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人马一万余,还多是步卒,而朝廷在京畿之地就驻扎有精兵三十余万,兵器精良,训练也不差,并且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各地郡县在一两个月内就能聚集上百万的士卒,两者相差太过悬殊。”
高和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机会,也是知无不言,既然是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好在家人都在身边,他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众人听到对方说出来的数字,都是面面相觑,几十上百万士卒是个什么概念,这些大小头领恐怕都没见过这么多人,一时间营帐内的气氛有些沉闷和寂静。
李云也被这个数字吓得心头直跳,不过稍微一想也就释然,上下不同心,民怨沸腾,有再多的军队都是无用。天下大乱是必然的,这个历史大势无法改变,以李云粗浅的历史知识,虽说不记得具体年份,但看现在的天下大局,大的混乱和战斗马上就要到来,在这之前他要做的,就是抓紧一切机会,增强实力,能增一分是一分。
“这些和咱们没关系,不提也罢,高兄还是说说咱们的不足之处吧。”李云见营帐内气氛异样,出声打断众人的胡思乱想。
高和点点头,继续说道:“在下于营地观察的时候,曾经听人讲述历次战斗,依在下看,这些胜利都是在一些相对局促的地形上获得的,并且总是占据有利地势,战斗规模也不大。不过汝南郡或是再往北就多是平原,在这种平原地形上,步卒方阵的四面都可能遭遇到敌人,而咱们并不一定总能取得地形优势,因此,转向迅速的队形更加适合。”
听到高和说到北边的平原,李云不由自主的想起北方的骑兵,平原上地势平坦,骑兵可以纵横驰骋,占据极大的优势。那里和钟武这边复杂的地形不同,眼下的阵型和战术未必会适合,从演练中看得出来,高和所组织的那个正方形方阵的确先进一些。
至于手持长枪的姿势,周鸣毅传下来的击刺方法适合单人对战,而高和的那个方法更适合大军作战,这个改变并不难,让家丁们在战斗中灵活运用就是。
李云也能看出来,高和确实下了一番心思,他无意识的转动着射决,考虑着改变方阵的得失,而高和在那里又是说道:
“但是这样的方阵也经常会被骑兵突进来,在近身肉搏之中,长枪和腰刀都不容易对居高临下且穿着盔甲的骑兵造成伤害,而手持可刺可钩啄的戟就占据优势,用戟将马上的骑兵勾下来,啄死在地上,比长枪单一的刺击效果更好。”
说完这些,高和才是拱拱手退到一边,如今众人意识到,此人的见识和经验比自己高出几个层次,校场比试和这一番话语让他们获益匪浅,原本有些骄傲自满翘尾巴的心态也有所收敛,实际上,营帐内有人已经看出点门道来,这个高和怕是要被重用了。
家丁们以步对骑的战斗经验很少,但就他们所拥有铠甲的防护力,如果长枪不是完全发力的话,刺中之后,枪尖会滑开或是难以刺穿。当然,在场这些人都是核心头领,分配给他们的铠甲经过精心打造,防护能力胜过一般的铠甲,不过高和所说的极有道理,一干人都在那里等着李云的论断。
“光是长枪,确实风险极大,高兄弟会使长戟吗?”琢磨半响后,李云开口问道。
虽说李府家丁没有装备长戟,但库房里还有几十把存货,是当年从曾县尉那里弄到了,大家也都见过,不过没人感兴趣罢了,那些戟一直躺在库房角落。
见高和点头,李云心中拿定了主意,说道:“各部选三百人出来,学习这长戟使用之法,吴汉你先学习精熟,然后和高和教习诸部,至于方阵阵型的改变需要从长计议。”
李云这里下了命令,范哲连忙记录下来,各部选出三百人,按照李府家丁千人为一部的编制,要抽出两三千精锐家丁学习长戟作战之法。做这个决定李云也是经过考量,高和出身京师大营,提出的建议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水分,而且李云琢磨下来也感觉对方说的有道理。
家丁们没有和真正的强军遇到过,此时也是人马不多,通过战斗来提高战力的方式确实有效,但李云觉得自己未必承受得起损耗,所以,他只能是在自己认为正确的情况下,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升实力。
其实,义父李通对军阵之事知之甚详,可随着年纪渐长,一天比一天衰老,春节家宴上,李云明显感受到义父身体的虚弱,所以外边的烦心事他从不带到府上,只是将忠叔一家人接到金家店乡的李府,让翠儿姐母女陪着两位老人家消愁解闷。
今日吴汉率领的队伍败给高和也是好事,转向不灵活的方阵若是放在战场上,被敌人抓住机会那还得了,死伤惨重或是溃败都不是李云能接受的,这类问题总归是发现的越早越好。但这其中却有为难的地方,家丁编制是一千人为一部,若是正方形的阵型,恐怕编制就要改动,这等变动牵扯太多,是件浩大的工程,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开始。
接着,众人又谈论了一些细节,长戟的打造并不难,特别是李云手中还有不少现成的样品,陆修那边甚至不需要影响打造其他兵器的进度,学徒们就可以供应两三千家丁的使用了。
虽说李云想招募有知识的匠人不成,可学徒却是招了不少,这些人的年龄都是不大,白天跟着老匠人学习手艺,晚上则是在私塾内识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月底的时候,李府出资修建的第一座私塾在新村落成,前来报名的人一大半是匠人们的孩子。工匠在新村衣食无忧,难免会产生其他想法,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个人层面上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
一般来说,这五中需要像阶梯一样,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而今新村内的匠人都想追求个人地位,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寄子孙后代能摆脱低贱的工匠阶层。
所以送孩子进私塾可以说是踊跃非常,连带着干活都愈发的卖力,普天之下哪里有李家大少爷这样的胸怀,哪里有新村这样的条件,文人儒生那可都是老爷公子的身份,一条光宗耀祖的大道就摆在眼前,这些以前为生计奔波的工匠们怎能放弃。
由私塾带来的反应李云并不知道,营帐议事之后的当天晚上,他正在书房翻看范哲整理后的记录,外边的守卫推门而入,通报道:“新丁营假司马高和有事禀报!”
李云心中大奇,该说的上午应该都说了,这是个时候前来所谓何事,卷起书简后询问道:“请他进来,哦,只有他一个人吗?”
“回少爷,是的。”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冰凉的茶水,示意守卫可以离去,奇怪归奇怪,人却不能不见。
片刻之后,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高和昂然而入,书房内烛火通明,李云看到对方的神情,主动开口道:“高兄弟为何脸色这般沉重?”
“大人,卑下有一言不吐不快,又不便当着众人的面直言,还请大人斟酌。”高和简单的行了个军礼,语气铿锵有力。
“在我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有话直说!”李云听到这话,坐直了身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