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庶女的日常

第131章 对峙

庶女的日常 狐酒 10697 2024-11-19 01:41

  今天的车马都是孙家安排的,安嬷嬷一介仆妇,唐妍对她并不在意,问清楚了她是沈母派来服侍曼春的,就摆摆手,打发她去了曼春那里。零点看书

  花嬷嬷里外忙着,也顾不上安嬷嬷,要不然她怎么也要劝劝唐妍待安嬷嬷客气些。

  曼春庆幸自己早有准备,忙叫人给安嬷嬷倒了茶,客客气气的请她坐下了。

  安嬷嬷接过茶水,谢过了,见曼春这屋里堆满了箱子,笑道,“这会儿码头上有些乱,姑娘再等等,喝喝茶,歇一会儿,要是不嫌老奴聒噪,老奴就陪着姑娘说说话?”

  先前也不是没有和安嬷嬷打过交道,曼春笑道,“求之不得呢,”

  安嬷嬷并非那等目不识丁没有见识的内宅仆妇,她年少时跟随父母在外,经历了许多的见闻,且言语文雅,妙语连珠,又因眼界开阔,一件小事讲出来也让人觉得颇有意趣,一屋子的大大小小都听住了。

  正讲到她十几岁时跟着父亲渡黄河,从渔民手里买来的黄河大鲤鱼时,外面传来了一阵喧哗。

  宋大家的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脸色有些不好看,“姑娘,姑太太让人把码头上的箱笼都卸了车,说是要开箱叫人验看,那位李大人上船来了。”

  曼春皱紧了眉,如今这船上除了仆妇们的行李,就是姑母、二表兄还有她自己的箱笼,怎么能开箱叫人验看?

  姑母在想什么?

  曼春道,“我的帷帽呢?”

  小屏进了内室,从镜台上取了帷帽出来,曼春把帷帽拿在手里,对众人说道,“童嬷嬷和安嬷嬷陪着我。你们谁该管哪个箱子,一会儿盯紧了,没我的话,任谁来了也不许乱动。”

  众人屈膝,“是。”

  曼春戴了帽子出去站在走廊上看了一会儿,见临近她们这几条船的码头上横七竖八的十几辆车,一些箱子被卸了下来,却没有打开,车与车中间站着不少人,看打扮有钦差带来的护军,还有赶车的车夫和唐家、孙家的仆役,码头外围围了许多军士,只管守着不许生人靠近。她沿着走廊往船头的方向走了几步,见右舷方向站了两个内侍打扮的男子,一个年轻些,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睛骨碌骨碌转,另一个年纪大些,约有三十来岁,木着一张脸,两只袖子拢在一起。

  那年轻些的内侍瞧见了曼春,打量了两眼,见她带着帷帽,身上的衣裳料子颜色素淡,下巴一抬,走了两步过来,“干什么的?”

  曼春没有答话,童嬷嬷答道,“我们是安平侯府的,来见我们大姑太太。”

  一听安平侯府,小内侍气势顿收,露出一副笑脸,“原来如此,我们李内相正和县主议事,姑娘少待,我这就去通禀。”

  他嘴里说着要去通禀,脚下却一动也不动,曼春看得分明,便道,“不必麻烦了,我们一会儿再来,有劳了。”

  那小内侍见这位自称安平侯府的姑娘领着两个嬷嬷走了,暗暗撇撇嘴,拢着袖子又站了回去。

  曼春回了房间,还没等坐下,就听见唐妍那边传来了一阵高亢的怒喝,“好啊,看来你今儿是非要查不可了?好!嬷嬷——把我的箱子都打开,一件件都摆出来,让他好好瞧瞧!”

  “我告诉你,你今儿查出来也就罢了,我自去御前请罪,要不然,咱们等着瞧!哪怕我亲娘不在了,可还有圣人和娘娘呢!我看到时候是谁的脖子结实经得住刀砍!”

  所有的人都立起了耳朵,曼春听见隔壁有男子的声音在说着什么,不过因为说话声不大,又有外头的声音干扰,隐隐约约也没听清楚说的什么。

  过了一会儿,隔壁又响起了唐妍的声音,不过这次的动静就小多了,“我说你好歹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又不是第一天办差,瞻前顾后真真堕了你师傅的威名!”

