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刀尊

15、解读《倚天屠龙记》

刀尊 木阳 16437 2024-11-16 09:55

  解读武当七侠之宋远桥

  宋远桥,武当七侠之首。

  张翠山对他的评价是“佛面慈心”,因为他总是一副温厚长者的

  风范,别人有事求他,他总是尽力帮忙。宋远桥为人稳重踏实,冲淡

  谦和、恂恂儒雅,颇有君子之风,武功既强,处事又极公道,在江湖

  上的声望地位非常高,远在一般门派掌门之上。

  然而在武当七侠当中,除了俞岱岩,我第二个不喜欢的就是他。

  宋远桥最大的失败,是生出了宋青书这个逆子。“养不教,父之

  过”,这个责任他是无论如何无法推托。

  作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宋青书被张三丰和宋远桥寄予厚望,内

  定为武当派将来的继承人,肩负极重大的责任,而宋远桥的毕生希望

  也寄托在他的身上,自然应当严加管束。可我们看到的宋青书,虽然

  天生的聪明伶俐,可是在道德上只能得到相当高的负分。荀子有言,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

  莫明于礼义。武当派门规森严,武当七侠个个光明磊落,怎么竟然调

  教出宋青书这样不明礼义的弟子?

  光明上,张无忌被周芷若刺成重伤,武当七侠面对江湖正义的

  矛盾,无法出手,宋青书居然主动请战,而且先是痛骂昭,再使杀

  手对付张无忌。我猜测一方面大约是出自少年人的嫉妒心,另一方面

  也是想乘机除掉一个厉害的情敌。这时候,他的心胸狭隘、行事狠毒

  应该已经初现端倪了,早加管教,未必还会滑向深渊;可是宋远桥

  在回到武当之后,竟然好象将这事忘掉一干二净,不知是何缘故?倘

  若以责以大义,严加管束,又怎么会酿成后来宋青书偷窥峨嵋女侠寝

  居,乃至莫声谷清理门户,石冈比武、以侄弑叔的惨剧?即使是宋青

  书阴谋败露时,宋远桥亲耳听到他承认杀死莫声谷,悲痛之余固然是

  欲死欲生,但是眼见宋青书遇险,又情不自禁的替他担忧,竟然又哀

  求张无忌出手相助。可怜天下父母心!莫声谷的尸体就在身边,可是

  父子天性又一次蒙蔽了宋远桥的双眼。我在被这种亲情深深感动的同

  时,也为宋远桥的软弱和迁就感到悲哀。这一幕幕悲剧本来都是可以

  避免的,一个名门正派的弟子堕落至斯,痛心之余,宋远桥宁不愧乎?

  等到宋青书投靠丐帮,居然同意下毒毒害张三丰和武当七侠,包

  括加害姑息养*的父亲时,他已经彻底的无可就药了。至于后来屠狮

  大会上穷凶极恶的使出“九阴白骨爪”害人,只不过是表明他身上人

  性最后一光辉的泯灭。相比之下,我非常欣赏俞莲舟,他在最后和

  宋青书交战时,毫不留情的将他打成重伤,而后来在武当山上,张三

  丰毙宋青书、革宋远桥,亦是不留情面。要知道对他们而言,宋青书

  也与亲生的孩子无异,尤其是俞莲舟,对无忌尚且象对亲生儿子一般,

  对相处更久的宋青书感情只怕更深。可是宋远桥呢,他又一次让我失

  望了:他放声痛哭,挺剑欲杀逆子,却看见他头缠绷带的样子,这一

  剑却怎么也刺不下去,想到父子之情,兄弟之义,不由得百感交集,

  只能挺剑自刎。这个时候,他一定深深体会到张翠山自杀时的心情了。

  比起俞莲舟,他缺乏果断坚决的勇气,总是被亲情的十字架压的

  气喘吁吁,没有放弃的决心,这是他性格上最大的弱。

  宋远桥后来终生精研太极拳法,在苦练武功中麻醉自己的心灵。

  我想他的后半生一定在痛苦的挣扎中度过。空负当代大侠的名头,却

  从此丧失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而莫声谷和宋青书的死,成了他再

  也无法摆脱的阴影。他只能在亲情和友情的夹缝中,寻求苟延残喘的

  可能。

  武当山的风景想必已然凋零,而故人也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只有山上森森的松柏依旧,宁静的矗立于群山的怀抱之中,迎着

  猎猎长风,孕一山的沉默,等了许多岁月,还等不到一只归巢的倦鸟;

