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霍去病传奇

背景三、以老治民----古代中国民间自治制度

霍去病传奇 土木生华 1350 2024-11-16 13:52

  一、三老、父老的来历

  《礼记》记载,夏、商、周时有尊养国老和庶老的礼仪。

  《管子》、《墨子》中多次提到父老,如《墨子?号令篇》中有“吏、里正、父老”。《春秋公羊传》有注: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日父老。

  《史记》记载西门豹祭河神的故事,收入小学课本。战国时,西门豹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在这里,三老、里父老、人民是并列关系,三老排名在官吏之前,里父老在官吏之后。

  秦朝时,三老、父老成为普遍的制度。《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起义后,“号令召三老、豪杰”。刘邦起义时,写信给沛县城里的父老,叫父老们杀了县令。攻占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夺取关中后,挥军东进,“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听说项羽杀害楚怀王,劝刘邦为楚怀王发丧。

  二、汉代三老、父老的发展

  经过楚汉战争后,有些地方三老空缺,汉高祖刘邦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 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

  汉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生民之本也。三老,民众之师也。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

  武帝元狩元年,赐县三老、孝者一人五匹帛,乡三老、悌者、力田一人三匹帛。孝、悌就是五好家庭,力田就是劳动模范。在本篇小说里,思齐各就是个劳动模范。

  三、三老与父老的异同

  三老设之于乡、县以上,父老在里、村以下。三老依托乡县政府,由百姓推举加上官方选任,“非吏,而得与吏比”,经常享受政府的赏赐。父老几乎完全是百姓推举,不具备“与吏比”的资格,很少有官府赏赐。

  三老、父老相同之处是两者选拔标准相近,均非真正的官员,都是道德示范式人物,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皆可参与议政,控制着基层社会秩序。

  三老和父老在民间德高望重,可向皇帝直接上书。例如汉武帝时,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为太子鸣冤,终使武帝为之感悟。成帝时,京兆尹王尊被免官,三老公乘兴等上书称颂王尊,天子复之为徐州刺史。随后,三老朱英等又上书言王尊在东郡守堤,不避危殆,亲率吏民治水,王尊因而受到嘉奖。

  四、民间自治的经济基础

  一种政治制度必然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担任三老、父老的人应该有较多财产。《史记》记载一个人家穷,就到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那里没有豪强,他公平待人,被当地人选为父老。这显然是特殊情况,为了让穷人也能在公共事务上与富人竞争,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河南偃师出土了一块东汉石碑,称为《侍廷里父老约石券》。上面记载了一个叫侍廷里的小村子选出父老后,大家集资买一块田地。这块田的所有权归集体,父老可将田地的收益用于解决集体事务。村民不能私自划分该土地,父老缺职的情况下,可租赁该田地,租金应交为村子公共活动的经费。

  《侍廷里父老约石券》是目前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乡里民约,让我们认识到祖先的智慧和中华历史上灿烂的一页。(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