  唐妍起身走到李直跟前,见他脑门儿上已经沁出了薄汗,低声冷笑道,“将来的事儿谁说得准?你若是一心走到底,我就什么话也不说了,可你得知道你是在给谁办差。当初陈淮安立过多大的功劳?在圣人跟前你们哪个能比得上他?若不是他下去了,又怎么能轮得到你师傅出头?你想想,他是怎么死的?你那点儿小心思能瞒过谁?真让人捅到上头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番话如疾风骤雨,说得李直哑口无言,他此次奉了差事出京,离宫之前的确有人给他递了话,叫他好好彻查一番,那人是他得罪不起的,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叫人知道,因此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却不料盛宁县主如此扎手。

  他挪动了一下坐姿,不肯轻易示弱,他朝着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咱家奉命跑这一趟差事,自然是遵从圣人的吩咐,您总不能叫咱家没法子交差吧?”

  “你看到了什么,如实禀报就是了。”

  李直苦笑,正要说话,唐妍道,“你好歹也是在圣人跟前挂了号的,有圣人在,你怕什么?难道怕被人收拾?——圣人春秋鼎盛,那人却如此迫不及待,难道他以为别人都是瞎子?”

  李直没想到唐妍说话这样直白,他庆幸此时屋里只有他二人,说话声音也不大,不然若是让人听去了……

  唐妍看看他,见他已然面露犹豫,笑了笑,“那人恐怕也没指望凭着你三言两语就能把李家怎样,不过是想给李家一个下马威罢了,他若真想毁了李家,就不会是给你递条子了。只怕到时候你里外不是人,两边难做——”

  李直拧眉沉思,唐妍坐在椅子上也不多说,静静等他思虑清楚,李直想了一会儿,“县主虽为宗室之后,亦需遵守法度,离京在外,又非为着公务,这仪仗排场何须太过铺张?若人人如此,沿途接待的官员只怕要不堪重负了。”

  唐妍双目微闪,默许了李直的说法,面上露出隐隐笑意,“那我家的箱笼还查不查了?”不等李直变脸,她轻轻一笑,“折腾了这半天,都累了,我叫人去城里的好馆子订了酒菜,你尝尝看,跟京城的风味可不一样。”

  李直连道不敢,唐妍便顺水推舟的叫人把酒席送到李直的船上去。

  码头上李直带来的护军很快退到了一边,李家的行李重新装车,曼春她们的箱笼也都抬下船装了车。

  安嬷嬷和童嬷嬷陪着曼春上了那辆崭新的清油小车,跟在李家的后头进了城。

  自从被姑母安排着下了船,在一处荒郊野地的宅院里住下了,唐曼宁就没过过一天安宁日子。

  她原本以为妹妹会很快就会陪着姑母与他们会合,毕竟姑母只是留下妹妹让她陪着说说话而已,她虽不情愿,可既然姑母发了话,便也不好拒绝。而且她想着既然李博也留在船上,不妨给他们制造些机会相见,她虽然不喜欢李博这个讨人嫌的,不能否认的是,虽说唐家圣眷更浓,但李家的门第更好些,也算是门当户对,以妹妹的条件,以后若是能嫁给李博,也不失为一门好亲事,可以说是高攀了。

  她跟着李家的人在那庄子里住了两天,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外头的消息丝毫没有,他们平时的吃用都是孙家人送来的,李家的仆役根本不出门,就连她想打发葛嬷嬷去城里办事竟然也不成,向李家的人打听,却问不到什么,要派人去码头,又被拦下了。

  她没有办法,闹到李褒那里,要他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说法,这会儿也顾不上对李褒的那点儿心仪之情了。

  李褒这才知道原来母亲没有跟表妹说实话,他有些难堪,向唐曼宁道了歉,让她稍安勿躁,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拣能说的简要说了,又嘱咐她不要声张,“毕竟来者不善,母亲也是怕你出了什么岔子。”

  唐曼宁不敢置信地望着李褒,“我能出什么事?那是我妹妹!”

