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三十章 大中庸(下)

  全文字无广告第二百三十章大中庸下

  坐在艘舱里,崔娴低声说道:要不要妾以后戴着羃罗出门

  唐朝早中期有教养的名门望族人家,包括崔有节的清河崔家,郑朗的荥阳郑家,他们家女子也要出门的,但与陌生男子见面不大好,于是戴着一个罗帘子。全文字无广告这个面帘也就是羃罗。

  唐朝民风开放,面帘子越来越薄,后来索性没有人戴了。到了唐末,名门全部被催毁,礼教全废,宋朝后没有名门望族说法了,有,仅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与唐朝那个名门望姓已经是两个性质,更没有人戴着这个讨厌的小帘子。倒是受李煜妃子窅娘影响,稍许有极个别女子为了讨丈夫欢心,开始裹起脚来。

  两者皆非郑朗所喜。

  而且崔娴做得很好了。

  除家中几个人外,几乎从来不与陌生男子交谈,还要怎的

  不用。

  不过崔娴还是很注意,紧挨着郑朗,离其他诸位官吏远远的。

  船儿在水里发出轻微的撞击浪花声,驶了一会儿,船夫喊道:郑知州,到了。

  麻烦船哥子。

  船夫让一声哥子喊得手足无措。

  郑朗命几个衙役抬了几样东西上岸,走了没有多远,便是一处村庄,大约五十户人家,有穷有富,看房屋就知道了,五六户瓦屋,其他的皆是茅草屋子。

  衙役径直穿过村庄,走向村西口,当涂县令袁真问道:郑大夫,是去谢孝子的家

  嗯。

  是感人之旅。此子父亲早丧,母亲将他拉扯成人,又好不容易让他娶了一门亲事,然娶了一个恶媳妇回来,对其母很不孝顺。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后,越发恶劣。此人无法忍受妻子对母亲的百般忤逆,将妻子出之。以后养着老母亲,又哺养着儿子,有一顿没一顿的度日,有时宁肯自己吃不饱,也要给母亲吃好。

  这一养,就是近十年,孝心感动方圆所有的人,连王知州那样混资历的官员,也来探望过,给一些资助。

  穿过一片翠竹,来到几间草屋前,门口一棵古槐下,坐着一个老妇人,正摇着缲车在织麻。郑朗走过去,唱了一个肥喏,问道:请问大娘娘,这里是不是谢春谢孝子的家

  老妇站了起来,狐疑地看着他。

  我是新知州。

  参见新知州,老妇要施礼。

  郑朗一摆手,崔娴已经抢上前去,将老妇扶起来,道:大娘娘,不用施礼,该施礼的是我们夫妇,来到太平州,妾就听闻大娘娘的事,家中贫困,寻常人家有壮年男子都难以度日,可大娘娘居然将儿子拉扯长大成人,很不容易。

  老妇让崔娴夸得不知说什么好。

  郑朗问道:谢春在何处

  状元公,在田里劳动。

  能否带我们去看一看

  好啊。老妇还没有走,崔娴又抢上一步,说道:大娘娘,让妾来扶你。

  我那敢。

  大娘娘,当扶的。说着扶起老妇往前走。

  诸位官员面面相觑,这招好啊,若传出去,明天会震动乡里啊。难怪状元要将他妻子带出来,看到没有,若是郑朗来扶,就伪作了,可让崔娴来扶,却没有任何问题。

  主意是好,可谁个知州的妻子能象崔娴这样做,不嫌弃的一把将一名老妇人扶住。这也要有心的,尽管她的心很可疑,扶老妇人未必有几份诚心,但为了郑朗却是有十分诚心。

  还有这份机灵,随机应变,与果断,又非是一般女子所能拥有。

  知道这样夫唱妇和,会赢得一大片民心,可没几人学得来。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走了一里多路,来到一片稻田间,一个黑黝黝的中年男子正在劳动,边上一个十岁的男孩子帮助父亲拨着田里的稗子。

  看到一大群官吏,还有几个少年,一个美丽的小娘子扶着老娘走来,男子连忙走到田埂上,手无足措的施礼,一个很老实的人。郑朗道:你能不能先回去一下,我带了一些东西给你。

  状元公,小的不敢收,娘娘将我养大成人,孝敬她是应当的,不能收的。

  谁不知道应当,但有几人做得到,包括我在内,小时候多次淘气,让几个娘娘担心,去了京城多次惹祸,谢大郎,你让我惭愧啊,当受之,说着拉起他的手,要往回走。

  谢春吓着了,道:小的手上还有泥巴。

  泥巴好啊,没有泥巴,何来万物生长,这双沾满泥巴辛勤劳动的大手,在我眼里,才是最美丽的手。

  诸位官员更是汗颜,多感人的一句话啊,看到没有,周围几个围观的农民全部滴眼泪了,怎么以前自己不会说呢

  真煸着了,看着郑朗拉着谢春的手,崔娴扶着老妇回去,几个老百姓酸酸的说不出话,最后道:好知州啊,走,去看一看。

  丢下手中的事务,用衣角拭着眼眶,跟在后面向谢家走去。

  重新到了谢家门口,郑朗让衙役们将几样事物打开,先是赏赐,很厚的赏赐,一百缗钱,一百匹绢。

  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事物,一块碑赋,郑朗穷极笔墨,写下一篇感人泪下的慈母孝子赋,这也是他的中庸之道,阴阳相对相生,没有长辈的关爱,正确的教导,又何来下人的孝顺。没有下人的孝顺,长辈又怎么有信心对晚辈慈爱。

