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之后,二林在院子中慢慢地溜达着,消化消化食。
不多时,父母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停好车后,就开始忙活着做晚饭。
二林赶紧走过去说道:“妈妈,我已经吃过晚饭了,不用做我那一份了!”
母亲一边切着菜,一边说道:“哦,你刚刚吃的什么啊?”
“发面饼还有丝瓜汤,我奶奶做的丝瓜汤可好喝了,要不你哪天也做一点吧。”二林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指着厨柜上的大碗说:“妈妈,我下午把河蚌肉都取出来了,都放那个大碗中了,你们可以晚上做着吃了。”
“嗯,我呆会儿就做河蚌肉,你晚上还要不要再吃一点儿?”
“妈妈,我刚才已经吃过河蚌肉煎酱了,这东西的肉太结实了,说实在的还不如煮好的小田螺好吃。”
“既然你吃饱了,就去干点儿活吧!”
“妈妈,你叫我干什么?”
“去院子外面拿点两捆稻草过来!”
“好的,我这就去!”
说完之后,二林快步向着大铁门走去,打开大门,就来到院子外面,外面靠着院墙的地方有一个高大的稻草垛,走上前,从里面拿出两捆干稻草。
二林拿起那两捆干稻草,转身之后往回走。
这时哥哥从路上走了过来,说:“二林,你拿稻草干什么?”
二林说:“当然是做饭用啊,哥哥,你下午干什么去了?”
哥哥略带惋惜的说道:“呵呵,当然是出去玩了,本来想叫你一起去着,可惜怎么都叫不醒你,我只好一个人去了!”
“下午,我一个人把河蚌都处理完了,差点儿没有把我给累坏喽!”
“吃好晚饭,我带你去听大鼓书!”
“大鼓书,是在村里吗,我怎么没有听到大喇叭广播这件事啊?”
“呵呵……有可能是村里的大喇叭坏了吧!”
“哥哥,今天咱们可得早点儿去,上次看电影就去晚了,错过了精彩的开头儿!”
“嗯,没问题,咱们吃完饭就立马去,你晚上可得快点儿吃。”
“呵呵,哥哥,我已经吃过了,就等你喽!”
“那你赶紧去烧火吧,早点儿做好晚饭,咱们就能早点儿去了。”
二林拎着两捆干稻草,很快就走到灶台前,把稻草放到地上,解开上面的捆绳,捋出一大把,点着火之后,立马塞进灶膛里,火焰猛烈地燃烧着……
……
晚饭做好了之后,哥哥立马端起饭碗,胡乱地扒拉几口米饭,随便吃上几口菜,时间没有过去多久,他就吃完了,放下碗筷,准备出发。
二林拿着手电筒走过来,说:“妈妈,晚上我和哥哥要去听大鼓书,大门先不要关上!”
母亲说:“嗯,我知道了,你们俩听完了之后,早点儿回来!”
哥哥说:“知道了,我们肯定不会在外面瞎逛游的,早早的就回来了。”
二林和哥哥快步走出家门,外面天色已黑,借助路边人家的灯火,勉勉强强地能够看清路上的情况,所有去时的路还不需要打开手电筒。
半路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蹲在路边的村民,他们一边摇着手中的蒲扇,一边拉着嗑,谈论着各式各样的话题,总有些人是一幅指点江山的样子。
二林突然问道:“哥哥,你知道今天说什么书吗?”
哥哥说:“我光听说是乐亭大鼓,具体是什么内容就不得而知了,也不知道好不好听,要是好听咱们就多听一会儿,要是不怎么样的话,咱们就早点儿回来休息。”
二林赞同道:“行啊,我没什么问题,希望能听得懂,千万不要跟电视上唱戏的一样,完全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哥哥肯定的说:“乐亭大鼓都是本地的大白话儿,我觉得想要听懂的话,问题并不是很大。”
夜色虽然黑暗,但是二林和哥哥依然走的很快。
没过多久,就到了哥哥所说的那个唱大鼓书的地方,就在一户人家的院墙外,远远望去,墙头上扯上了电线,挂着一盏大号的白炽灯,照的现场如白昼一般。
看着稀稀疏疏围观的人群,二林说:“嗯,村里的大喇叭肯定是坏了,大家没有得到通知,所以来听大鼓书的人才会这么少!”
哥哥反驳道:“呵呵……我看也不一定,大鼓书应该没有电影好看,所以前来观看的人不多。”
二林说:“咱们听一听就知道怎么样了?”
二林和哥哥很快就到了地方,往人群里面钻着,很是轻松的就钻到最前排。
只见灯下有两个岁数都不小的男人,年纪大些的那个艺人坐在凳子上,怀中抱着一把大三弦琴,正在不断地调试着琴音,力求音色最完美……
“咚……”
稍微年轻一些的那个艺人站在那里,他前面有一个支架,上面放着一面小鼓,右手不时地拿起鼓槌敲一下,然后调节一下支架的高度,慢慢地调到最适合的位置……
他们的演出很快就开始了。
年长的艺人弹起三弦,音律很快响彻四周,虽然他们都没有使用话筒和音箱。
年轻些的艺人应该是主角,只见他左手夹着两块小铁板,“当当”有节凑地敲起来,右手拿着鼓槌击鼓,嘴中还唱起了一小段开场白:“有一个老太太八十八,嘴里只剩下一颗牙。东庄请她老去赴宴,夹了一口菜就塞了牙。却原来,老太太夹了块白莲藕,藕眼儿套住了这颗牙……”
“哈哈……”
“太有意思了……再来一个!”
围观的人群不时的发出欢声笑语,也有人在下面大声喊道。
年轻艺人说道:“下面,我给大家演唱一段靳派乐亭大鼓的代表作《双锁山》,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鼓、板、弦、人开始配合起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年轻艺人唱到:“陈桥兵变炎宋兴,南唐北宋起战争,赵匡胤兵伐寿州地,就与南唐大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