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帝国的朝阳

第75章 同文学堂(第一更,求月票!)

帝国的朝阳 无语的命运 3758 2024-11-16 02:04

  光绪十七年,这春节将过,京城与天津的地界上便有一个话题在读书人中间传播着,这初时只是于报纸上,而现在却是于读书人中间口耳相传着。

  而这相传的却是消息,倒也不是什么大新闻,只是天津同文学堂招生的新闻,这同文学堂没人知道是何人所立,瞧着这名字似乎与那同文馆有些相似,可与同文馆毕业后授予官衔不同,这同文学堂毕业后,却是能荐往洋行工作。

  月薪不下数十两

  瞧着这银子看似不多,可于那些寒门子弟的眼中,这却是他业所不及,过去不知有多少人想进洋行,而不得其门,现在好了,有这么一家学堂专事西学不说,且又有荐往洋行的机会,如何不让人心动。

  而最让人心动者,却是这东亚同文学校非但可把学生荐往洋行,且不收学费,并提供伙食,此等消息不过刚刊于报纸,顿时便不知引起多少有兴趣,尤其是京中那些各省赴考落榜的士子,无不是私下谈论着。

  这地方不错,且不说与同文学校中学什么,便是这不收学费且包伙食,若是于校中长住,岂不是可借此往校外结朋交友,拜访京津名师,学习文章

  不知多少人打着各自的盘算,便留于这天津,待着那租界中学校开校,这天津因界内华人有限的原因,其繁华远无法同上海租界相比,租界内闲地甚多,地价甚廉。甚至这临海河的学校用地。亦是美国领事以半卖半赠的方式送于学校。

  随着学校内大兴土木的建起校舍。这边的招生也开始了,初时的规定是召集学生共两百人

  ,不过也许是瞧着大家反响不错的关系,便又扩至四百人,而他们的教师则是十二名于天津上海等地招来的外籍教师。教科书和教学内容全部采取天津教会学校内的数学英语以及自然地理等教材。

  至于这东亚同文学校的入学资格,几乎更是没有什么要求。具备一般学问,习得文章之人,也就是说。管他是童生还是秀才,只要读得四书五经的,能写得出还算过得去的文章的人,便能入得了这学校,而且这学费正如传说中那样完全免费的,甚至除此之外,一个月学校还发两元津贴,非但够伙食,亦足够一介书生的日常费用了。

  这消息一经确认,不知惊骇了多少人。非但那些落榜的士子将此视为于近畿混吃混吃,待来自年会考的过渡之处。亦不知有多少家贫童生将此视为继续求学,甚至谋生之处,毕竟这学校中非但可以读书,且又有两元津贴可拿。

  一大清早,赵士亮便来到了海河边洋人租界内的同文学校,在学校洋式的大门旁挂着教务科牌子的房门外,已经站了不少人,足足有一二百人出去,其中不乏胡须发白的老者,今天是同文学校报名的日子,这报名中的人,即有少年亦有五十六岁的长者,即有求学谋生者,亦有于此混吃住之徒。

  就在众人的期待中,一位穿着青灰长袍的青年走到人群边,他的胸前挂着一个景泰蓝的小圆牌,牌似乎是东字,他瞧着等待报名的人群,那眉头一皱。

  各位皆是报名入我校求学之人

  我等正是欲报名入校求之人

  在人们纷纷应声时,这青年手往墙边的纸上一指。

  各位识得字否

  这位先生何以说出此言

  一位年愈50鬓须花白的长者脸上全是不满之状,这不是在说他们不识字吗

  既然识字,难道就没看告示所列报名条件之第一项需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敢问先生,今年高寿

  青年语中带着恭意,可那语气却全是轻蔑之状。

  岂有此理,圣人云

  不待那人把话完,那青年看着众人大声说道。

  非本校勒其年龄,而是因本校所授者皆为西学,若考试不过者,非但需退还学校,我校亦将其学业不精上告北洋衙门,请衙门革其功名

  青年的这话刚一说出,原本还在排队的那些三四十岁的,欲借学堂免费食宿留于津门访友拜师的落榜士子纷纷离开队列,虽说他们大都对此颇有微词,但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革去功名

  人群中的赵士亮听着这句话时,那眉头只是微微一抬,然后便没有了旁的念头,他只是通过县试府试的童生罢了,甚至那学业也于两年前因家境不济断了下来,又有何功名在这里学西学,想来也是不错,将来进了洋行,至少再不用为生计担心。