  李褒微微皱了皱眉,不愿多做评价,“宁妹妹,事已至此……过几日那边的事处置好了,母亲会带着她来与咱们会合,不会有什么事的。”

  唐曼宁心头犹如被泼了一桶冰水,几乎要凉透了,她满脸失望地看着李褒,半晌,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李褒望着她的背影,抿紧了嘴角。

  然而过不多久,李家管事就来报说表姑娘收拾了箱笼,要他们准备车马,要进城。

  这自然是不行的,李褒也是如此吩咐管事,“四下的门都守好了,不许人进出。”便收拾了收拾自己,叫了两个老成嬷嬷跟着他去了唐曼宁的院子。

  “若我妹妹有个三长两短,你家又该怎么交代!”唐曼宁神色紧绷,再也没有了从前见到李褒时的言笑晏晏。

  “宁妹妹,你不必着急,有母亲在,不会出事的。”李褒试图劝阻她。

  “我今天是走定了,表哥你也不必强留我,若是我妹妹出点儿什么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亲。”

  李褒沉默了片刻,挥手叫管事退得远些,沉声道,“若她有什么不妥,我们李家一定不会委屈了她就是,二弟、三弟与她年龄相仿,无论哪一个都不会辱没了她。”

  唐曼宁没想到他回说出这番话,怔怔的盯了他半晌,眨眨眼,漾起一抹冷笑,“不必了,高攀不起,我妹妹又不是嫁不出去,何必这样委屈府上?”

  李褒因她久劝不听,也有了几分火气,他攥了攥拳,“你不必这样挖苦,这事我既然说了,就不会不认,等母亲回来我便跟她提起此事,如何?”

  唐曼宁不再跟他纠葛此事,只是冷着脸道,“我要进城。”

  “不行。宁妹妹,你可知道……”

  两人正吵得厉害,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人却上门来了。

  孙承嗣既然跟曼春许诺了要把她接家去,又得知她担心姐姐,便想着趁今天得空,不如去李褒他们待的庄子上看看,免得底下人糊弄他,怠慢了贵客。

  唐曼宁眼前一亮,“叫他来,我有事要和他说!”

  她看看李褒,又加了一句,“放心,我不会乱说话的。”

  李褒和孙承嗣见了礼,未等多说,唐曼宁竟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完全不理会李褒对她的瞪视,直接问孙承嗣,“大表兄,你可知道我妹妹如今好不好?”

  孙承嗣对她有些印象,记得曼春的姐姐是个爱穿红的小姑娘,比做妹妹的个子高些,“你是……唐家大表妹?”

  唐曼宁睁圆了眼睛,“我妹妹她怎么样了?”

  李褒请孙承嗣坐下,孙承嗣谢过了,等丫鬟上了茶,他道,“令慈——”又看看唐曼宁,“还有令妹,今日就会搬到寒舍。”

  李褒住在这边,除了孙家给他传来的消息,其余的一概不知,此时听孙承嗣说起,不免要多问几句,唐曼宁耐着性子等他问得差不多了,便把孙承嗣叫到了一旁,还对李褒道,“我和大表兄有些话要嘱咐,表哥去忙吧。”竟是要赶他走。

  李褒暗自苦笑,点了点头,“表妹说完了就快回屋吧,孙兄还有公事,不可耽搁太久。”

  孙承嗣笑笑,“无妨。”他一指院子里的一株枣树,这枣树足有四五丈高,枝繁叶茂,下头摆了石桌石凳,正是纳凉的好去处。

  唐曼宁在树荫底下唧唧咕咕的跟孙承嗣说了什么,李褒不知道,不过显然孙承嗣走后她的情绪好了许多,见了他还客客气气的跟他道了歉,要他不要和她多计较。

  李褒摇摇头,“我怎么会和表妹计较?只求表妹乖乖待着,不要乱跑。”

  少年人的热情来得快,走得也突然,唐曼宁若有所失的看着李褒离去的背影,看着那一袭竹青葛布道袍转了个弯消失在墙后,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又好似一枕黄粱才醒,隐隐生出一丝羞耻,回想起从前的种种想望,她蹲下捂住了脸。

