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到了值房,何志远看到公案前坐着一位年约四十,方脸短须,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那人看到他们父子两人,立即起身相迎,拱手笑道:“绍云兄,一路劳顿,快里边坐下喝茶。”随即吩咐杂役上茶。
何绍云连忙拱手道:“文宣兄,这次又来打扰了。”
庄吏目看了眼何志远问道:“这就是你家公子志远吗?”
何志远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深鞠一躬,道:“小侄正是何志远,拜见世伯。”
“免礼免礼,听说贤侄去年考中生员,真是少年俊才啊,快快请坐。”转而又对何绍云说道:“这次来还是为村里丁壮之事吧?”
“是啊,我准备去兵房张大人那边报上呈文,特意听听文宣兄的意见。”
“这事通过兵房的张同汉上报呈文,估计批复有些困难。那张同汉与户房司吏齐玉家关系甚密,他一定会从中作梗的。我虽是他们的上司,但兵事向来敏感,我也不好插手过多。只能从侧面打听,等知州大人到任之后,再趁机进言,帮你说话。”
“是啊是啊,文宣兄已经帮我许多了,怎能再让你为难。”说着便拿出两张百两银票,放到文案上,轻轻推了过去,说道:“还请文宣兄,帮我指个路子,用这银两帮我打点一二。”
庄吏目低头扫了一眼,拿过一摞文稿盖住。说道:“绍云兄,每次都这么客气,这是我肯定帮到底。眼下有个机会,你可以利用一下。”
何绍云马上问道:“请文宣兄指教。”
庄吏目起身走到值房外,对处间的杂役说道:“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到前面各房那边忙去吧”
打发走杂役,又把值房门关上,才回到座位上小声说道:“知州梁大人再有十来天就来上任了,听闻他在延津县任内,缉拿盗匪有功,特升任莒州知州。估计到任后马上就会对马亓山的盗匪动手,可州衙内的衙役只有三四百人,维持衙内安全及城内治安就捉襟见肘。那些衙役又是些贪生怕死之辈,如何斗得过那些亡命之徒?卫所之兵空额太多,且大多贪腐,也不堪用。所以只能依靠民间丁壮,要是你以防盗匪袭扰为名招募丁壮,不正是好机会吗?”
何绍云听了,不住的点头称是。
接着庄吏目又说:“张同汉那边的呈文,你今天就送过。也不需打点,例行公事就行。我这边已把你作坊被盗一案已整理成文,知州大人一到任就马上呈报给他,同时我再建议知州梁大人责成兵房招集训练丁壮,这事自然就好办多了。”
“还有梁大人到任当日的欢迎队伍成员中,我把绍云兄的名字作为本州里长代表加上了。到时就有机会面见梁大人。你要准备一些精致但不能太贵重的礼物呈上,梁大人自然会对你有印象,更会另眼相看。这选礼品的事,你回去一定要好好捉摸一下。”
何绍云刚要起身行礼道谢,庄吏目双手示意他坐下,又说道:“还有一事,齐粮长因征粮不公,弄虚作假,最近因征粮闹出人命,民愤极大,估计梁大人到任后会有调整。按家产名望来说,这粮长一职你也资格就任。绍云兄一定要争取一下啊。”
“这粮长向来有
户房司吏推举,我家与齐家交恶,恐怕难以操作啊。”何绍云担扰道。
“绍云兄,这你就不知道了。司吏是吏,并非官,他有推举权是不错,但任命权是在知州大人那里的。你明白我的意思?”
“明白,明白。多谢文宣兄的指点。只是粮长一职的上级是户房,这粮长要听户房差遣,那齐司吏能给我好?”
“这你不能担心,那户房典吏季九德,盯司吏一职已经有三四年了,他搜集齐玉家的黑材料,也不是一天两天。新任知州到任后不久,他肯定会有动作,齐玉家时间长不了。不过这事,你们可不能外传,只有州衙内的少数人知道。我今天透给你,你心里有数就行。”
“多谢文宣兄的指点。这事您放心,我会守口如瓶的。”何绍云起身拱手道谢。
“现在去前边兵房找张同汉去吧。我与他不睦,就不带你过去了。记得我说的话,无需打点,公事公办就行,打点了反而弄巧成拙。”庄吏目今天收了两百两银子,心情格外高兴,接着又说道:“从兵房办完公事,再回来,中午我们一起去食堂用完餐再走。”
何绍云颇感意外,说道:“我等小民,在衙内食堂用餐方便吗?”