  实际上,仍然留于校门外等候的青年以及少年,大都抱着相似的念头,当他们在校外等待着时候,在教务科内,先前那个轰走了几百名士子的李青扬,这会却正在那里准备着一会的报名登记,待五天的报名结束之后,方才会进行入学考试。

  而入学考试的试题并不复杂,实际上只有一篇文章,作一篇文章对于的那些童生秀才来说并不复杂,但于学校来说,却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筛选出能够接受西洋知识的学生,或许于外人看来,同文学堂如京师天津的同文馆一般培养的是通译,以供洋行之用。作为统监府教育部的官员,李青扬却清楚,无论是天津同文学堂,亦或是设立于其它各通商口岸的同文学堂,都是作为东亚同文学院的预科。

  是大学的预备学校,原本按大人的计划,除去东亚同文学院之外,还要设立东亚理工学院,不过因为师资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最终只是于东亚同文学院下设理工系。而学院一率从国内招生。而之所以于国内各通商口岸创办规模大小不等的同文学校。即是通过一年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英语数学以及初知自然科技,再择其优者送入同文学院。

  十几天后,待到赵士亮再次来到同文学校,进入教务科的时候,在他前面还有十几人正在登计,而负责登记的正是那日于校外轰去数百士子的青年。

  你的成绩是甲下。

  边说边打开手中的文件,李青扬开始了详细的说明。

  这个成绩还算不错,文章作的这么好。若是再习上几年,没准你能中榜也不一定,怎么不继续读下去了

  回先生话,家中贫寒

  很平常的理由,李青扬点点头,又接着问道:

  你,今年几岁啦

  这时他有些明知故问了,在他面前的表格上写的有年龄:

  十四岁

  赵士亮小声回答道,这还是虚岁。听到这里李青扬一下子做出了很为难的样子:

  这就有点难办了,你年龄不够啊

  按规定要十五岁以上的。李青扬倒是没有刻决为难他。

  再等明年再说吧

  难不成还要在饭馆里做一年的学徒这么一想,赵士亮自然更想去学堂了。毕竟这里一个月能拿两块钱的津贴,便是扣了一块钱的伙食,相比饭馆学徒一个月几百大文,还是剩下不少,而且在这里还能学着学问。

  那还有一个办法

  就在这时李青扬的话传到赵士亮的耳,却见他拿出一张纸说道:

  给你半个钟头的时间,如果背下这一段英文,我就破个例。

  所谓的破例,实际上是大人叮嘱的,可以法外开恩,而法外开恩的前提是能够快速背会一段英文无论是同文学校亦或是同文学院,教员以及教授都是外国人,甚至就连同教材亦是外国教材,这自然要求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外语,而以教育部顾问同文学院文学教授辜先生的建议,背书这种看似最笨拙的办法是学好外语的最佳途径。

  对此毕业于教会学堂的李青扬自然不会怀疑,当初他学外语的时候,也是靠着背。

  可,可这是洋文

  接过那纸一看,赵士亮顿时便觉一阵头大,这上面写的洋文他根本就不认识。

  不认识没关系,我现在教你,

  十几句英语并不复杂,对于这些自幼学习便以死记硬背为主的青少年来说,更是极为简单,虽说发言不准,但半个小时后,赵士亮还是通过了这个测试,而在最后攀计报名之前,李青扬又问到了最后一个问题。

  现在考试是合格了,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一年学业合格之后,如果学校推荐你往海外留学,你是否会拒绝

  海外洋人的地方

  你回答我,是拒绝还是接受就行

  那去海外的旅费和学费怎么办呢

  李青扬心底苦笑下,果然,十个人里头有九个都是这么问的,在中国找人读书可真不容易,难怪当年留美幼童一事,办着办着就没有了,若是同样的问题在教会学堂中于教会学堂内恐怕亦没有多少人愿意望东亚同文学院读书吧

  如果是欧美西洋的话想来也就无人拒绝了,心里的想法归想法,现在李青扬更重要的职责是帮学院骗些学生过去,于是便定定心神,开口答道:

  这个嘛,自然是由学校负责

  关于主角的学校招不到学生,在这里想要解释一下,1890年的中国,并不是1900年的中国,实际上在历史上直到1905年,中国的读书人依然只是对西洋好奇有余,却不愿意学习现代科学,这亦是历史上张之洞转向废除科举的原因,不废除科举没有人愿意上新式学堂,在这种情况下,主角办的学校,自然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报名,即便是同文学堂也一如历史上的武备学堂水师学堂一般,只是意图科举者中转站,甚至就连号称近代海军学识第一的严复在水师学堂中任职时,也是适考便请假往京中寻名师,谋功名,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中国的悲哀说了这么多,快月底了,求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