  不知过了多久,一双柔软而有力的手扶了她起来,“姑娘,咱们回屋吧。”

  唐曼宁靠在葛嬷嬷怀里,沉默着没有说话,直到进了自己所居的小院,她才轻轻道了一句,“嬷嬷……我难受……”

  葛嬷嬷轻轻拍拍她,扶着她进了屋,倒了水,送到嘴边看着她喝了下去,轻轻叹了口气,“没事儿,有嬷嬷在呢。”

  这次再进孙家,唐妍的箱笼比上回的多多了,正房摆不下的就放在了东西厢房,服侍她的婆子和婢女住满了两边的跨院。

  也因此,曼春被沈母安排到了另一处距离唐妍不算太远的雅致小院,她这次住进了正房,屋子高而宽阔,比厢房凉爽舒适多了。

  她交代童嬷嬷看着收拾,便带了小屏和小五就去了唐妍那边问安。

  唐妍顺利的打发了李直,心里正痛快,和沈母有说有笑的,看曼春来了,笑道,“你这孩子就是太多礼,收拾得怎么样了?累不累?”

  沈母也问,“可还中意?要是缺了什么,尽管跟我说。”

  曼春微笑,看看沈母,“多亏了有伯母操持,一切都好,并不缺什么。”

  唐妍问了几句,就打发曼春回去了,“今儿你也累了,一会儿回去自己吃吧,不用在这儿服侍我了。”

  等曼春走了,沈母夸道,“这姑娘真是不错,还是夫人会调·教人。”

  “哪儿啊,我可不敢居功,”唐妍笑了,“只要太太平平的把这几个孩子送到京城,我就知足了。”

  “说起来,我倒觉得您家的孩子着实不错,年纪不大,办事却妥帖得很,又是个仔细人,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沈母听了也高兴起来,笑道,“那就借您吉言了,如今家里是不愁吃穿了,我也不求他出人头地,只要太太平平的,将来成了家,再让我抱上孙子孙女,我就不求什么了。”

  唐妍掩唇而笑,“早晚的事,早晚的事——怎么,听您这意思,他还没定亲?”

  沈母点头,“以前是年纪小,家里景况又不好,我也不愿意委屈了他,就没定下,如今他差事刚有起色,我也不知他看中什么样儿的,您也知道,这年轻人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尤其他读书也读了不少年,是愿意要个和顺的?还是喜欢会看书识字的?我也闹不清楚,一问他,他倒先不好意思躲开了。”

  唐妍挑眉,“您可真够惯着他了。”

  沈母有些不好意思,“舍不得,他爹就是个脾气好的,我想着也寻个脾气好的给他,省得他在外头奔前程,还要操心家里的事。”

  “这是该当的,”唐妍拍拍她手背,“娶进个厉害的媳妇,还不得闹得鸡犬不宁?您这么好脾气的人哪儿受得了那个气?……您看我这侄女怎么样?年纪虽说小些,却是个懂事的,女红也不错,相貌您也见着了,怎么样?要是有合适的,给说和说和呗?”

  这话说的,沈母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姑娘年纪还早了些吧?看着有十……岁?”

  “年纪是小了些,十一了,不过女子十五而嫁,也用不了几年了。”

  沈母有些为难,唐妍既然提出来了,想来不在意男方的年纪,可自己这个做娘的在意啊,她虽说喜欢唐二姑娘,可从年纪上来看就不可能考虑她,毕竟跟儿子差了八岁,要等她及笄,至少还要四年,到时候儿子都二十多了,媳妇娶进来再调理两年,等到养下孙子,那得到什么时候了?

  “这……”

  唐妍见沈母面露难色,笑道,“是我唐突了,您可别为难,我就是这么一说,成不成的您给留意着,只要门风好,人品好,别的都可以商量。”

  沈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些微笑意,“我一定给您打听着,二姑娘这么好的人品,可不能胡乱凑合。”

  等沈母一走,唐妍不高兴的把茶杯一放,“不识抬举!”