  只有宋远桥憔悴的身形依旧,满面尘土,双鬓苍白,木然的对着

  萧索的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中低声的喃喃自语。

  武当七侠之中,我最钦佩俞莲舟。他后来当上武当掌门,实在是武当派

  的幸事。

  俞莲舟和宋远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宋远桥为人宽厚,有谦谦君子之

  风,可是有时也未免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做作。俞莲舟则相反,他是那种深情

  内敛的人,外刚内热,表面上不苟言笑,几个师弟对他非常敬畏,比怕宋

  远桥还厉害得多。可是内心深处,他的感情一样是火热、充满激情。

  在张翠山夫妇从海外归来后,首先就是遇到了俞莲舟。这一段文字描写

  得很细致,我一边读,一边越来越喜爱俞莲舟这个人物。书中写到,他于师

  兄弟上情谊极重,张翠山忽然失踪,他暗中伤心欲狂,面子上却是忽忽行若

  无事,今日师兄弟重逢,实是他生平第一件喜事,但还是疾言厉色,将殷素

  素教训了一顿,直到此刻师兄弟单独相对,方始稍露真情。他心中早已打定

  主意,宁可自己性命不在,也要保护师弟一家平安周全。

  我特别欣赏俞莲舟这种性格,把火热的感情藏在心底,表面上却是那么

  的若无其事,就象是冰封着的一团火焰。我偏爱的德国足球队也是这样,外

  表似冰雪般冷酷,内心如波涛般汹涌。这是一种气定神闲的大度,一种成竹

  在胸的冷静,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这样的性格,正暗合武当

  派太极的神髓。俞莲舟的武功在七侠中首屈一指,而且能自创新招,并非幸

  致。

  俞莲舟对无忌也非常好。他无妻无子,潜心武学,可是对无忌非常喜

  爱。虽然沉默寡言,却喜欢抱着无忌坐在船头,指风景给他看。无忌刚

  到中原,事事觉得新鲜,问个不停;而俞莲舟也并不厌烦,无忌问个十句八

  句,他便短短的答上一句。我相信,俞莲舟稳重而深情内敛的性格,对张无

  忌的成长一定起到了一些作用。

  俞莲舟第二让我肃然起敬之处,在于他的见识不凡。他也疾恶如仇,

  但是绝非那种宥于正邪之分、门户之别的心胸狭隘之辈。这一体现的最明

  显的是他对殷素素的态度。一开始见面,他也觉得殷素素出自邪派,对她的

  种种言行表示不满,甚至想把他们夫妻分开。可贵的是,和殷素素相处一段

  时间之后,他便觉得她本性其实不坏,因之初见时对她的不满之情,已逐日

  消除,觉得她坦诚率真,比之名门正派中某些迂腐自大之士,反而更具真性

  情。这份见地,在七侠中也是无人可比。比起有些迂腐、处处考虑正邪之分

  的正人君子宋远桥,俞莲舟让我觉得更真诚,更亲切。

  他这一副胸怀,更岂是常人可比,即使张翠山也望尘莫及。张三丰过,

  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了。这正邪

  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

  善,便是正人君子。看来,俞莲舟的这份博大胸襟是和张三丰一脉相承。

  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俞莲舟如此重视感情,却头脑清楚,从不感情用

  事。从他护送张翠山夫妇回武当山开始,不断能看出他足智多谋、经验丰富

  而又见事明白。那一路的凶险不亚于俞岱岩护送屠龙刀回武当山,可是因为

  俞莲舟处事妥当,而把损伤减到最少。至于无忌被掳,实在是已经无能

  为力了。

  在光明上,俞莲舟坚决拒绝出手,甚至也不同意由宋青书出手对付重

  伤的张无忌,只因他认为“青书出手,与我们出手并无分别”,比起宋远桥

  等人“以大局为重”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俞莲舟更显出其真诚。比至屠狮大

  会,俞莲舟面对峨嵋派的雷火弹,毫不畏惧,挺身而出,义正词严的指责宋

  青书和周芷若,大快人心。而他后来挑战宋青书的“九阴白骨爪”,先称呼

  对方“宋少侠”,表示不恋旧情,继而出手绝不容情,下重手将宋青书天灵

  盖打碎,若不是周芷若出手相救,还欲补上一脚,结果了宋青书的狗命。刚

  开始看这一段,实在大出意外,因为我本以为他会把宋青书制住,交给张三

  丰或者宋远桥处置。毕竟俞莲舟对宋青书的感情也很深,一般人很难作出俞

  莲舟这样的选择。事实上当时不杀宋青书,以后未必再有机会为莫声谷复仇。

  俞莲舟虽然胸襟博大,可也绝非一味买好市惠之辈。

  做到疾恶如仇并不为难,我想武当七侠在大是大非上都没有什么差别,

  都称得上英雄好汉。可是难的是面对背叛的亲人、曾经的同类,可以不被感情

  蒙住双眼,毫不留情的消灭。我为俞莲舟的果断和清醒表示深深的敬意。想到

  张三丰后来也是毫不留情的把重伤的宋青书一掌打死,才发现俞莲舟的身上有

  太多张三丰的影子,都是真男儿,真英雄。何况俞莲舟自己都承认在同门中练

  功最为勤勉,武功也高出侪辈。这样的人不做武当掌门,还有谁配做?

