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前段时间前来拜访的人很多,可并没有儒生出现,李云手下正途出来的读书人依然只有许书嘉和曾昱两人,李云的身份在江夏郡北部四县,只要是对那场大战有所了解的人,都对李府少爷有种敬畏的心理,官吏豪族有把柄被抓,知道李云的手段,对李云也很是畏惧。当然这些人不包括儒生在内,毕竟是读书人,或者是明经,或者是明法,还有一些自认为是所谓的贤良方正之人,如何瞧得起一名地方豪强。
何况这个豪强还是低贱平民出身,从没进过太学研习五经,连私塾都没上过,要是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是素质低下,充其量是个侥幸被人收养的暴发户而已,很没有档次,文人儒生都不屑和他来往。
李云和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准备去打交道,只要他们不碍事就不予理会。曾昱在新村内统计最近投靠过来的匠户,邻县闹出乱子,许多有手艺的人也是跟着破产,驻守在外的家丁传达李府招募的消息后,这些人差不多都跑到李云手下谋生,而吴汉在庄子上训练家丁,离得不远,简平和傅迈倒是快去快回。
屯田之事在上次巡查的时候已经和众人谋划过一次,筹备前期的准备工作,叫这两人来也就是要正式实施了。
在那三个县无主荒地不多,大部分都是被大地主买下了,所谓的兼并就是如此。从前一乡一聚都有几名豪强地主,经历了两年的天灾加上民乱,数量大大的减少,除却在城池周围的那些地主之外,李云将其余地方的土地都是集中起来。
那些大地主们获得了大批的土地,但自己手中的人力根本不够去耕种这么多的土地,而且招募那些流民和灾民过来耕种的话,还要预先搭上许多的物资和钱财,眼看着天灾没有止歇的迹象,耕种也是赔本的买卖,都不愿意去做,所以出线大批的抛荒和废弃,都是等着地价飞涨的时候转手赚钱。
既然是没有太多利益到手,李云这边来买,这些地主们倒也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也不是没有不卖的,不过李府少爷说得明白,咱们好声好气的去和对方谈买卖,对方肯定都会答应。试想一下,一个人和气的想要买你的地,态度十分得客气,但这买家身后却跟着一帮带着刀枪的家丁,你卖还是不卖?灭门破家的例子过去还没多久呢。
果然,半个月不到,曾昱等人就用“非常公允”的价格买到了大批的田地,鄳县、轪县和西阳的田地都是收拢了过来,这些田地差不多都能连接成片,隔在中间的那些田地,总归是可以和颜悦色的谈下来。
在常家和范家的合作下,大批的粮食、衣物和工具运送到三县,这些东西并不是为耕种准备的,眼下九月底也不是耕种的时节,有了田地没有合理的水源灌溉那就是白搭。李云的想法是在春耕前将河道沟渠清理一番,并且连通北面的淮水和南面的几条河流,这工程不光是把官吏豪族抽取到的钱粮全都丢了进去,李府还倒贴了一大部分。
去年的大旱灾范围很广,许多人没有熬过那个冬天,还有许多熬过来的,却面临粮食吃完没有后继的局面,眼看着就是等死的惨象了,如今有人开大田庄招募灾民,虽说要白干几个月的苦力去修水利,但这期间衣食有了着落,没有人不愿意。经过专门的人员在各地宣讲之后,大批的无地流民开始向鄳、轪、西阳三县流动,地方上的县衙都是如临大敌,生怕流民聚集起来会趁机作乱。
十月中旬的时候,汝南郡南部的成阳、安阳、新息、弋阳等县陆续赶来近三万人,进入三县之后,就由李府家丁负责监视镇守。在县衙的支持下,虽然场面有些乱糟糟的,却没出什么意外,大部分都已经安置进了田庄中简易搭造的窝棚之中,正在分配衣食和工具,划分各自负责的区域挖掘河道。
这些迁徙过来的流民加上本地的灾民差不多六万左右,眼下是纯粹的消耗粮食,屯田,练兵也都是花销极大的事情,李云已经开始动用府上的老底子,让他再次感觉到财政上的压力。
对于苦熬了一年多的流民和饥民来说,屯田给绝望的他们以希望,只要是愿意干活的,就会得到糊口的口粮,开春后会有农具和耕地的牲畜发到手中,在没有收获前,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看起来,这当真是慈善无比的举动,不过这样的善举却也有着残酷的条件,假如同意开春后到田庄安家的,无耕牛者,收成抽五成,给你提供耕牛,收成就要抽六成,剩下的粮食归自己所有。而且凡是进入屯田田庄种田者,都要在官府派出的小吏公证下,签下契约,要签死契,终生为田庄主人的佃农,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唯一让他们安慰的是,被抽走的收成内包括所有的算赋、徭役等等,也就是说,一年只需交一次税赋,其余的都不用管,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不过看到契约上官府的印章也就放下心来。
很多原来是自耕农或是小地主的人,一下子丧失了平民的身份,变成毫无尊严的佃农,条件很严苛,可在生死面前,这些都无所谓了,最起码进这个田庄还能活下去,能避免土匪流寇和官府衙役的压榨骚扰,好死不如赖活着。
六万余流民分摊到三个县人数不算太多,更多的人还在等待,心想明年的年景是不是会比今年好些,这样也就能缓过来,不用去卖身为佃农了。
对于屯田之政为何要从别的郡县招募流民,亲近的人都颇为疑惑,李云给出的解释是汝南郡南部距离近,渡过淮水就能到达,而江夏郡南部隔着山涧丘陵,路途遥远,这一说法还算有说服力,众人勉强能接受。
李云不从南部招募,一方面确实是路途远不好走,眼看着冬季就要到来,就算迁移过来也会有许多老弱倒在路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影响绿林山那里的流民,这个想法并不能宣之于口。
钱粮紧张归紧张,李云却丝毫不在意这种消耗,李府的银钱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屯田是由官府的名义进行,但真正的主事人是谁,很多人都是看出些眉目,有心人算了算,得出的数目那真是让他们目瞪口呆。花费巨资去养几万流民,要说是打着发财的主意,显然不现实,私下里有不少人都觉得这个李府少爷所图甚大,手下有人有钱,现在又有地盘,这要是一闹起来,就真是要惊天动地。
但新朝至今,一副纷乱的样子,怪异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多这钟武李云一件,地方官府都不管,看上去甚至是惟命是从,其他看出苗头的白身更不敢多议论。
四个县的探子分布各地,逐渐的展开一个情报的网络,这些人自然没有什么文化,凭着口述也是面目全非,好在后来又招募了一些破产的店铺账房之类的角色,这些人分布在各个点上,负责抄录成信,苏萧萧则是在新村整理送上来的各类文书,不过夜就会传到李云的手中。地方上的有人议论李府图谋不轨,李云也是一清二楚,不过他并没有去干预,这种事情越去管,议论的人就越多
这看起来是大事,实际上根本传不到郡府和朝廷的耳中,眼下情报系统正逐渐形成这样的制度,一般常规的事情,隔几日统一将信笺送到新村,若有重大的情况,探子就会去县城某店铺买某样东西,会被掌柜请进内室,然后陈述自己所要报告的事情,之后记录的消息就会有快马传递。
南边的探子发展缓慢,传来的最新消息是,绿林好汉依然盘踞在绿林山,时不时出来掳掠附近的乡聚,地方官府没有任何反应,放任自流。南郡的张霸,云杜南部的羊牧情况基本都差不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