  花嬷嬷给唐妍换了杯茶,笑着劝道,“我的好太太,快别欺负老实人了,毕竟年纪上相差得多了些,人家又是着急抱孙子的,您让人一等就是五六年,人家能乐意?”

  唐妍乜了她一眼,按了按肩膀,“老实说,你收了她多少好处?这样为她说话?”

  “一文钱也没收,”花嬷嬷绕到唐妍身后给她捏肩膀,“如今咱们正住着人家的屋子,总该给人家留几分脸面不是?”

  唐妍反驳道,“所以我才没有强求不是?”

  等三兄弟晚上回来,听了沈母转述的,各人表情不一。

  程孟星得知李二太太唐氏只带了次子和一个侄女过来,就猜到之前孙承嗣是去见的谁,乐得险些把嘴里的点心都喷出来,一会儿看看孙承嗣这个大师兄,一会儿看看沈凤这个二师兄,又扑哧扑哧笑一会儿,把沈凤都给乐毛了,一把薅住他领子,冷声道,“你小子笑完了没?”

  程孟星赶紧点头,拧着脖子去问沈母,“伯母,您没答应吧?”

  沈母有些犯愁,“那孩子才十一……”

  “噗——”

  沈凤抓着程孟星的袍子把他和自己身上的点心渣子掸干净,“出来!”拖着他去了外头。

  “都轻点儿,天不早了,别惊了客人!”沈母喊道。

  “知道了娘。”这是脸黑黑的沈凤。

  “师兄,伯唔——”这是即将被修理的程孟星。

  孙承嗣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那小丫头……”

  他想问那小丫头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又一想,这种事怎么会当着小姑娘的面提起?八成是不知道了。

  因此说了一半的话就变成了,“那小丫头……看着还好吧?安排她住哪儿了?”

  沈母有些诧异的望了他一眼,“今儿一通折腾,肯定是累了,李二太太的箱笼多,服侍的人也多,我怕住不下,就把她安排到花园子东边儿带凉亭的那个小院儿里了。”

  毕竟不是在自己家,曼春吃过晚饭,虽然疲倦,却没有直接躺下歇息,叫人拿了钱去厨房要了热水,关了院门洗头、擦身,仔仔细细的将自己打理干净,才披散着头发坐在小凉亭里,身旁点了熏香驱虫,怀里抱了把琴,有一下没一下的拨着琴弦,倒也闲适。

  过不多时,嬷嬷和小丫鬟们也都洗去了今天一天的尘土,小声地嬉笑着,坐在院子里纳凉。

  宋大家的把先前安嬷嬷送来的井水湃过的瓜果端了上来,因为已经在外头放置了一会儿,吃起来口感就没那么凉了,曼春便多吃了两块儿,余下的都叫人分了,童嬷嬷在一旁给她打着扇子,念叨着,“仔细明天起来眼睛又肿了……”

  渐渐月上中天,院子里纳凉的人越来越少,曼春却贪图夜风凉爽,不肯回屋。

  童嬷嬷自是不许。

  曼春翻了个身,抱着竹夫人不肯松手,“这里凉快——我就要在这儿睡!”

  “这会儿觉得凉快,等睡着了就冷了。”

  曼春嘟着嘴,“热死了,又不是春秋天,夜里怎么会冷?哎呀——”

  “又胡说,什么‘死’不‘死’的,童言无忌,童言无忌。”童嬷嬷刚在她背上轻轻挠了几下,曼春就抖着缩成了一团,笑道,“别挠,别挠,我起来、起来——”

  到底是把曼春给赶回屋里了。

  趁着童嬷嬷在一旁铺床,曼春悄悄把领子扯开了些,浅碧色缎子的肚兜上露出了一尾戏水鱼儿和半朵荷花,她擎着羽扇使劲扇了几下,“这热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啊——”似乎仍旧觉得不够凉爽,索性连裤腿也往上提了提,直提到膝盖上,露出粉嘟嘟的小腿。

  童嬷嬷转过来,吓了一跳,伸手朝她小腿上轻轻拍了两下,替她拽下裤腿,又把中衣拢了拢,小声斥道,“姑娘如今不小了,这种事可不能再做了。”

  这要不是在屋里,曼春也不敢这样放肆,她撅着嘴,两手揪着裤腿抖了一会儿,觉得稍稍好些,可没一会儿,脖子里又出了一层汗,她感觉晚上的澡算是白洗了,“怎么今晚这么热?比白天还闷?”