  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为俞莲舟这样的真的好汉喝彩。

  我记得我第一遍看《倚天屠龙记》,最不喜欢的人并不是成昆,而

  是俞岱岩。读到张三丰百岁寿宴那一段,看到俞岱岩一字一句的揭露殷

  素素的秘密,我的心也一寸寸下沉,直到深渊。我固执的讨厌这个躺在

  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英雄好汉,正如当时我固执的喜欢张翠山和殷素素这

  两个主角。

  看得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我慢慢的不再喜欢张翠山和殷素素,

  也慢慢能理解俞岱岩的痛苦。名扬天下的武当大侠,却飞来横祸,成了

  一动也不能动的废人,什么武功,什么名声,什么人生的希望,全部在

  转瞬间消失一空,实在是世间之至惨。俞岱岩受伤后十年不曾出一个

  字,当他陡然发现仇人的时候,情绪失控实在有可以原谅的一面。

  然而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强迫我自己去原谅他。

  俞莲舟在提到他们师兄弟七人时,认为俞岱岩是“精明强干,师父

  交代的事情,从没错失一件。”我对俞莲舟极为推崇,但是对这番评价

  却不以为然。我觉得俞岱岩完全是感情用事,他见识不高,根本称不上

  “精明强干”这四字评语。七侠当中,只有俞莲舟和张松溪两个人,受

  这评语才当之无愧。

  首先,俞岱岩不应当在张三丰百岁寿宴,群雄齐聚武当的时候捅破

  这个大秘密。当时的情形是,各大派为了追寻谢逊的下落,一起来到武

  当准备恃强抓走张翠山夫妻。这分明是不给武当派面子,而武当派唯一

  可以抵挡的就是“真武七截阵”,因为七侠肯定不能让张三丰亲自上阵。

  殷素素替俞岱岩上场,也算是为了武当派在拼命,从者,应当考

  虑殷素素的一片诚意;从大者,这个时候和她翻旧帐,后院起火,无

  异于葬送武当派数十年的基业!俞岱岩怎么就如此糊涂呢?

  我并不是俞岱岩不应该出秘密,我始终觉得是殷素素首先对不

  起他,俞岱岩有自己的苦衷。我只是觉得,俞岱岩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和

  场合。我想,真正有头脑的人,比如换成了俞莲舟,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情?首先肯定隐忍不发,等到强敌退去,和殷素素单独相处,把一切坦

  白,由她自决。而且到底,殷素素对俞岱岩的残废也只能承担一部分,

  甚至不是主要的责任。她能护送俞岱岩回武当山,也表明她是无心伤害,

  俞岱岩又何必迁怒于她,对她如此耿耿于怀呢?

  其实,何必要生生拆散这对夫妻?他自己也明白,反正已成废人,

  往事不可追,何必有碍他们夫妇之情?

  我不喜欢俞岱岩还有一原因是觉得,他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他

  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打击,十年的时间也无法从仇恨的死结中稍微透一口

  气。

  我又想到我所不喜欢的杨过和龙女,他们在这方面和俞岱岩很相

  象,都是始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人的角色。我想,杨过和龙女在

  选择和世俗抗争的时候,就应该做好承担一切指责和不被理解的心理准

  备,而无须在面对郭靖、黄蓉等人的阻挠时有那么歇斯底里的反应。

  到底,郭靖和黄蓉的态度,从他们自己的立场来看也是无可厚非的。同

  样,俞岱岩也没有必要始终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既然选择做英雄好汉,

  替天行道,是不是早该有付出一切代价的心理准备?一个只能接受百姓

  礼膜拜,只能被江湖中好汉称一声“武当七侠,好汉子”,只能行侠

  仗义、无往不利而不能接受挫折的武夫,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吗?那些

  行侠仗义和廉价的施舍同情又有什么分别呢?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义无反顾;俞岱岩是不是也应当自我反省一番?

