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皇帝和大臣都在精心思考地理,制作礼乐,寻求合乎《六经》的理论,认为制度一旦确定,天下自然会安定,当然只有天子这样认为,公卿大臣只能附和。大人们清晨入宫,到傍晚才出宫,已经讨论了几年还没有得出论断,没有时间处理诉讼、冤情这类小事。
人们都知道,皇帝王莽就是靠专权而登上大宝,朝中各项事务则尽量独揽,各部门只是按他的指令照办,得过且过,各机要部门、国库、钱粮官,都由宦官掌理。官、民呈上密封书由宦官左右打开,在皇帝左右处理文书的尚书不得而知,他这般戒备大臣,又爱更改制度,政令繁多,本应分派给下属办理的事,下属总要反复请示后才按指示去办,各种事务前后紧随,混乱不清。而皇帝自己经常傍着灯火忙到天亮,还是不能把事情处理完,最终倒博得个勤勉的口碑,这“勤勉”是褒扬还是讽刺就不得而知了。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这话堪称千古帝王指南,而王莽自矜其才,以尽己之能为乐事,自诩满朝群臣皆不如己,而每次退朝时朝臣则面有喜色,心中都是暗道总算又熬过了一天。
李二停留了两天,觉得没有必要再等下去,谁知道会不会跟那些人一样等个几年都没结果,家中还有亲人在呢。
返回钟武后将所见所闻说了出来,除了许县令和曾县尉从孙子那里有所耳闻,其他属吏都觉得不可思议,斗食小吏都知道这样下去不妥,朝中公卿大臣难道不知道么。可在王莽杀了几个劝谏言事的官吏后,再也没人多说什么,只是在一旁事不关己的看着而已。天子的固执和死不认错他们早已见识过,反正天下姓王,自己只需保住官位和性命,何必去触霉头。
李云得到回报,倒觉得理所当然,如果不是如此,反倒是不正常,新朝也不会迅速的灭亡!五年前,王莽废汉诸侯王为民,所有刘姓宗室不得为官,刘派豪强怨恨他;三年前大封王姓公侯两千余人,每人得月钱数千,非常穷困,有些人甚至当雇工度日,王派豪强消极了。再加上一系列激进的狂风暴雨式的改制未能落到实处,士农工商无不深受其害,尤其是权贵大地主们,不怕皇帝耍流氓,就怕皇帝有理想,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王莽,新朝的统治基础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越来越薄弱。
这样的大势,李云这只小蝴蝶再怎么卖力地扇动他那纤细的翅膀也难以改变,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如此也好,长安的纳言府一时半会顾不到这里,至于西陵的盐铁衙门,眼下吏治如此混乱,只要有好处拿谁还管你做什么。钟武县的盐官掌管食盐的购销,随便安排个小吏就是,他看重的是县内那个规模尚可的铁矿。
盐铁吏的妻妾在其死后就分了剩余的家产各奔东西,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官位也是靠贿赂得来的,更不会有人为他们出头了。官坊如今无人管理几近荒废,李云完全可以收为己用。
矿山在县城西北三十余里处,距离官道没多远,一个时辰后,李云带着许书嘉和曾昱来到此地。被征来开采铁矿的百姓早就四散归家,铁官一死,里面的小头目也不敢多留,卷起值钱的东西纷纷跑路。官坊内只剩下几个一脸菜色的匠人,他们靠卖些铁器度日,可那种劣质的东西甚少有人愿意购买,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正有分分东西走人的冲动。
李云相貌衣着都很普通,许、曾二人一身儒生打扮,倒显得气质出众。方才还颓废不堪的匠人,此时满脸喜气的跟在三人身后,前面可是传说中的李府少爷,这样的大人物要来接管此处,那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关于李云的众多传闻县内无人不知,他们当然听说过。
在匠人的解说下,察看完整个矿山和官坊,李云不得不佩服那铁吏,就算是正常经营,其中的利润也是惊人的,这样的“金山”被他硬生生的整成如今这般破败的模样,那铁吏的无能和贪婪可见一斑。
“先招募人手将这里整顿一番,修葺民房,然后开始采矿。”李云看着杂乱不堪的矿场,说道:“修一条新村到这里的路,采出来的矿运回去冶炼。”
“那几个匠人手艺看上去一般,就让他们在这里管着招来的矿工,这里的人待遇优厚点儿。”
“在这附近安排一队人驻扎,一个月轮换一次。”
身边的许书嘉和曾昱连忙记下,准备回去写成文书就安排下去,他们也是知道这里极为重要,控制此处,近几年大概就不用为铁料发愁了。
“少爷,西陵的铁丞定期会派人过来督查,咱们怎么应付?”许书嘉默记完开口问道。他们比李云年龄大,如何称呼让两人费了一番脑筋,最后选择随着其他人一样称呼。
“这荒山野岭的,派来的人只会待在县城内,好生款待,这方面的银钱该花就花,能省去不少麻烦。”
许、曾二人连连点头,那些人的做派确实如此。他们两人来到新村就发现,李云手下称得上有文化的只有范哲一个。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可是一展自己所长的机会,事情虽然不多,他们却很有干劲。至于那些作为人质的公子哥们,则被两人直接忽略掉,就算他们改掉纨绔习气也远远不如自己。
返回新村后,这件事情马上就着手办理,开采的人手很快就招募过来,基本都是原来被铁吏强征过来的百姓,那几个匠人得到许诺,为了以后的好日子,当天就赶往各地寻找这些人,熟手干活总归是快些。李云的招牌加上优厚的工钱,可不像以前那样没日没夜的白干,结果刚归家没几天的矿工欢喜的回到令他们深恶痛绝的矿场。
距离秋收还有二十多天,附近村子的百姓得到通知,李少爷又要修路了!这次不用动员,有空闲的人纷纷带着工具赶来,没人愿意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到了八月底,一条宽阔的道路从新村直通矿山脚下,而在原来官坊的位置上,供矿工居住的房屋也是修葺完毕,一切进入正轨,矿场重新开始出铁。
当第一批铁矿运到铁匠聚集的院子,埋头打造铁弓的鲁修顿时像受了某种刺激般,急切地连声吩咐正在锻打百炼钢的学徒和同行们加把劲,说是现在铁料不缺,就看你们锻打的速度了,质量好速度快的将有重赏。这也是李云曾经跟他交代过,百炼钢这种优质材料多多益善,要想方设法多准备一些。
如今的新村匠人最多的救是铁匠,足有三百多人,除去一些只能打造农具又学不会高明手艺的,剩下的人全都慢慢的学会锻打百炼钢,但锻打这种钢材难度太大,存量增长的十分缓慢。这些事情都由鲁修和他的副手在操办,李云很少过问,新村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原则:多劳多得,在赏钱的刺激下想必进度会快一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