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戏能与郭嘉
“主公,那戏能就居住在这里了,此人常常闭门不出而读书到废寝忘食,像他这样不爱护身体,迟早身体会出问题的。”
邯郸淳带着公孙瓒来到戏能的居地,很详细的着戏能的情况。并且他现在很亲切的称呼公孙瓒为主公,看来公孙瓒是收了他这个老头当部下。
这戏能虽然居住在阳翟城里,家门却显得很是破落,因为他家的大门门漆并没有翻新。
咚!咚!……
公孙瓒此时亲自敲起了门。
“何人叩门?”
房门内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询问着。
“幽州公孙瓒!”
公孙瓒此时如实相告着。
“什么?”
门内人惊讶了一声。
吱呀!
门开后但见一名相貌平平的儒生露出头来,此人头上无冠只系着一块方巾包头,一身洗得有些发黄的布衣,看来过得相当清贫。不过公孙瓒看到在这门内的居室相当的整洁,看来这儒生虽然家门破败、但是屋内却整洁卫生,立刻加强了公孙瓒的好感。
“敢问公子可是戏能?”
公孙瓒此时向那儒生拱手施礼询问着。
“正是在下!不知蓟侯来访!恕未远迎,见谅!见谅!”
戏能见公孙瓒对他如此恭敬,便大感亲善的这么回应了。
“瓒素知公子大名,而我东北缺乏人才,所以特请公子到我东北赴任,公子可有意为我所用?”
公孙瓒依旧这么开门见山的向那戏能着话。
“哦?蒙主公不弃,能当受命于主公,效犬马之劳。”
戏能倒也是痛快,直接就答应了,倒是令公孙瓒大感讶异!因为那田丰跟他的时候多么费劲,这戏能被邯郸淳成为有张良之略,不下于田丰,而现在连和他谈理想报复都没有,直接就答应了他的邀请,难道他现在真是王霸之气大爆发了?
老张的心声:这家伙收的太容易了,应该不是徒有虚名吧?虽然不知道这戏能有多大的本事,但听那老头把他与郭嘉相比,并且他有张良的本事,应该也是一个牛人吧!只是评书里怎么没有提到他呢?还真是奇了怪了!
这戏能父母双亡,寡居于此,所以便也没有收拾什么东西,只带了两卷书简,就跟着公孙瓒上路了,而公孙瓒看他那两卷书简竟然是《太公六韬》和《黄石公记》这六韬三略的兵法书,若是此人真的看透了这两卷书简,他才比张良倒是不假,因为张良也就看了《黄石公记》这一个书简而已。
一路上田丰见戏能手捧六韬三略宛如至宝,便和他谈了谈兵事,而这戏能倒是能对答如流,不过公孙瓒听着知道不过是一些正常的问答,到也没有什么。不过那田丰却对这戏能刮目相看,因为田丰知道能懂兵事的就必须知兵,而这戏能可谓是知兵了。虽然能会运兵才是真正的兵法家,但是既然这戏能如此知兵,起码也是能和赵括一个档次的,而赵括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也毕竟也是大将之才,只是他遇到人是白起所以败了,而那白起可是中华千百年来不论横着排、还是竖着排都是前十甲的人物。
现在这戏能是收了,那么下一个就是公孙瓒最想得到的有三国鬼才之称的郭嘉、郭奉孝了。
听邯郸淳,这郭嘉并不居住在阳翟城里,而是居住在阳翟城外嵩山之上,听闻他这人好像还喜欢与那西域来的番僧接触,并且装束有异常人,常被人教,而他也只是笑而不语。他这个人自幼便怀大志,自二十岁起中交结有本事的人,不与空名之士交往,并且因为他经常和这些人接触,所以自己眼界非常开阔,给公孙瓒的感觉和那诸葛亮“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的情况何其相像。
“我家主人不在,他去了山上找八戒禅师去了!”
当公孙瓒由阳翟骑马来到嵩山郭嘉的居第时,郭嘉的家仆这么向公孙瓒回复着。
老张的心声:八戒?怎么西游记里的那头猪也来混三国了?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看来公孙瓒不是待在这里等郭嘉,就得回阳翟休息一晚,明天再来。
“不知那八戒禅师离这里多远?我等马快,我想要是知道方位,在日末左右应该就可以找到你家主人。”
此时公孙瓒却很着急的向郭嘉的仆人这么着话。
“这位老爷竟然见我家主人如此心切,我当为老爷引路!”
那仆人见公孙瓒这么心急,倒也不好意思驳了公孙瓒的意,因为这公孙瓒仪表非凡,一看就是一个大贵人,他作为仆人的也希望自己的主人能飞黄腾达。
就这样,公孙瓒命关羽载着这仆人在前面带路,他和田丰、邯郸淳、戏能四人四马在后跟随,而那关羽虽然有些不愿意,但是这是公孙瓒开的口,他怎么的也得给他面子吧!