  另外,俞岱岩身受惨祸,我觉得他自己也不无责任。当初他拿到屠

  龙刀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人为此刀丧生,就应该有所警觉。凭他的武艺,

  是不是有足够的把握安全把刀护送到武当山?倘若是我,必定是首先把

  刀藏在隐秘之处,决不声张,然后悄无声息的赶回武当山,请张三丰决

  定处置。也许这样的方式,才称得上“精明强干”吧。毕竟江湖险恶,

  要想生存,是需要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清醒的头脑。

  我很奇怪,张无忌长大之后,居然从来没有怨恨过俞岱岩,反而觉

  得对他有愧,念念不忘要把俞岱岩医好,似乎觉得父母自杀尚且不足以

  弥补母亲的过失。其实我倒觉得,不管怎么,是俞岱岩间接害死了他

  父母的。也许只能解释为张无忌宅心仁厚了。

  然而在俞岱岩的心里,是不是有一丝丝的愧意呢?书中没有提到,

  但是我相信是有的;从张翠山自杀的一幕里,我能感受到武当七侠之间

  的感情确实深到了极处,俞岱岩对张翠山当然也不例外。他的确不是有

  心伤害,只是大约十年的痛苦之大之深,实在是超出我们普通人能想象

  的极限吧。

  接下来该谈谈张松溪。

  这个人物的形象比起其余几位,似乎比较单薄。印象中比较深的一

  是他的机智过人。张松溪甫一出场,便是将五凤刀一派化敌为友,确实能

  看出此人有勇有谋,当的起“精明强干”四字。紧接着他又是大显神通,

  笼络了云鹤等三大镖头,在武当派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张松溪依靠自己的

  机智巧妙了分化了不少敌人,为武当派立下一功。张三丰百岁寿宴上,武

  当派殚精竭虑的准备应付各路强敌,张松溪虽然列在宋远桥、俞莲舟之后,

  却分派各位师兄弟各尽其责,隐隐然已经是个领导者的架式。他还不断盘

  算敌我的形势,指挥若定。看来智商比较高的人,在哪里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武当七侠中,如果俞莲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张松溪就是当之无愧的

  军师。

  武当山那一战,张松溪表现的非常抢眼。此后他的戏份很少,但偶尔

  的几句话倒也能显示他的个性。我对他印象较深的一句话是,他曾对张翠

  山道:那谢逊便算十恶不赦的*徒,既是你的义兄,决不能从你口中吐

  露他的行踪。难道武当派门下弟子竟然会出卖朋友?可见在张松溪的心中,

  也不是很局限于正邪之分的。他把这个“义”字同样看得很重。

  我觉得金庸写张松溪这个人物,没有写出深度,似乎犯了类型化的毛

  病。张松溪的个性,既不象俞莲舟、莫声谷那么突出,经历也不象俞岱岩、

  张翠山那样惊心动魄,更不象殷梨亭和宋远桥有那么多情感纠缠,甚至俞

  莲舟和张翠山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简单的四个字,“机智过人”。这个人

  物的背后,也许隐藏了太多的故事。

  我对张松溪基本上是比较欣赏的。不管怎么,有这么一个足智多谋

  的战友,通常是无须害怕敌人的什么阴谋诡计;而且张松溪口才极好,能

  言善辩,常常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即使是一败涂地之余,他也能突出怪招,

  使得情势突变,挽回一线生机,比如在雪地里武当四侠合战张无忌那一段,

  张松溪就是在大败亏输之后假死诱敌的。

  到对他的不满,也有一,就是在光明上,面对重伤的张无忌,

  武当五侠任谁一位上前,自然毫不费力的便将他击死,就可照原来策划,

  诛灭明教。而武当派自来极重“侠义”两字,要他们出手对付一个身负重

  伤的少年,未免于名声大有损害,自然谁都不愿。但武当派若不出手,难

  道“六大派围攻光明”这件轰传武林的大事,竟然闹一个鎩羽而归?此

  后六大派在江湖上脸面何存?其中的抉择,可实在为难之极了。灭绝师太

  又挤兑武当派,暗示六大派今后是荣是辱,全凭武当派决定,且看武当派

  是否有人肯顾全大局,损及个人的名望。宋桥远、俞莲舟、张松溪、殷梨

  亭、莫声谷五人面面相觑,谁都拿不定主意。

  这种考验,我想比起内力比拼,凶险处大约也不遑多让吧。

  张松溪的回答是:“二哥,依弟之见,大局为重,我五兄弟的名声

  为轻。”

  我想这是一个聪明且正直的人必然的回答。他们总是顾忌太多,并且

  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支持自己。

  而莫声谷则是掷地有声的道:“名声乃身外之物,只是如此对付一

  个重伤少年,良心难安。”

  我不是张松溪的话没有道理,相反,和莫声谷的有些莽撞相比,张

  松溪相当的理性,他的意见可能也更正确;只是隐隐觉得,在张松溪的身

  上,缺少一种让人激动的东西。这种东西,在莫声谷的身上,表现得淋漓

  尽致。

  我曾经很犹豫该不该把张翠山加入到这个系列中来写。因为

  张翠山在这本书中,实在可以算是半个主角;他的性格也在七侠

  中最为复杂,经历最为曲折离奇。关于他的话题,又怎么可以在

  短短的篇幅中的明白呢?但是不写,恐怕会破坏“武当七侠”

