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做人左右逢源,办事游刃有余

4.做人不可太精明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清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不留余地,待人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看不起眼前的任何人,大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架势,这种人常常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到处张扬。殊不知,这种人在人生旅途中往往会遭受挫折,甚至酿成悲剧。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与“不知”的相对性。其实,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你又怎能穷尽呢?过于卖弄聪明,锋芒毕露,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钉子。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做人太有心机,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做了一辈子精明人,也只不过是大观园里面的二把手,最终因自己心狠、贪恋权势导致暴尸荒野的下场。

  在太虚幻境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这么一段是关于王熙凤的(后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判词,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在判词中,曹雪芹将王熙凤比作一只雌凤,凤,乃万鸟之尊,在中国是对女子的至高称谓,可见王熙凤的与众不同。判词前两句是对她的赞美,赞美她的不凡与才干;而后两句则是对她悲凄下场的感慨。王熙凤落得如此下场,曹雪芹将其归结为“聪明累”,《红楼梦》当中有这么一段警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的一生可谓大喜大悲。作为一名女子,她在短短一生中享尽了人间的富贵,也历尽了人世的沧桑。

  她本是金陵王家之大闺秀,贾府王夫人的内侄女,后嫁给贾链为妻。入贾府后,由于口齿伶俐,精明能干,渐渐取得了贾府的内务大权。她处于贾府这座高塔的上层,整天都在权力与金钱的笼罩下度过。

  凤姐能居高位而不下,除了能干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一座靠山,而这座靠山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凤姐为得宠于贾母,百般奉承,千般讨好。王熙凤的奉承功夫可算登峰造极,令贾母对她宠爱有加,即使仇人见了她也满脸堆笑。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尔虞我诈的封建大家庭中左右逢源。

  凤姐高傲凌厉,加上管理严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加上她贪财好强,不断为自己积敛财宝,也惹来别人的非议。但贾母仍疼爱她,就使得别人也难与其对抗。

  但是,她的身子终于承受不了她的好强,病倒了。本来她如果能放下心来调养,或许能长寿些,但天意弄人,宁府被抄家时,她多年积敛的钱财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无疑是在她身上割下了一块肉。

  从此,她精神不振,就像一个将死之人。贾母死后,她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没了,下人们也反了,终于,凤姐在悲哀与无奈中凄然死去。生前曾腰缠万贯的她,死后家人竟为无钱办理她的丧事而发愁,下场可谓悲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累!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天算”,实乃是自然的客观规律所算。所谓天理不可违,做任何事,无论如何精明,无论怎样策划,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恐怕也就难逃“天谴”了。

  曾经看过一个很有趣的“一毛不拔”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猴子,看到做人比做猴子好,于是一天,它找到仙人。

  猴子说:仙人,你能不能教我怎样做人?

  仙人说:可以呀,你回家把毛都拔了,我就教你怎样做人。

  猴子回到家里试着拔了一根毛,好痛啊,于是再也不想拔了。过了几天,它又来找仙人。

  仙人说:你又来做什么?

  猴子说:我想学怎样做人。

  仙人说:你一毛不拔就想做人?

  其实,与其整天惴惴不安地打自己的精明小算盘,倒不如大大方方地与人分享来得痛快。有“聪明者”说与人分享是成就了别人,葬送了自己。这恰恰证明了幼稚者的渺小、聪明者的愚蠢,而永远把自己囚在了狭隘自私的牢笼里。

  与人相处,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把眼光放在那些大事上,一时的得与失不算什么,我们应该从狭窄的“自我”小圈子里走出去。

  “少欲则心洁,情真则意阔。”敢于与人分享的人,说明他始终都拥有创新的意志和力量,这样的人决不会落伍于时代。更何况一个人的能力和本领不是他人可以轻易模仿的,成功背后的汗水和领悟是需要时间来累积的。

  分享一个企业的成功经验,会催生一批典范;分享一项科学发明,会蓬勃一个行业;分享一种管理制度的精髓,会促进效率的提高;分享一种新的思想,会解放一代人的大脑;分享一种智慧,会幸福人的一生。

  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一只也扔了下去。

  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从容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老人在丢了一只鞋后,毅然丢下另一只鞋,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现。一般来说,人们总是飘飘然于拥有的喜悦,凄凄然于失去的悲伤。老人却以从容的达观之态,超越于常人。

  的确,与其抱残守缺,不如与人分享,这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也使自己心情舒畅。

  并且很多时候,付出的人往往比得到的人更享受分享的过程,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因为只有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知道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我们才会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施比受有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