富裕的学生,进入了这所大学。更有一大批有经营天赋的学生被选拔了进去。
如今中华民国的未开发的资源还有很多,加上油价比较低,生产运输成本很低,很多项目都是有开发价值的。所以这所投资大学毕业的学生,创业成功率是非常不错的。百分百成功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成功率却超过了30%,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了。
中华商会也因为不断有民族商人从学校里培养出来,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商人,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印出来的一般,全部都是具备民族意识的商人。除此之外,有些激进,有些保守,有些商场金融投机,有些擅长市场经营,有些擅长创意投资。
除此之外,商会还有大量的各方面的顶级人才。
只要商会内提出一个项目,整个商会庞大的渠道都能利用,所有领域的顶级人才都能找到,效率绝对的快速。
此时的华东商会,因为市场繁荣,投资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极大。每一个民族商人,都在这个时段疯狂扩张。
这是货币宽松时期,就是要不断的扩张。资金链什么的不是问题,现在这个环境下,不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此时的中华商会,资本规模相比过去,已经大太多了。
整个国家的经济,在大量的投资中隆隆前进。
大量的海外投资,也在中华商会的资本运作下诞生。这个东方世界的霸主资本,正在快速的成长。
在如今的亚洲,中国人也变成了地位最高的群体。
中国商人在各个经济殖民地大量投资,掌控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大量的资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也让中华民国的发展不再被其他国家勒紧脖子。
不管是石油还是钢铁,在经过精心的战略布置之后,已经成功解决了问题。这个时候只要有足够的工业产能,国民就能迅速富裕起来。
轻工业产能方面,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工厂正在大量的建设。而在重工业方面,中华民国的重工业建设,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地步。
大量的机械设备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工程机械制造厂、农业机械制造厂,以及飞机制造厂、电器制造厂被大量的建设起来。
汽车制造规模更是不断的扩大,此时中华民国一年就可以生产上千万辆家庭汽车。
因为民众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收入也很不错,基本上都有时间去考驾照。驾校一时间在中华民国迅速普及开来。
一场全民拥有家庭汽车的社会变革正在到来。
汽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成为中华民国一个非常普及的东西,人们对汽车的陌生将越来越少。
汽车消费市场上,每年卖出上千万辆汽车非常轻松。
而在原材料方面,钢铁冶炼技术在1922年再次有所突破,在西域行政区建成了第一座日产2500吨的顶吹转炉,这样的炼钢炉,一年的产量就是91万吨钢铁。
这样的炼钢炉的效率非常高,所以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规模尽管不断扩大,但是使用的工人却是没有增长多少。此时钢铁工人的规模,依旧还是维持在20万人左右的规模。并且随着炼钢炉的越建越大,钢铁工人的数量反倒有下降的趋势。
这种2500吨的转炉,只需要建设220座,钢铁产量就可以达到2亿吨。
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钢铁产量是3100万吨,但是却用了500座大型平炉。美国的炼钢技术,相比中华民国来说已经被越甩越远了。
此时美国人通过间谍活动,已经掌握了顶吹转炉炼钢技术,不过转炉规模还不大,而且炉子也比较小。
如今中华民国要扩大的是开矿规模,露天铁矿石开采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最大的挖掘机斗容已经制造到了30立方米,一铲子下去可以挖出30立方米的土方、矿石。然后从地面挖一个大坑下去,然后在大坑的墙壁上开出一条条螺旋一样的道路。汽车不断穿行在这些道路上,铁矿石开采挖出来之后直接倾倒在汽车上运到选矿厂进行选矿。然后再用铁路运往炼钢厂。
煤炭开采也用上了露天开采技术。
而在工程机械的制造量方面是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开矿需要,工程建设上也是大量需要的。
中华民国此时建造出来的工程机械,质量上和二十一世纪的工程机械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了。最先进,就意味着利润。不会像后世中国国产的挖掘机那样,一台只赚五十块钱。
有足够的销量就有足够的生产经验,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之中。所以中华民国此时的机械设备制造方面因为市场的庞大,正在走向全面性的领先。
这样的领先,主要还是因为科研上的巨大投入。以及科研模式的效率,要比其他国家高得多。
中华民国的科研,当前有两*宝。
第一*宝就是科研方向的选择上,有沈凝云这个穿越者的存在。所以在那些大项目上,很少会浪费资金,把科研搞进死胡同。
另外一*宝就是电子计算机,可以进行庞大的计算。如果是用人力进行计算,一些计算可能要算上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根本不存在研究的可能性。欧洲人当年为了制造出可以快速计算的机械计算机,让工匠慢慢的打造零件,想要制造一个计算能力非常强大的机械计算机,不过用机械来进行计算,工程太庞大了,工匠打造零件要打造几十年,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
而电子计算机,则没有机械计算机方面的缺陷。
中华民国的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投入也比较庞大,但是研究方向却是非常明确,在造出电子晶体管计算机后,直奔半导体计算机。
1922年绝对是中华民国计算机研发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华民国四川成都计算机研究所中成功研发出了第一代集成电路。计算速度从晶体管计算机每秒7万次,提升到了每秒100万次。
集成电路的出现,让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少,功耗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拼装成本都开始下降。
这样的计算机,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价值。
不过当前为了保密,电子计算机依旧只是应用在科研计算和军事计算当中。这次电子计算机的突破,让军方提出了新的模拟计算机的研发计划。
那就是研发出新的火炮模火炮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投弹控制系统。
当前中华民国海军战列舰上的模拟计算机,还是机械计算机。此前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大了一些,而且也不想暴露电子计算机的存在,所以没有给海军装备电子模拟计算机。
沈凝云在不久之后,从兰州飞往成都进行了视察。
看到那台被命名为‘星河1’的半导体计算机,沈凝云亲自进行了操作,此时这台计算机,已经不是当初那种用纸卡打印的计算机了,操作模式方便了许多,而且计算速度也大大提高。
“我们有了这样的计算机,一旦投入到火炮控制系统的应用当中,我们甚至是可以让火炮控制系统计算风速等因素对炮弹飞行方向的影响。”军方的计算机专家振奋无比,向沈凝云报告了军方技术研发部制定的研究新型火控系统、飞行系统、投弹控制系统的方案。
“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研发,火箭控制系统和导弹控制系统,以我们当前这台半导体计算机的性能,完全符合条件了。”沈凝云补充说道。
火箭这个玩意,在中华民国是严格保密的军事技术。
在这个军事技术的背后,火箭炮、导弹、火箭发射器等等项目,都在不断的进行研发,在火箭炮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果。而航天火箭的研发,在理论上已经搞清楚了,现在就差具体实践。
火箭的研发,几乎是从西北政府成立以来就在开展的。一开始经费很少,主要用来培养相关人才和研究相关理论。
后来随着西北政府的财政不断改善,投入到上面的经费每年都在增长,增长到如今,这个项目的资金已经非常庞大了。
在西北政府刚成立的时候,这个项目并不是急需的的,加上当时财政有限。而此时中华民国在财政上已经很宽裕了,没有欧美在中国及周边的殖民掠夺,加上生产力的普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这个项目的经费自然大大增长。
二十年的人才坚持培养,已经成长出了一代优秀的火箭技术人才。这些火箭技术研发人员尽管还比较年轻,但是这个时代的科研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
加上集成电路的研发成功,在航天计算方面已经更加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久之后沈凝云决定启动卫星发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