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小人物

小村腾飞 第八十五章 何梁谈话(二)

大明小人物 临海雪原 2807 2024-11-19 06:12

  “对,我要办的这个学院培养的人才不是为了考科举,而是培训各种行业的技术人才。目前准备招收冶炼、土木、机械、财经四个专业。主要招收放弃科考的秀才、童生,年龄要求在二十五岁以下。”

  何志远一口气说完,梁文盛脑子直接短路,尤其是一些现代名词他根本都没有听说过。不过梁文盛有一个儒生的优秀品格,那就是不耻下问。于是问:“你说的一些名词我听都没听过。你先解释一下何为机械,何为财经?”

  何志远早就做好了准备,这些想法是前两天他和周拂柳一起商量的结果。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并不是一直卿卿我我,更多的时候是在商讨如何发展的大事。创办职业技术学院的点子就是他们一起想出来的。

  于是,何志远解释道:“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笤箒等这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个是一个研究制造使用一些复杂机械的专业;财经就是财务和经济管理的简称。这个专业是培养大型作坊、商业集团的财务和管理人才的。”

  “你说的前三个专业我怎么觉得都是匠户们所做的事情,后一个更像是帐房的工作。难道这些都要专门培养?这些技能都是由匠户们世代相传,有些甚至秘不外传。你现在要创办专门的学院来教授这些知识,恐怕难度不小。让读书人去学匠户工匠的知识,以后干这样的工作谋生,恐怕没有人愿意做。”

  果然如何志远所料,首先梁文盛这一关就难以通过。仕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要想打破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而有些读书人面子比命看得都重,他们宁可一生穷困潦倒,也不愿丢了面子去做他们认为低贱的工作。

  何志远于是开始劝说梁文盛:“大人,您说得都正确,学生谢谢梁大人提醒。学生认为凡事都有例外,我的学生王之学就是一个例外。王之学你和大人说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一直坐着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的王之学听到师傅的吩咐,动了动坐得有些僵直的身体,答应一声,然后就要站起来。梁文盛用手示意他坐着说就可以。

  于是他坐在椅子上开始说:“大人,小民是一个连院试都没过的童生。我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材料,自从跟着师傅学习科学知识后

  ,才觉得找到读书的感觉。那些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学起来比四书五经容易多了。我觉得这些知识很有用,利用他们能制造出很多好东西,上次那个蒸汽大炮就是利用物理知识制造的,我现在正在师傅的指导下做新的研究。与读书科举相比,我还是喜欢研读科学书籍,制造实用的之器物。”

  这一次王之学没有让何志远失望,总算把想法表达明白,虽说磕磕绊绊,但没有出错,没有像在城门口那样把事情搞糟。

  “这么说你是放弃了科举,专心科学一门了?”梁文盛看着年轻的王之学,心里不免有些感叹。如果是他,就差院试一关了怎么也要先中生员再图其他。

  “正是”

  何志远接着说道:“大人,咱大明读书人几十万之多,可每三年考中举人的也不过几千人,考中进士的更少,不过才三四百人。更多的人连个生员的功名没有,家境好的还可以,家境不好的再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只能穷困潦倒一途。像王之学这样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善于学习利用科学的读书人不在少数。与其这样让他们蹉跎一生,虚度一生浪费人才,不如让他们学习一些专业技术,对个人是安身立命的营生,对朝庭对大明就是人尽其才,合理利用。”

  梁文盛静静的听着何志远的话,心中也在思索着,毕竟他的这个想法太大胆,现在大明还没有这样的学院。他要开这个先河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他要想清楚。如果因为这个学院违反祖制,触犯了某些势力的利益,他这个小小的知州可是承受不起的。

  何志远看梁文盛还在犹豫不决,通过几次交流,他已经摸清了他的想法。此人能做事,也敢做事。但缺少担当,做事之前先考虑自己的得失,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对于这样的官员,只要让他看到利益他才会支持。

  所以何志远接着说:“大人,我州现在生产作坊越来越多,以后还会有玻璃作坊、炼铁作坊、机械制造作坊等各式各样的作坊。如果单靠不识字的工匠,生产技艺口口相传,很难有创新发展。我创办学院的目的就是为将来各种行业的发展蓄备人才。《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要利其器,必先有其才。只要有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事半功倍。只要各种作坊发展好了,百姓能赚到钱了,日子才能好过。老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再遇到像去年那样的灾年,也就

  不会出现灾民流离失所的境况。”

  梁文盛听到这里,频频点头。他当然明白,如果出现灾年,他的州内百姓仍能安居乐业,丝毫不受影响,这对他是多大的好处。于是他说道:“你准备招收多少学员?需要多大的场地?”

  “每个专业五十人,一共二百名学员。有十多亩的场地,房屋十几间也就够了。”何志远接着又说:“这些学员都是通考试录取,为了能顺利招生,还请大人免除这些学员的徭役和赋税。”

  这对梁文盛来说并不是大事。每年因各种原因免除徭役赋税者有几千人之多。于是免除二百人徭役、赋税的要求他就痛快答应下来。但十几亩地的场所,在这个五万多人口的小城中实在难以寻找。不过这点小事难不倒他,于是他对何志远说道:“城中官学中倒是还有十几间空房子,你不如与官学一个院,这样也省了再兴土木了。”

  何志远听到这个主意他当然高兴,这种事他求之不得。像后世,在一个知名大学中办私人学院,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以为是校内学院,学生们自我感觉就是这个大学的学生,说出去也倍有面子。于是何志远也高兴的答应了。

  接着梁文盛嘱咐道:“这个学院目前只是暂居官学,等以后有了场所,你的学院还是要搬出去的。”

  何志远满口答应下来。

  接着,何志远又说:“大人,学生今天为我的徒弟讨一个增生的名额,不知是否符合要求?”

  明朝天顺六年,朝庭《敕谕》中有“……增广有缺,于本地官、军民之家,选择资质聪敏人物,俊秀子弟补充……”之规定,也就是说州府县的正官、学正有推举童生为增生的合法权利。何志远向梁文盛讨要增生名额,并不违法。

  梁文盛对何志远说道:“王之学潜心钻研科学,且颇有心得,并有所成。他研制的蒸汽大炮发挥作用巨大,他有功于朝庭,理应嘉奖,他自然符合增生条件。这事我专门向省提学官推举,院试即将到来,趁此机会把这事落实。”

  王之学听到梁大人已答应此事,非常高兴。读书十多年,至今还是童生,虽说他已放弃科考,但心中也有丝丝遗憾。今天听到可以增补生员,他自然高兴万分。一时间,他傻傻的呆坐在椅子上,不知如何是好。

  何志远对王之学说道:“愣着干吗?还不赶快谢过梁大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