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美被曲长与刘二押入大帐之内,只见帐内魏军将校林立两旁,前面一个大案几,案后坐着一个身型偏瘦的中老年文官。
只见这位,脸色微白,显得有些疲惫,灰白的眉毛下两只眼晴,有些阴沉,间隔要比常人略宽,带着锐利的目光,眼圈带黑,面上有班,眼睛下面鼻子微沉,又隆起而上,鼻尖带钩收尾,嘴唇不厚,颌下灰白胡须,耳朵略大,脖子略长,略微有些别扭。
人说司马懿,鹰视狼顾,即像鹰一样的眼睛,眼神锐利,像狼的脸,凶狠。传闻他的脖子能够一百八十度转弯,不用转身,能看到自己后背。
名人的传记,不是空穴来风,果然有点道理,看来这位相貌特异的老者,就是魏军统帅司马懿大都督。
此时看起来却比诸葛亮年轻,史书记载,司马懿比诸葛亮要大两岁。
旁边一位青年文士,站立于帅案旁,正在先向曲长和刘二验证询问。
大都督现在的这个官职,在曹魏时期,都是战时设立,战争结束就撤消,相当于魏国西北方面军总指挥的官职。
从官职看来,司马不如诸葛,因为诸葛亮的丞相是终身制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此可知,司马懿在曹魏国厮混,没有诸葛亮如意。可是在战场上,却是耗死了诸葛亮,成了人生赢家。他的孙子,晋朝皇帝司马炎,却是极为佩服与祖父不对付的诸葛亮,为诸葛亮上了“武乡候”的尊号。
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即诸葛亮身高1米85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与众不同。诸葛亮现在担任蜀汉丞相,身后配封武乡候,当时之人的猜测,都是有缘故的。
世上没有无故的爱,也没有无故的恨,没有无故的誉,也没有无故的诽。世间万物,日月星辰,阴阳变化,皆有其理。
此时,子美已被松绑,搜身之后,被跪于地上,正在回话。
青年文士问道:“壮士,你来投军,是何缘故。”
他看了一眼主帅位置,没有动静,一幅任其施为的样子,就知道,这青年文士在帐中的地位不低,后来才知道是司马师,司马家族三马之一,官宦世家,第三代衙内,司马懿亲儿子。
他赶紧欠身抱拳回话:
“小的乃一屯长,名叫包包,前随马谡将军对抗天军,败归大营,闻言要获罪,故来投靠。”
司马师望了帅位一眼后,朝那曲长与刘二点了点头,吩咐道:“去查查。”
“唯。”
曲长与刘二前后出帐而去。
司马师继续说道:
“哪里人?”
“小的乃河北人。少时全家为躲黄巾乱起,避入蜀中。”
司马师又问:“因何入行伍。”
“小的家中贫苦,缺衣少食,经常挨饿,因此入了军中。唉,一遇有战,每家都要出丁入伍,田地耕种更是耽搁,小的苦啊。”
这时帐外一个亲卫进帐,附耳司马师,然后出帐而去。
司马师走到帅案后,启禀道:“大都督,已查问其它降卒,属实。”
司马懿忽然前倾身体,双手撑在案上,伏身逼问:“兀那汉子,竟敢为间,是来取死吗?!”
司马懿的性格外宽内忌,多疑但又善断,故有此问。
他听到喝问,心里却是清楚,这是司马在使诈,吓唬他。于是,不动声色,心中早有准备,自然不怕恐吓。
“哈!哈!哈!”
帐中突兀地响起了三声大笑,却是子美站了起来,故意的大笑了三声。
司马懿微微一怔,这情况不对,平常本都督虎躯一震,下面的军卒都是瑟瑟发抖,面无血色,丢盔卸甲,语无伦次,可是这个降卒却是平静如常,于是问道:
“何故发笑。”
他大声答曰:“我有三笑。”
司马懿道:“哪三笑?且说道来。”
“一笑,大都督不智。”
司马师马上朝他怒道:“狂妄小儿……”
司马懿坐直身子,反手虚压,止住儿子继续动作,反问道:“懿,哪里不智?”
“忠士来投,实情不明,闭门不纳,此智者不为也,是为不智。”
司马懿听着这个说法,不动声色:“这个暂且不论,哪第二笑呢?!”
“二笑大都督不识。忠士来投,羞辱于地,忠心不识,此为不识。”
司马师厉声怒喝道:“大胆。”又朝司马懿躬身请示:“大都督,此人一再辱及父亲大人,让人……”
司马懿冷静的挥挥手,止住儿子话头,眼珠一转,寒光四射,而又隐去,平静问道:“那第三笑是什么?”
“我笑大都督不知。忠士来投,必有隐情,可笑都督,生死攸关,而不自知,此为不知。”
司马懿哈哈大笑,然后瞪了儿子一眼,从案几后来到子美身前,双手虚扶,亲口抚慰道:
“好,好,是懿错矣,折辱壮士了!壮士的三笑,真乃良言,听得我如芒在心,汗流浃背。”
又朝卫士说道:“来人,搬个小几过来,让壮士上坐。”
司马懿此番前后表现,明显的是不见鱼儿不下网,不见兔子不撒鹰,利益至上者,与之性格“外宽内忌”有关。你有利用价值,我才用你,表面上是宽宏大量,实际上是内心防备你,计算你,猜忌你,一个字,疑,二个字,猜疑,这是多疑者的性格本能。
子美此番侃侃而谈,无视魏军威严,更视司马两父子于无物,也是针对司马多疑的特点,有的放矢。
此时脑中神经高速运转,他那脑洞深处,神秘物质缓缓激发,使得他身体,若有若无的释放着一丝丝神秘气味,使他更具魅力值与吸引力,要不然,司马懿不会那么快的轻易就范,表明态度。
他站起身来,感谢道:“多谢大都督体恤小民,大人累世忠良,劳苦功高,小民是非常仰慕您的。”
司马懿面向子美,朝北拱手道:“懿,世受朝恩,一心为公,天地可鉴,鬼神为证。”
…………
后世《帝本纪*司马懿篇》记载,智仲达,初见帝,发三问,三笑回,戏司马,佳话传,懿惊惧,汗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