  的完整性。所以对他的评述,我想还是到为止,只写他性格中

  比较突出,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个层面。

  张翠山是武当七侠中张三丰最钟爱的弟子,武功和为人都很

  优秀。但是张翠山最大的缺,不但张三丰清清楚楚的告诫过他,

  谢逊也明明白白地当面指出来过。他的性格弱,是导致后来他

  爱情悲剧的根源。

  我一直有感觉,张三丰曾经是喜欢郭襄的,如同郭襄也是喜

  欢杨过一样。只是这样的喜欢,是淡淡的,若有若无,也是非常

  洒脱和轻灵的。透过这样的喜欢,能看出他们是真正的一代宗师

  的风范。非常可惜的是,作为张三丰的传人,被张三丰当作最理

  想接班人的张翠山,在爱情上是一直失败而且被动的。

  武当山和峨嵋派搞男女分校,可怜张翠山一直不知道爱情为

  何物,而一下武当山就遇到了殷素素这样厉害的对手。殷素素在

  爱情上是个非常成熟的女性。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

  信念。你看她一开始对付俞岱岩,根本不露面,因为她看不上俞

  岱岩这样的粗鲁汉子;而面对俊美潇洒的张翠山,她立刻采取行

  动,不断拿话挤住张翠山。她是不可能让张翠山这头笨牛逃出她

  的掌握的。

  其实我想不应该责备张翠山什么,看看殷素素设下的一连串

  圈套,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不要初出茅庐的张翠山,即使是

  象我这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恋爱考验的人,(请允许我有艺术

  的夸张,//smile)也一样是乖乖的束手就擒。可怜武当张五侠张

  翠山,一头雾水地上了殷素素的贼船。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发现,

  殷素素给予他这份爱情的分量,是如此的沉重,需要他付出多么

  巨大的代价。

  张翠山在爱情上的错误在于,他对殷素素的误解。诚然,殷

  素素在这段感情中完全出于主动,也等于是设下了圈套等着他钻,

  但是我相信殷素素对张翠山确实是深情一片。在冰火岛上一段桃

  源生活,让我看清了殷素素的纯良的本质。可是张翠山呢,他自

  杀前似乎是完全不能原谅殷素素的,他觉得殷素素欺骗了他的感

  情,觉得殷素素从来就没有真正爱过他。连张翠山都认为殷素素

  欺骗了他,殷素素真要死不瞑目了。

  我过张翠山的性格中有很重大的缺陷。在他的心目中只有

  武当派,只有武当七侠之义,而不明白在武当之外还有那么广阔

  的天地。谢逊曾对他,张翠山心地仁厚,原该福泽无尽,但他

  于是非善恶之际,太过固执。谢逊不担心殷素素,甚至也不担心

  无忌,却唯独担心张翠山。谢逊虽然是个瞎子,可是他识人之明,

  实在令明眼人惭愧不已。

  张三丰也教训过张翠山,为人不可胸襟太窄,不应自视名门

  正派弟子,而瞧不起他人。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惜张翠山只是

  唯唯诺诺,一知半解。最后他和殷素素的爱情,也在“名门正派”

  和“七侠之义”的压迫下化为了泥土。

  其实,得不客气一,所谓的“七侠之义”,我觉得和帮

  会兄弟义气没什么区别;正如丐帮和恐怖组织也没有什么区别一

  样。真正让我动容,让我洒泪的,是张翠山和殷素素之间曾经有

  过的这份爱情,这份激越的爱情。

  激越的爱过的人,站在巅峰,默默的凝视久远的时间,遥远

  的历史。当这份激越之爱如水消逝时,我只能低吟叶芝的诗句: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诉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我看过台湾版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拍得很烂,而且对原著