  这才是正确的人伦观,上慈下孝,构成儒家孝道的有机整体,如果生活在舜那样的家庭环境里,再要求儿子很孝顺,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衙役们在载石碑,郑朗又说道:谢大郎,今年春天陛下对我说,让我代他看看江南好,江南民风淳朴,你才是陛下想要看的淳朴。你坐下吧,让我替你与大娘娘画一幅画,以后送给陛下。

  围观的百姓全炸营了。

  给皇上看的然后用艳羡的眼光看着谢家上下三代三口人。

  谢春急得要跪下来,让郑朗扶住。

  这一举动在郑朗心中位置很重要,不仅是感动他的孝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德化全州民风

  让谢春树立孝道的榜样。

  江杏儿拿出作画工具,郑朗执笔,先画一幅谢家三口的草图,后面还有谢家贫寒草棚的背景。草图画好后,郑朗冲老妇深施了一礼,一点知州架子都没有摆,这才率着诸人离开。

  重新上了船。

  船往前行驶,这一回去的地方是朱家庄。

  但拜访的这户人家出忽所有官吏意料之外。

  看望的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女性。朱家庄有一个户人家养有四个儿子,家中贫寒,养四个儿子多吃力啦,不但将他们拉扯成人,还要供他们成亲,因此在大儿子成亲后,夫妻双双倒下。

  大儿子只好接过父母的工作,拉扯三个弟弟,还有自己的一个孩子,累着累着,也倒下了。

  临死前,只是拉着妻子的手,眼睛半天没有闭上。

  妻子似乎明白丈夫的想法,换普通的女子,那时候很年青,还有一些姿色,早改了嫁。然而此女没有,可是靠她柔弱的肩膀怎么可能养活这一大家子

  于是到县城靠卖笑谋得几个钱,仅中上姿色,卖笑所得的钱少,为多得一些钱,与客人吵架,或者厚着脸皮乞讨,当年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然而就是她这无比酸苦的钱,继续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机,并且帮助老二风风光光的娶了一门亲事。

  外面有人说闲话,老三当时也渐渐成人,堵不住人的嘴巴,于是一听到后,冲人下跪,乞求道:别说我嫂嫂坏话了,求你们了。

  在这样嫂嫂的带领下,二弟与弟媳妇还有什么好说呢,协助嫂嫂将这个家继续支撑起来。直到老三成家立业,妇人才结束卖笑生涯。然后到老四又成了亲。

  四媳妇要着强,老四训斥,嫂嫂又维护四媳妇,面对这样的嫂嫂,四弟媳妇最后终于感化悔改,冲她下跪忏悔。

  自此以后,这一家子就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

  但正是她在县城这段不好的经历,谢家免去税务,朱家却从来没有免去税务,也没有任何官员前来探望。

  郑朗听到后,立即重视起来,派衙役打听一下,然后唏嘘不止。

  与谢家一样,赐钱百贯,绢百匹,勒石作赋,不过换成了义嫂赋。同样要画图,这些都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迹,却比英雄事迹更感动人。自己利用了德化全州,图递到京城后,就不知道朝中诸大佬会不会利用了。

  见到朱家长嫂,才四十几岁,大约劳累过度,头上出现斑斑白发,崔娴与江杏儿四儿一起弯下腰深施一礼,道:见过义嫂。

  当年她卖笑谋生,应有一些姿色的,如今却是这副样子。

  在这副看似卑贱的身躯下,隐藏多么高贵的人性光辉崔娴一直动着小心思眼,此刻看到朱家长嫂的老态,终于被感动了。

  你们折杀了我当年很能吵的一个女人,却被这派场吓着,一个状元的妻子,两个状元的小妾,向自己深施大礼,自己敢受么

  这是你应当得的,岂说我们是晚辈,过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还要向你行一个大礼,只是对你来说,来得太迟,未免不公正郑朗道。