  “心静自然凉。”

  “静不下来——”

  童嬷嬷翻了个身,“要不我搂着姑娘睡?”

  那还不得热得捂出痱子来?

  “不要!……嬷嬷你睡吧,我困了就睡了。”曼春翻了个身,面对着墙面叹了口气。

  “……兴许是快下雨了,正憋雨呢。”

  童嬷嬷胳膊伸过来给曼春扇着扇子,曼春见她扇着扇着就睡着了,没一会儿又惊醒,知道童嬷嬷今天是累着了,她年纪大了,怎么舍得她这样辛苦?曼春就拿过扇子,道,“我自己扇。”

  人困倦得狠了,也就顾不得凉热了,等到鼓敲三更,曼春总算睡意袭来,她手里的羽扇渐渐地越来越慢,越来越缓,轻轻打了个哈欠,扭头看看童嬷嬷,见她已经睡着了,知道今天都累了,她有些费劲的眨眨眼睛,就任由睡意掩盖了清醒。

  曼春是被人晃醒的,她在踏进孙家的时候就有了预感,因此当她睡意朦胧的闻到了那股似曾相识的清冽香气时,并没有大声喊叫,也没有挣扎,甚至连猜测都没有,直接就认定了这人的身份。

  “醒醒——醒醒——”

  曼春不耐烦的翻了个身,“啪”的一下将身前热乎乎汗津津的东西拍开,嘟囔两句,正要再睡过去,对方却又开始摇晃自己,她恼了,哼哼唧唧的嚷着,“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就别叽叽歪歪的。”

  就在她梦见自己在黄河里就像鲤鱼一样逆着波浪翻滚、跳跃的时候,一个冰冰凉凉的东西捂在了她的脸上。

  吓得她直接就坐了起来,低头看了两眼,赶紧将落在腿上的湿毛巾拨到一旁。

  “你这小丫头还真有点儿力气。”

  见曼春抬头看他,孙承嗣指指自己的脸,“瞧瞧这儿,都让你拍红了。”

  屋里的光线昏昏暗暗,曼春那里看得清楚?

  她摇摇头,突然发现这里的摆设并不是她的卧房——立时就清醒了。

  “这是哪儿?”她猛地站起身,警惕地看看周围,瞪着孙承嗣。

  “是我书房。”

  “你——”曼春只觉得心口一阵急跳,“你把我弄这儿来做什么?快送我回去!”

  孙承嗣转身坐在了桌边,敲敲桌子,“你那小院子里说话不方便,万一吵醒了别人,你是打算嫁我呢?还是打算——做姑子去呢?”

  曼春被他堵得没话说,气道,“有什么话不能叫人传话?别人不行,安嬷嬷不是你奶娘?”

  曼春生了一会儿气,渐渐平复了情绪,总算没那么激动了,她把散开的头发往耳后别了别,露出一张俏生生的鹅蛋脸,“我不生气了,你说吧。”

  孙承嗣仔细看了看她,“你又没好好吃饭?怎么又瘦了?”

  曼春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才多久没见?就能看出我瘦了?这话没让我嬷嬷听见,要不然她就不用再念叨我让我少吃些了。”

  孙承嗣皱眉,“少吃什么?你又不胖,你哪个嬷嬷说的?胡说八道!”

  曼春暗暗吐了吐舌,“嬷嬷也是为我好,这不是……咳,怕我嫁不出去么。”这话说着,她脸上有些发热。

  孙承嗣微一挑眉,“看来还是我多管闲事了?”

  听他言语不善,曼春不敢多说了,打着哈哈想混过去。

  孙承嗣冷哼,“你知不知道,今天你家长辈问起你的婚事,想把你许配给我师弟。”

  “哈——?”