  许多情节和人物都做了很大很不好的改动。每次我看着马景涛用声嘶

  力竭来诠释张无忌的感情丰富,叶童用浅薄轻浮来演绎赵敏的洒脱机

  智时,我总是心底暗暗分特。而最让我失望、愤怒乃至无法容忍的,

  是把殷梨亭这个我相当喜爱的人物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一个唯力是视

  的复仇狂人。

  殷梨亭在武当七侠中心理年龄最。他生性软弱而且腼腆,但为

  人却极善良。他心底单纯,对师兄们不仅仅是友情,更多的是一种依

  恋。在刚见到殷素素时,他的反应也特别的出人意料,根本不去考虑

  素素的邪派身份,反而拉起她的手要认她做姐姐,因为他们都姓殷。

  我想不能仅仅用爱屋及乌来解释,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单纯,他的真诚

  和他的善良。

  我喜欢殷梨亭的腼腆,可爱得象个大孩子。武当七侠在面对强敌,

  选择谁来代替俞岱岩出战时,大家都写上殷素素的名字,唯有殷梨亭,

  用手悟住字条不肯给大家看——原来写的是纪晓芙,他未婚妻的名字。

  我还喜欢他的软弱,纵使他多年以后,早已成家立业,可在屠狮大会

  上和叛徒宋青书兵戎相见时,他依然控制不住情绪,当着天下英雄失

  态的大哭:青书,青书,你怎么害了你七叔?他好象永远长不大,永

  远这么天真,这么幼稚。

  这样的人,当然比不上放荡潇洒的杨逍杨左使有魅力,更吸引女

  孩子。关于这一段情感纠缠,我无法责备纪晓芙什么。感情不能勉强,

  而经历越多,诱惑的增加,机会的增加,选择的增加,无疑使得专一

  越来越困难。也许出于我对殷梨亭这类人物的同情或者是共鸣,我

  很反感杨逍这样的人。他的狂放、洒脱只能蒙住纪晓芙的双眼,让她

  shi身而不悔,却无法阻止我这样的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殷梨亭平静而单纯的心灵遭受这样的挫折,自然一开始是惊慌失

  措,继而产生偏激的反抗情绪。光明上他就曾瞪着血红的眼睛,想

  把重伤的杨逍和明教中人赶尽杀绝。他还创出绝招,想和杨逍同归于

  尽。对他这些在扭曲心态支配下的举动,我总是善意的加以宽容。因

  为我相信,他的本性是如此的淳厚天真,以致仇恨不能长久的污染他

  的心灵。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新的支,一个能够重新给他希望的支。

  这个支是杨不悔。

  一开始我总觉得殷梨亭和杨不悔的爱情有些别扭,有些残缺。偶

  然读到老子的话,“大成若缺”,我才恍然大悟。对殷梨亭而言,这

  份爱便如冬日的阳光春日的雨。没有这份爱,就没有持续的宁静,

  就没有难以抗拒的敬畏,就没有临深渊的震撼。

  因为有了这份爱,和这份爱的洗礼,一种崭新的人生于是开始。

  莫声谷是七侠中我最喜爱的一个人物。在全书中,我对他喜爱甚至超越了

  对张无忌的喜爱。

  他年纪最,却少年老成,有时甚至故意装出老气横秋的模样,让人忍不

  住好笑。他感情外露,性格比较张扬,浑身洋溢着激情。他甚至有些天不怕地

  不怕的架式,毫不看重自己的身份、名声。比如在群雄上武当上要武当派交人

  的时候,莫声谷的表现颇有意思:

  莫声谷站起身来,大声道:“别我五哥此刻尚未回山,便是已经回到武

  当,也只是这句话。莫某跟张翠山生死与共,他的事便是我的事。三位不分青

  红皂白,定要诬赖我五哥害了龙门镖局满门。好!这一切便全算是莫某干的。

  三位要替龙门镖局报仇,尽管往莫某身上招呼。我五哥不在此间,莫声谷便是

  张翠山,张翠山便是莫声谷。老实跟你,莫某的武功智谋,远远不及我五哥,

  你们找上了我,算你们运气不坏。”

  简直有些蛮不讲理了,可是读了却是如此的痛快,如此的酣畅淋漓!莫声

  谷虽然缺少磨砺,但是棱角分明而且血气方刚。这一番话,比起宋远桥了半

  天的仁义道德,不知道要爽快多少倍!

  莫声谷为人极为磊落。他本来瞧不起镖师云鹤,可一听云鹤为国出力,

  联络抗元,二话不就匆匆跑出去向云鹤赔礼道歉。换成了七侠中其他任何一

  位,我估计不过是内心有些歉意,等日后有机缘当面澄清或者道歉,断不会象

  莫声谷这样坦诚。我因此而喜爱、钦佩莫声谷,推许他为七侠中第一男子汉。

  莫声谷和殷梨亭是相对的人物,他们之间的个性构成了有趣的对比。殷静,

  莫动;殷是阴,莫是阳;殷谦和腼腆,莫高傲冲动;殷依附他人,莫向往天空;

  殷心灵单纯,莫激情四溢。躁动的时候,应当触摸殷梨亭的柔韧;软弱的时候,

  可以感受莫声谷的激越。殷梨亭阴柔,如同江南轻绵的细雨;莫声谷雄壮,仿

  佛塞外猎猎的长风。

  莫声谷的下场极惨,死在宋青书的暗算之下,尸首不全。这是一段让我不

  忍卒读的文字。想象中金庸写莫声谷的死,一定是一口气喝下一盏浓浓的苦茶,

  重重的吸上一大口烟,然后狠狠的掐灭烟头,再叹息一声。我甚至有些怨恨金

  庸为何安排这样残忍的结局。我依稀记得,当年读《笑傲江湖》中费彬杀害曲

  非烟时,曾经给我类似的心酸和茫然。

  我怀念莫声谷,如同怀念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月色下入夜的荷花,孤岛

  上无鸟的旧巢。他比他所有的师兄们更懂得什么叫做生存,什么叫永恒。

  郭靖和黄蓉死了,就在襄阳城破的那一天。金庸老先生聪明的回避了这一段,给自己少留

  下一些破绽,也给了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可能他也不忍心亲手给自己笔下这对最完美伴