郭嘉所居之地名为太室山,据传大禹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故称之为“太室”(谜之音:室就是妻子的意思)。而那八戒所在之地是在太室山旁、过了少林河的少室山,而之所以称为少室山是因为大禹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曾经居住在此。
行到了黄昏之时,公孙瓒一行人过了少林河,来到了少室山。
但见这少室山上林木繁茂,少有人烟,若不是那仆人带路,他们根本没有可能找到那八戒和尚的去处。
哗!哗!……
瀑布的水声流淌进公孙瓒等人的耳中,此时星朗如灯,所以这夜色虽暗,但是却可以看清道路和景物。而公孙瓒等人看到在一处瀑布深潭之处,有一间茅屋,茅屋旁则有一匹马拴在拴马桩上,看来那茅屋就是八戒和尚的居住地了,而那匹马应该就是郭嘉所骑来的,他定在那茅屋之中。
咚!咚!……
来到茅屋前,公孙瓒便亲自去敲门了,而他在敲门时闻到一股夜来香的香味。
谜之音:夜来香是多种花合起来的别称,而之所以统称叫夜来香,是古人用来防晚上蚊虫叮咬的。
“何人深夜来访?”
茅屋内但听一声字正腔圆的声音响起,令公孙瓒等大感亲善。
“幽州公孙瓒。”
公孙瓒则在门外这么回复着,不过他完话便听不到屋里的声音了。
吱呀!
等了一会儿,这茅屋的门才开启,但见一名身披黄色袈裟的光头年轻僧人出得门来,立刻让田丰、关羽、戏能、邯郸淳等人皱了一下眉头。因为身体发肤受自父母,此人竟然剃个秃瓢出来。
“贫僧不知蓟侯大人来访!恕未远迎,见谅!见谅!”
字正腔圆的声音再次响起,看来这声音果是出自那和尚。而这和尚虽然不知谁是公孙瓒,但看到公孙瓒在前,自然向公孙瓒这么着话,不过他并没有作揖话,而是双手合十。这种礼节又令众人不快,但是公孙瓒却没有感到什么不妥。
“禅师不必如此多礼,我此来是来访郭公子的,不知道郭公子是否在府上。”
公孙瓒此时依旧态度良好的向那和尚着话。
“原来是来找奉孝的啊!奉孝正在我房里,那请蓟侯和各位高贤屋里坐!”
那和尚立刻欢迎着公孙瓒这么着。
然后公孙瓒等人便进了这和尚的茅屋里,不过那郭嘉的仆人却待在屋外,因为他身份低微。
公孙瓒进到屋里便看到一个后现代短发头型的男人正在屋里看着绢帛佛经,此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长得慈眉善目,并且也是一身的袈裟装束,难道这个人就是那邯郸淳口中装束异常的郭嘉?和他心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他一直以为郭嘉是一位英俊潇洒的书生摸样,想不到一眼望去比那个和尚还和尚,就差弄出秃瓢了,不过他一头短发在这个时代和秃瓢没有多大差别。
在这房里由于公孙瓒看到郭嘉这种造型,惊讶的望着郭嘉不语,也令那和尚和众人不好开口。
“这位就是蓟侯大人吧?”
过了一段时间,那短发男好像看完了佛经,放下佛经后望向公孙瓒这么脸上露出微笑的着话。
“啊?哦!我便是公孙瓒,你可是郭公子?”
公孙瓒听到郭嘉这么向他询问,便向短发男拱手着话。
“正是在下。蓟侯大人可是特意为征辟在下而来?”
短发男承认自己是郭嘉后,依旧笑着向公孙瓒询问着。
“瓒正有此意,希望奉孝能助我匡扶汉室!”
公孙瓒知道那人的确是郭嘉后,立刻向郭嘉深深作揖的这么着。
此时屋里众人对公孙瓒这句话立刻起了反应,目光如炬的望着公孙瓒,因为公孙瓒口中出的匡扶汉室四字,意味着公孙瓒是一个忠臣,大大的忠臣。
老张的心声:三国评书我可是没少听,这匡扶汉室四个字的威力我可是一清二楚。
“呵呵!郭嘉何能受主公如此大礼?若蒙主公不弃,嘉愿意追随主公,效犬马之劳!”
郭嘉看到公孙瓒这么敬重自己,便笑着向公孙瓒深深作揖着回复着。
此时已是深夜,公孙瓒等人只好住在这和尚的茅屋,而此时这茅屋里众人都有大才,顿时纷纷讲起天下大势,以及为公孙瓒的未来谋划,令公孙瓒感到这些人都不简单,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并且在谈话中公孙瓒还知道这和尚就是那八戒,而他原名朱士行,潜心修行佛法,打算随公孙瓒一起到幽州传播佛法。不过田丰等人却很反感此事,因为太平道现在还在霍乱天下,这佛教也是宣扬迷信的东西,怕会弄乱幽州的治安和人心。但是公孙瓒是知道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么大的煽动性,并且中国统治阶级还利用佛教来安定人心,所以公孙瓒便答应了那八戒的要求。并且,公孙瓒这么做,还有一层讨好郭嘉的意思在内。
——————————我是分割线——————————
作者章后语:朱士行,颍川人。少年出家为僧,但未受戒。公元250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建立戒坛,首创戒度僧制度。当时,朱士行正在洛阳,立志学佛,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汉土第一个出家沙门。
朱士行也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前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他出家受戒以后,在洛阳钻研、讲解《品般若》,感到经中译理未尽。因为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不明,又不联贯。他听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公元260年,他从雍州出发,越过流沙到于阗国,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享年80岁。
公元291年,陈留仓垣水南寺印度籍僧人竺叔兰等开始翻译、校订朱士行抄写的《大品般若》经本。历时12年,译成汉文《放光般若经》,共20卷。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在我书里朱士行已经受戒,并且早生了二十来年,为得是突出人物形象,并且朱士行的确法名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