  “不过你年纪太小,依我看并不合适。”

  “……”

  “你怎么看?我师弟虽比你年纪大些,倒也一表人才,文武兼备,身家还算丰厚,让你衣食无缺是没问题的。”

  曼春根本就傻住了,他师弟?他哪个师弟?

  除了他,她哪个都没见过。

  曼春吭叽吭叽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孙承嗣又敲敲桌子,“你自己的终身大事,怎么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

  “你要我说什么呀,我怎么知道他是谁啊!”曼春恼了,一拍桌子,“你凶什么凶!管管你自己的终身大事吧,哼!”

  看着眼前的小丫头横眉竖目的瞪着一双美目跟他呛火,孙承嗣愣了一下,失笑,弹了她一个脑儿蹦,“你要造反呢?”

  曼春不满地瞪了她一眼,“还不是你欺负人……”

  听着小丫头娇娇的小嗓子,他心头微酥,“这可真是冤枉人,我听了这消息,恨不能赶紧告诉你一声,省得你让人给卖了,你倒凶起我来了,真是不识好人心。”

  曼春亲眼瞧他眼含戏谑的拿她打趣,才不吃他这一套,哼了一声,“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你怎么想的?没准儿你是想问清楚了我,好拿了我的话柄,给你家赚个童养媳。”

  孙承嗣失笑,“你就是不信我,也该信沈太太,她可是个实诚人,今天为了你的事可愁坏了。”

  “你——你怎么这样啊——”

  “我怎么了?”

  “以后我见了沈太太,还怎么和她说话啊!”

  ……

  七月的京城,仍旧热得仿佛冒火。

  进了城门,周围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人们说话的声音,驴马踏蹄的声音,还有车轮的滚动声,呼喝声,喧哗漫天。

  曼春忍不住往窗口探了探身子,童嬷嬷轻咳一声,看了她一眼。

  曼春是知道童妈妈的忐忑的,担忧她乍一回京行事莽撞被人看在眼里,尤其是侯府的人,她这个从外地回来的庶出二姑娘真要是做出失礼的事,那怕是无意的,也足够被这些人当成稀罕景儿咀嚼一番,而且童妈妈的出身又让她没有底气,在摸清深浅之前,只能先端着。

  不过,明白是明白,可只听着外头的热闹而不能看一眼,就好像隔靴搔痒一般。

  曼春扥着童妈妈的袖口轻轻晃了晃,“隔着帘子呢……”

  “……不许掀帘子。”

  “嗯嗯!”曼春嘻嘻一笑,扭过身去看外面。

  为了透气,车子两厢上的绸布帘子早就掀了起来,只剩一层坠了重物的窗纱,隔着这层窗纱,外面的人看不清车里的情形,车里的人往外看倒也不影响什么。

  京城还是那么热闹整齐。

  曼春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阵急促的锣声响起,路上的车马行人当即就向两边让去,就连李家和唐家的车队也是如此,她不由纳罕。

  一队少年骑着马迎面而来,擦着他们的车厢小跑着颠了过去,速度倒并不快,但满大街的车马行人就这么停着让着,仿佛习以为常,就很是醒目了。

  这些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有锦衣华服的,也有粗布衣裳的,但个个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其中个十三四岁穿月白衫子的少年尤其显眼,他披了一条大红绸子的披风,连座下的马头上也戴了朵大红花,众星拱月似的被人拥在中间,脸上晒得通红,矜持中带着得意。

  童嬷嬷也凑了过来瞄了两眼,然后就把曼春给摁回去了,“当心让人看见你。”

  “嬷嬷,这些人是做什么的?”曼春小声问道,她从前来京城的时候可没见过这等阵势。

  童嬷嬷也不知道,想了想,就去问跟车的婆子。

  那婆子倒是个好说话的,并没有拿乔,跟童嬷嬷嘟囔了一会儿,曼春竖起耳朵也只听到了几个诸如“马球”、“官家”、“彩头”这样的词。

  童嬷嬷回到车厢放下帘子,说道,“宫中时兴马球,便叫子弟们去献艺,刚才过去的是这个月的头名,得了彩头,鸣锣绕城夸红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