  侣的生命旅程画上一个无可奈何的句号。空闲的时候我常常会一个人独自在冥想,在城破

  的那个黄昏,天际的火烧云红得像血一样鲜艳,那是一场何等惨烈的战斗啊,郭靖夫妇如

  何以血肉之躯面对只需要两个万人队就能征服欧洲,被胆寒的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

  的蒙古铁骑,如何以血肉之躯面对东方有史以来最为伟大即使与恺撒及亚历山大相比也毫

  不逊色的军事统帅。在冷兵器时代,面对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千军万马,个人的力量显得如

  此的渺,纵然武功高强如郭靖夫妇,就像根据井上靖的《敦煌》拍摄的电影中的场景一

  样。有时我实在不忍心想象郭靖夫妇在战场上的生离死别的那一幕,也许他们根本连生离

  死别的机会都没有。

  郭靖是一个平民英雄,但却绝不是个平凡的英雄。他可能是金庸笔下个性最为接近普

  通人的男主角,不是玉树临风,而是壮壮实实;天资也不聪颖,可能资质比一般人还差一

  ;更谈不上风liu倜傥,有时连话都不周全;非但不是文武双全,可能也没读过几本书

  ,认识的字也有限。他的成功,我觉得倒是和阿甘有几分相似。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基

  本来自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他的母亲李萍,就是这个普通的农妇,教给了

  她唯一的儿子中华民族的精髓——仁、义、理、智、信,有时候最浅显的语言里往往包含<

  /p>

  着人生最重要的哲理,不过知易行难,这些人生至理的付诸实施往往是无比的沉重。

  可是就是郭靖,也只有郭靖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侠”,因为与令狐冲、杨过、

  张无忌、袁承志等人以遁世隐居等方式进行消极逃避明哲保身相比,只有他在人民陷于水

  深火热中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达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境界,而那些人,充

  其量只能称为“游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游侠也是侠,不过只是一种适逢其会的侠

  ,他们先天的优越条件并没有让他们成长为大侠,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之心,性格决定了命运,与郭靖这样的民族脊梁相比,他们

  只能算是阑尾。

  在金庸笔下,只有乔峰才能和郭靖相比,两个人有着极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身世。

  郭靖是在蒙古长大的汉人,草原给了他广阔的胸怀;而乔峰则是由汉人养大的契丹人,南

  朝汉人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他,有时候思想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在民族冲突极其尖锐的时

  候,他们都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在战略优势方的荣华富贵,本来一个是“金刀驸马”,一个

  是“南院大王”,同样手握重兵,不过一个是站在了父母之邦,一个却站在了养育之邦,

  在这个不同的表象之下,是两个人一样的感情,那就是他们都是把人民的苦难放在了第一

  位,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担心“刀兵一起,生灵涂炭”。在民族矛盾与民族感情的夹缝中

  ,乔峰选择了自杀,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雁门关数十年的和平,死对他来,可能倒是

  一种解脱,他不必再痛苦了,而且阿朱早就死了,他的心也早就死了,本来就对这个世界

  就没有什么太多牵挂了。与乔峰不同,郭靖选择了抗争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

  为在他背后是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这两位大侠巨大背影的映衬下,其他金庸笔

  下的男主角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你可以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是“愚忠”,可以被以“莫须有”罪名杀掉的岳飞

  与被皇太极“反间计”除掉的袁崇焕是“愚忠”,也可以孤守海外的郑成功是“愚忠”

  ,但是你不能郭靖是“愚忠”,因为他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不是效忠皇上,三不为朝廷

  卖命,他也不遵守朝廷法纪,也曾痛斥朝廷**。他只是为人民而战,因而他率领的是一

  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子弟兵。他也没有权利欲,否则他也不会拒绝成吉思汗“南朝为王”

  的承诺,如果战争胜利了,他也不会稀罕腐朽朝廷的封赏,而只会骑上红马带着他心爱

  的蓉儿回到桃花岛上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打赢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又回到弗吉利亚庄

  园中去的华盛顿一样。可惜,他打的是一场必输的战争,其实他可能自己也明白,如同美

  国南北战争中南方的那位李将军,只不过他知道什么叫“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或许今天以有些人的眼光来看,他很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他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

  他的存在和努力客观上阻碍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可是谁又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看待事物

  呢?