  他话音一了,朱家上下十几口人哭得象泪人一样。

  从朱家走出来,吕公著轻声说道:郑大夫,我心里好堵。

  不是堵,是感动,象这样高贵而又卑微的小人物太多太多,我仅从中间选了三个,这才是人性的希望。

  不以为只有士大夫才有人格,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人格,人性尊严,人性亮点。

  岂止是德化,对自己几个学生来说,也是一场心灵的洗涤。

  重新上船,换了一个地方。

  刚才看到的是孝,是悌,这一回看到的是仁。

  因此这次赋文换成了善人赋。

  是陆家庄的一个二等富户陆宁,遭遇也不大公平。

  一家人很老实,心善,经常做好事,修路铺桥,有时候拿钱出来赡养孤儿寡母,家中有两百多亩的地,租了一些地给佃农,心善的结果,租子经常讨要不到。

  陆家只是笑笑,很象大娘娘,但比郑朗大娘做得更彻底,因为老实,让县里面定为二等富户,怎么可能是二等呢,三等都勉强了。税重,心又善,只好自己努力劳动。然而历任当涂县的县令就象没有看到一样。

  总要征税的,又不是日子过不过去,征得多自己政绩才多,越是这样的老实人家,才越要征税。于是逼得夫妻二人带着儿子不得不下田劳动,还要应付差役。

  是听陆家儿子的一个衙前朋友对郑朗提及,郑朗派人问了一下,果然如此,才将这个人发掘出来。

  看着碑文,陆宁立即谢绝,道:郑知州,小的不敢哪。

  朱谢二家不知道,可陆宁是一个主户,多少见过一些世面,郑朗的赋碑一出,有可能以后无数学子过来看,陆续对自己赞扬,甚至有可能留名于史册。岂止是画像给皇帝看一看那么简单,哪里敢受之

  为什么不敢,是你平时做好事,得到的回报,来,带我去看看你修的桥。

  陆宁惭愧不安的带着郑朗来到一条小河边,就着河架了一座石拱桥,正是这座石拱桥,河两边的各村庄得以顺利来往。郑朗道:这才是善事。前些天我去了一趟临江寺,听闻有人一捐就是几百亩的地。释家真义是空是了,临江寺的香火足以让僧侣们衣食无忧,为何要得那么多的良田每多一份良田,贫困百姓人家就少了一份生机,何来佛家普渡众生之说。若是业报,这才是真正坠了业障魔障。

  提及临江寺,一个个不敢作声。

  郑朗又道:只有陆大郎才是真正的做善事,渡来世。不是渡来世业报,今天让我听闻你做的好事,就是现世报。

  小的那敢有这份妄想。

  你不是刻意去做,才是真心,才有善报到来。

  说着往回走。司马光忽然道:郑大夫,我更清楚郑大夫所说的中庸之道了,就象我们才来太平州,看到一些事,让我觉得很迷茫,很灰暗。今天却看到这么多亮点。果然是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本来如此。并且我也有其他用意,因为困于外敌,优柔百官,朝廷渴望财富,自上到下,对财富对谋利不排斥。这也无什么非议,夫子也没有反对谋财。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谋利多会忘义,在这种背景下,更要重视德化,与时俱进也。

  忽然眼睛亮了起来。

  他终于想到了中庸核心所在。

  很重要的。

  魏家那个大波妹说知行合一,是知道了就去做,根本不是王阴阳所说的知行合一,那是一种思想的表现方式,如同郑朗所说的学而致用。核心思想何在呢

  我知道财富的重要性,去抢银行,也可以说是知行合一,我知道开锁的功能,上门撬人家的锁偷人家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学而致用。

  能气死王阳明与孔夫子。

  因此王阴阳那种知行合一很复杂,不仅是一种形式与行为,还是一种思想,一种体系,这才构成了王学的儒学系统。

  也可以说郑朗的中庸是包容调济,可那样诠注,多空泛哪,甚至比史上司马光的中庸更玄之又玄。

  一直要寻找这个核心,有这个核心才能去诠注。

  今天终于给了他灵感。

  主要是岁数太小,前世的不能算,今世才真正认真思考,到他老的时候思想完善了,又不会如此吃力。

  道:陆大郎,我到你家中坐一坐,记一些东西。

  这是小的荣光。

  别小的,称我吧。

  等于白说。

  郑朗又对杏儿道:给我准备笔墨纸砚。

  王安石道:郑大夫,要记什么吗

  要记一下的,是我刚刚想起来的修注中庸核心所在。

  一句话说完后,所有人眼睛亮了起来。

  中庸啊,有几人未听过这件事

  杏儿磨好了墨,崔娴眼光亮晶晶的看着丈夫。处得久了,更不想争,相反,因为她有才气,懂得多,才知道丈夫学问的浩大,渐渐变得有些膜拜起来。

  司马三郎,我说你记。吕三郎,王三郎,你们也可以发问。

  喏,司马光高兴地答道。

  包容调剂,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乃中庸之理也。

  王安石皱起眉头,包容调剂知道的,可这个与时俱进是什么既然老师让问,于是直接问了出来。

  与时俱进郑朗沉吟一声,这个若说好了,可了不得啦。而这四个字恰恰是四句真言中的重中之重道: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一加二是不是等于二加一

  是。王安石道,两个结果一样,皆等于三。

  但放在儒学里面,一加二绝对不会是等于二加一,甚至一加一绝对不会等于一加一。

  语不惊人死不休,仅一句,所有官吏一起听傻了眼。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