“没事,一顿便饭而已。”
何绍云父子俩辞别庄吏目,就再次从大堂穿过,来到大堂院内西侧的兵房值房。
进到值房,便看见屋内有七八个吏员坐在文案前忙碌着,无人搭理他们二人。
何绍云走向最近一位吏员文案前,拱手说道:“这位官爷,小民是朱陈店何家村的里长……”
那位吏员不耐烦的说道:“你有什么事?”
“我们村靠近马亓山,山内盗匪横行,为了村子安全,特呈文申请招募丁壮……”
何绍云还没有说完,那小吏便一指里面的一个房间,不耐烦的说道:“这事你找张大人去。”
“多谢官爷。”何绍云恭敬地道谢。
父子两人来到了张司吏的值房门前,敲门进入。便看见一个肥头大耳,约五十上下的胖子坐在案前,那胖子抬头看了他们二人一眼,然后问道:“你有何事?”
“张大人,小民是朱陈店何家村的里长,我们村靠近马亓山,山内盗匪横行,为了村子安全,特呈文申请招募丁壮保护乡民……”
“呈文呢?”
何绍云双手将呈文奉上。那张大人却没接,说道:“放案上吧。”
何绍云又将呈文放在案上,站在那里没动。张大人又问:“你还有事?”
“小民想问一下,何时能有批复?我们村已有盗贼出没,且发生过财物丢失案例,村民都胆寒心惊,烦请大人……”
“这事不是你想快,就能很快批复的。还要逐层上报审批,州里各地类似呈文很多,能否批复都不一定,回去等消息吧。”张大人不耐烦的说道,说完便挥手让其离去。
等何绍云父子走后,他便将那呈文拿起来,看也没看就扔在了一边。
父子俩走出兵房,何志远说道:“这位张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也。来这里办事,要是没有熟人指点领路,你就甭想办成。看到没有,这衙门里的人也都是分帮分派的,要是找不对人,你就是使了银子,也不一定管用。”
父子俩再次从大堂穿过,来到了二堂左侧庄吏目值房。坐定后,庄吏目问:“张同汉收下了?”
“收下了,不过他愿不愿意看都不一定。他说要逐层上报审批,能不能批复还不一定。”何绍云如实答道。
庄吏目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张同汉可真能扯,丁壮的批文也要层层审批?这事你就放心吧,说不定,他还得亲自把批文送你家里去。”
然后,庄吏目又说:“绍云兄,你如今肥皂作坊供不应求,日进斗金,也不缺那几百两银子,我建议你还是捐个散阶吧。以后出门办事,有个身份,好办很多,至少不用自称乡民、小民了。”
“这散阶不是有名额限制吗?能想捐就捐?”
“哎,绍云兄,你在乡下待得孤陋寡闻了,自从成化年间,这散阶的名额基本上不限制了,衙门收钱,给个身份,朝庭又不用给俸禄,两全齐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只要你有意,为兄可代你操办。只要不是实缺,七品以下的散阶都可以办到。”
“那我下次带足银两,就请文宣兄代我操持。多谢文宣兄的提点。”
说话间,便到了午饭时间,庄吏目说道:“走,咱们一起去食堂用餐去。”
诸位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你也太能扯了吧?这明朝就有食堂?
不错,你没看错,我也没有胡扯。要说这食堂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唐朝初年就有食堂了,后世不过一直沿用这个名字而已。早在唐太宗时,就命令从中央到地方各衙门,都要兴办食堂,让官吏们坐在一起用餐。借此沟通信息,增进感情,也是延长议政办公的一种手段。
到了后世各朝代,就将食堂的制度传承了下来。但议政办公的作用没有了,只剩下吃了,所以也叫吃食堂。这对于收入微薄的小官小吏们来说,是一种很贴心的福利,所以百姓们都羡慕的称为“吃公家饭”的。
到了明朝,这食堂就分等级了,尤其是地方州县。比如说莒州衙门内就有三个食堂,在州衙的二堂左侧是官员食堂,右侧是吏员食堂。前面院内大堂前还有一个胥隶食堂。这三个食堂一个比一个大,但档次却成反比,一个比一个低。
就算是吏员食堂也分为两个档次,高档次的是为经制吏准备的,经制吏按现代说法就是正式工,有编制的。低档的是为非经制吏准备的。非经制吏按现代说法就是临时工,是没有编制的。可见在大明朝,等级观念是何等的无处不在。
这用餐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官员食堂最先开始用餐,然后是吏员食堂,最后才是胥隶食堂用餐。
何志远跟在庄吏目和父亲的后面,边走边想,这幸亏是官员食堂最先开始,要是同时开始用餐,虽不在一个食堂,但也有可能在外面和吏员们碰在一起。要是那个官威特大的张大人看见我们进了官员食堂用餐,估计他午饭不会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