  “巧妇偏伴拙夫眠”是《射雕》经久不衰的话题,有人为兰心慧质的蓉儿不值,认为

  他俩在婚后必定不会幸福。我却很欣赏黄蓉的好眼光,就像李莫愁的那样,“易求无价

  宝,难得有情郎”,或许这是一种“反恋父情结”,因为男人无论如何聪明,都很难超过

  她的父亲黄药师了。在《射雕》中蓉儿只是一个“盈盈十四五”情窦初开的女孩,到了

  《神雕》中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女人—一个很现实也很有心计的女人(有像任盈盈)。这

  种性格的转变是很自然的,毕竟,恋爱中的女孩是浪漫的,而婚姻中的女人是现实的,女

  人与女孩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她心中除了情爱之外还多了母爱。许多人接受不了这

  种人物角色的变换,觉得《神雕》把一个不拘礼法精灵古怪的蓉儿写得俗不可耐了,这也

  是为什么再杰出的女演员也很难演好中年蓉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观众对这个角色有

  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排斥感。

  蓉儿的人格是在变化的,这也是很正常的,姑娘总有长大的一天,但是她对靖哥哥

  的感情却是至死不渝的。她虽然比郭靖聪明的多,但不可否认她没有郭靖那样的大义凛然。她和她的靖哥哥生活在一起,被同化的不是她的傻哥哥,而是她自己。她的个性可能和

  杨过夫妇以及张无忌、令狐冲等人比较接近,属于那种“躲进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

  秋”的隐士,或许他们在历史的大局观都比郭靖看得更远,知道什么叫“换汤不换药”,

  什么叫“鸟尽弓藏”。她应该是一个“出世”的女人,却爱上一个“入世”的男人。从她

  爱上她的傻哥哥的那一天起,她就准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惜她的梦想最终没有

  实现。她在节上可能犯错,但却大节不亏,在抵御外侮的战斗中,她辅佐她的夫君一直

  战斗到最后一刻,虽然这可能不是她的本心。其实与其她是为国捐躯,不如她是为爱

  情献身。

  《宋史》已经丢了好久了,曾经听一个朋友过好象历史上郭靖是确有其人的,时任襄

  阳城团练使,可能是真的吧,我也一直没有时间去查证。而前半段的蓉儿绝对是神话中的

  人物,“此女本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至少我没有遇见过,后半段才沾上了一丝

  人间烟火气。多谢金老先生用一支生化妙笔为一个历史上的庸人演绎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

  神话传。蒙古人在中原不过待了九十九年,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不是

  虚无缥缈的“武穆遗书”,而是千万个郭靖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中华民

  族精神。他们的一缕忠魂,即使经过千百年岁月长河的涤荡,仍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在浑身是血几近脱力的蓉儿看见她的靖哥哥力战至最后一刻终于虎吼一声倒下去的时

  候,她鼓起身体里的最后一丝力气飞跃了过去,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扑在靖哥哥身上,挡住

  蒙古兵千万把雪亮的钢刀,哪怕这只能延缓靖哥哥一秒钟的生命,毕竟两个人还是死在了

  一块。如果郭靖还有一丝神智清醒的话,他就会听见蓉儿在他耳边又轻轻唱起了少年时他

  背蓉儿赴一灯大师处求救时蓉儿唱的那段《山坡羊》的结尾:“活,你背着我!死,你背

  着我!”

  这一幕,悲壮而凄婉,写到这里,我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

  3林平之出场本为一纯良少年,可是,又有谁一生下来

  就是大*巨恶?

  家人惨死——一定要报仇

  受人嘲笑——一定要让家传辟邪剑法扬威天下

  遇木高峰——认其为爷爷,以换取木的帮助,虽然出卖

  了自尊,也还是以为木可以替他完成心愿。

  可惜木武功或许不错,手段却欠佳,早早被

  识破。

  至此为一起一落——原来所谓的高手,不过是贪图我家

  的辟邪剑法。靠这些贪利人是无法

  报仇的。

  遇岳不群——好一个正人君子,好一手紫霞神功。若学得

  如此功夫,则报仇有望。

  袈裟失踪——到底是谁拿走的?难道会是师傅?

  石壁偷听——原来真的是岳不群拿了我家的辟邪剑法。

  至此为二起二落——师傅君子剑竟然是个地地到到的伪君子,

  竟然也贪图辟邪剑法。可笑自己竟然天真

  的以为有人真肯为无权无势的子出头。

  得辟邪剑——终于得到家传武学,可以扬威天下。

  屠青城派——一大名门,不过土鸡瓦狗,五岳剑法,想来不值

  一哂。林家辟邪剑法一洗耻辱,行将称雄天下,为

  武林称颂。

  入伏失明——一时不慎,竟然失去双目?

  至此为三起三落——本以为可以扬眉吐气,却原来是梦幻一场。

  一个人,往往能忍受连番的挫折,可是,当大起之后的大落到

  来,能不能安然的面对繁华后的凄凉;能不能审视希望后的绝望?

  一次已嫌太多,何况三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