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任命我为威武将军,领通、杞、陈留和开封四地。”回到陈留之后,顾不得鞍马劳顿,高原立即招集军中主要干部,将这个好消息同他们说了。
的确,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
现在的闯军已经南下南阳,陈留东面是黄泛区,北面是黄河天堑、南面是山区,东面又有高一功,虽然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中。但四面都没有敌人,正可静下心来发展壮大自己。
说起来也是运气,黄河决堤之后,陈留不但没受灾,反因为有这条大河在境内流过,带来了充沛的水量,灌溉取水极其方便。在后世,这三县一城也是河南的主要粮产地,境内都是开阔平原,人口极多,市井繁华。
陈留现在有八万多人口,补种的秋粮长势极好,如果不出意外,再苦苦挨上两个月就有新粮入仓。同时,通过前一段时间的人口普查,高原发现通许那边也有三万多人口,而杞县也有人口两万。两地的土地也有补种,毕竟活着的人也是要吃饭的。如此一来,高原军所能控制的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万之巨。
这数字听起来不少,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盛世时,河南一个普通上县就有十来万人口,更别说开封一城就有三十来万人口。而现在三县一府合在一起才十四万,可见战争对人口的消耗到了一个何等骇人的程度。
前一段时间,高原曾经去通许和杞县招募过流民,骑马跑了半天,居然没看到一个人。后来,见战事已经平息,逃亡在外的百姓这才陆续回家。
高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政治能人,要想结束这个乱世只能依靠军事手段,而打仗打的不过是人和钱粮。人口问题一时无法解决,而粮食问题,看现在的情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不过,这明末的气候也是非常糟糕的,你说不准哪一天又来一场大灾,谁也不敢打包票。就高原所知道的知识,明朝末年的天灾连续不断,先后达十多年之久,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整个北方粮食问题依旧存在。
好在土地实在太多,大不了来个广种薄收,只有有得赚就成。
“恭喜将军,我们总算有一个安身之地了。”荀宗文难得地笑了笑。
“我对地方政务不是太懂,日后还得请荀先生多担待些。”高原一拱手,“未来半年陈留应该没有任何战事,我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军队整训上面。”现在的陈留军已经膨胀到五千之巨,其中的骨干还是荀宗文带出的那批辎重兵和王、黄两家的青壮。兵力是增加了,但战斗力却急剧下降,现在若有战事,根本就不能拉上战场。
荀宗文点点头,说:“我的本意是想去训练新兵的,有将军在那是最好不过。地方政治首在用人,老实说,我陈留不缺敢战勇士,但识文断字的官吏却是极少。我以前的学生都带过来了,那些人写写算算还可以,但要独立处理一县一乡事务却力有未逮。”
“莫清识字,他当过和尚。”一直闷着头的应保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应保也是运气,黄河决堤时被刘宗敏捆住,也让他从大水中拣了一条性命。同时回来的还有堤坝上的二十来人,这可都是高原军的精锐。这二十来人的归来让高原欢喜异常,立即将他们充实到部队当中担任低级军官。如此一来,朱家寨高原军一共来回了将近三十人。有这批骨干在,高原日后整军也少了许多麻烦。
应保以前一直都做高原的亲兵队长,是个话少嘴严的人。他也很想回高原身边来,可自从莫清来了之后,他就被下派到部队做了军官,这让他很不开心。现在听荀先生这么一说,立即插话。
莫清也是个官迷,见王涛等人在下面做了千夫长,威风八面,心中也是羡慕,早琢磨着什么时候也下部队去。可现在听应保的意思是想将自己弄到地方上去做文吏,心中恼火,怒道;“谁他妈想下地方去?应保,再胡说老子揍你。”
不理二人的胡闹,高原对荀宗文道:“你那批学生虽然能力欠缺,可这人谁是一生下来就出类拔萃的,在哪山唱哪歌,慢慢锻炼吧。我们再说说秋粮的事情,现在情况如何?”
荀宗文说:“谷子长得不错,玉米也好。你别说,这玉米的产量还真是大,一亩一石。”
玉米这东西高原当然知道,在农作物中算是产量最大的一种,就是太难吃。在后世大多做为饲料使用。在这个年代,口感如何倒在其次,能不饿死人就好。
“可到秋收还有两个月,这么多人口……”荀宗文有些忧虑,“如果真闹起了饥荒,流民再起,我们好不容易开创的局面就要毁于一旦了。”
“这倒是个问题。”
众人都有些忧虑,虽然前一段时间弄了八千多头羊,羊奶的营养和热量也好。可这么多人,这羊奶也不够分。而且,高原有意识将羊奶集中供应给军人,作为一项福利。如果军人和老百姓待遇一样,还谈何军人的荣誉感和参军热情。一头羊平均一天半斤奶,供应五千士兵正好。若再平均分配给十四万百姓,无疑是杯水车薪,也没有任何效果。
在座诸将除了高原和荀宗文外都是大老粗,除了叹气,根本就想不出好法子。甚至有人提议再去抢劫彰德。
这个提议遭到大家一致的嘲笑,若是往常,这个法子或许有用。可惜现在整个开封都还泡在水里,黄涛茫茫,又从哪里去弄那么多船回来运输。再说,这个以军就食的法子说起来简单,前面大军开路,后面千万百姓推着小车随行,走一路吃一路抢一路。可现在高原手下可有十四万百姓,这么多人组织起来就是一件麻烦事情。
如此一来,抢劫彰德一事也因为水的关系被否定了。但这也提醒了荀宗文,他猛地一敲地图,“我倒有个好法子。”
看到荀宗文神采飞扬的样子,众人都来了精神,“荀先生请讲。”
荀宗文不理众人,只看着高原,“高将军,黄河决堤,开封被淹。你说,这决堤的河水都跑哪里去了?”
高原不明白荀宗文想说什么,回答道:“还能去哪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对,流到大海里去了。”荀宗文哈哈大笑。
高原心中一动,好象把握到什么,“荀先生开说,我有点明白了。”
荀宗文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朱家寨和马家口的河水在淹没开封之后过我陈留,顺着黄河故道东流而去,又淹了归德进入安徽境内。如果我没猜错,现在的安徽只怕也被淹了。”
“没错,安徽也淹了,否则革左五营也不会来河南与李自成合军。”高原点点头。
“那么,黄河水到安徽之后又往哪里去了呢?”不等高原回答,荀宗文接着说,“黄河夺淮。对,应该进淮河了。”他的手指慢慢在地图上挪动,猛地一拐,落到扬州上:“凤阳、大运河、扬州。我手头不是有十多万两白银和上百万两黄金吗,为什么不组织船队去买粮食?”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从唐朝起,扬州就是南方经济重镇,即是明朝主要的盐产地,也是大运河漕运的中转站。这地方积聚了大量的富商,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听荀宗文这么一说,大家都欢呼起来。
高原也不是没想多从江南地区购买粮食,其实,大运河也有一段支流经过开封,不过,大水之后,已经损毁。而且,这段路很长,又要通过徐州。那地方还是明朝的地盘,那地方没怎么受兵,国家机器运转良好。一路盘查极严,加上路途遥远,风险太大,也就被他否决了。
现在听荀宗文这么一说,高原立即来了精神。如能通过安徽运输自然只最好不过,那地方被张献忠祸害到糜烂的地步,国家机器完全不存在,而大水之后,张献忠军队又有南下攻掠江西的意图。如此一来,这一路基本都是无人区。只凤阳有少量明军驻防。一旦进了大运河,河上商旅不绝,这一只船队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再说,现在的明朝已经彻底腐烂,只要有钱,什么关卡打不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