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语双关,话中有话
有时候,碍于身份的原因或者因为情况特殊,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出来,但又不能不说,这种时候,说话就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古代的皇帝,因为他身份特殊,哪怕是对他有利,是为他好的话,在说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有些忠臣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些技巧,为了皇帝的江山大计,他们常常冒死进谏,措辞激烈,结果弄得皇帝很不高兴,有时还会降罪于大臣。不但是大臣,皇帝的儿子在跟他说话时也要讲究策略才行。三国时期的曹睿从小就知道这个道理。
曹睿的生母甄氏,是当年曹丕跟随曹操攻打袁绍时抢来的。这个甄氏天生丽质,美貌过人,曹丕对她异常宠爱,当了皇帝之后就立她为皇后,并生下了曹睿。
可是皇帝恩宠无常,皇宫中有个郭贵妃非常有野心,她一心想当皇后,于是想尽办法获得曹丕的宠爱,还设下了一条毒计蒙蔽了曹丕,让他杀死了甄氏。甄氏死后,郭贵妃如愿当上了皇后,可是她发现曹丕非常宠爱甄氏的儿子曹睿,心想若是日后曹睿当上了皇帝,必然会报复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曹睿也一起除掉,以绝后患。曹睿年纪虽小,但他发现了郭贵妃的阴谋,就想找机会说服父皇保护自己,可是没有直接的证据。没有证据就告发人,父皇一定不相信,反而会怪罪自己。
曹睿一直想说服父皇不要相信郭贵妃的话,不要伤害自己,可是这种话又不能直接说,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机会来了。这一天,曹睿跟随父皇曹丕去打猎,突然从树林里蹿出两只梅花鹿来,一只大鹿带着一只小鹿仓皇地跑着。曹丕弯弓搭箭,一下子射中了那只大鹿,一边射一边叫曹睿射那只小鹿。曹睿把箭搭在弓上后,却停了下来。曹丕一看非常不解,问道:“多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赶快射?”曹睿叹了一口气,眼中带泪说道:“父皇已经射死了它的母亲,孩儿怎么忍心射死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呢?”
本来曹丕杀了甄氏之后,心里就有些后悔,听了曹睿的话后,触景生情,从此以后,更加爱护曹睿,不再听信郭贵妃的谗言,后来还立曹睿为太子,让他当上了皇帝。
与曹睿相像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少孺子。当年,吴国和楚国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回,吴王又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分析了形势之后,认为攻打楚国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他们直言相劝,给吴王讲了当下的形势,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了很多道理,可是吴王就是听不进去。大臣们不甘心,三番五次地说个没完,最后把吴王说得火冒三丈,威胁道:“我的主意已定,谁要再劝阻,我就杀死谁!”一听到这话,大臣们再也没办法了,全都摇头叹息。
吴王的大臣之中,有一个叫少孺子的年轻人。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再直接劝谏毫无作用,于是他就拿上一个弹弓,到王宫的花园里四处闲转,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一天,吴王来这里散心,碰到他在闲转,就问他在做什么。少孺子回答说:“我正在打黄雀呢。”吴王见他不务正业地在这里打黄雀玩,有些生气,少孺子赶紧说道:“大王,我刚才打黄雀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吴王一听说有趣的事,面露好奇,少孺子接着说道:“我躲在树丛里时,发现树上有一只蝉,正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他们都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面的隐患,太可笑了。”吴王一听,深受触动,于是就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不愿意接受劝告的人,有些话不能明说时,不妨用比喻、故事等来说道理,这样就避免了直接的冲突,而且巧妙地把自己要说的道理传达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