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境在磨砺兵马了。
一时之间其他八境纷纷如临大敌。
东境这些年的发展大家是看在眼里的,华主的野心也是明目张胆的,最重要的是她还有那个实力,谁敢无视,谁敢大意。
在其他八境暗中交流的时候,李宁只是轻轻吹了吹烟,抿了口热茶。
“准备的如何?”
“已然准备妥当。”下方的臣子恭敬的回答。
李宁沉思不语,挥挥手,让人下去。
打仗有一个很必要的先提条件,也就是她之前说过的出师有名。
无论哪里,战争总是常有的事情,而战争往往是分正义和非正义的。
如何判定正义与否呢,“师出有名”这四个字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师出有名的话,往往是正义的一方。如果师出无名的话,那么即使赢了战争,也多少有些胜之不武。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都师出有名,那么自然是胜利的一方代表正义了。
“师出有名”的出处为:《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意思为:出兵发动战争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当然随着后续发展来看,师出有名并非单纯指发动战争而言,也比喻为做某件事要有充分的理由。
可能有人会极端的认为师出有名是无用的,是没意思的,是无趣腐朽的儒家理念。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背后还是大有深意的。
例如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明朝赫赫有名的皇帝,而朱棣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藩王,但发动了靖难之役,由此才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将帝系转移到自己这一脉。
那么朱棣既然是造反,又是如何为自己正名的呢?
其实认真说来,朱棣造反的原因在于建文帝大规模削藩,先弱后强以后要对燕王朱棣下手,所以朱棣为了活命,就起兵造反了。
但无论建文帝朱允炆怎么做,毕竟是“君”。而朱棣这个燕王即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只是个“臣”,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朱棣即使是被逼迫的造反,那也是不对的。
但朱棣很聪明,他起兵造反以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是以诛齐泰和黄子澄为名,去建文帝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而朱棣这么做的依据在于援引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太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可谓是师出有名。
朱棣这么做,首先表明自己并没有造反的意思,而是朝中有奸臣,所以才起兵的。而且他的矛头直指主张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那些还有实力的藩王自然是支持朱棣了,虽然没帮朱棣,但也没有攻击朱棣,不至于使朱棣腹背受敌。
可以说朱棣这么一做,不只是师出有名,使自己的造反披上合法外衣。更是拉拢了一批对削藩不满的藩王和大臣,可谓是一举两得。
师出有名了最起码代表自己是对的,而且还可以拉拢一批人,获得很多人的认可,这样一来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反之来说,如果师出无名的话,那么大家自然是人心惶惶了。
因为你今天可以无理由的对他发动战争,明天自然也可以无理由的对我发动战争。这样长此以往,就是将自己推到所有人的对立面,使所有人敌视自己,那么就会出现失道寡助甚至群起而攻之的情况,自然是得不偿失。
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对抗,而是人的对抗,还不仅仅是军人的对抗,而是民心的对抗。
打战不一定要师出有百名,但是师出无名的话,除非双方实力差距达到了绝对恐怖的程度,不然侵略者必败。
有名,才有理,有理,才有号召力。有号召力,才能将士用命、民众支持、国际认可。
至于所谓的理由很“假”。这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度或者后来人的角度看的,而这个“理由”,只需要得到能够帮助打赢这场战争的人的认同便够了。
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
不能理解的话,听过一句话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楚汉战争刘邦胜项羽最为典型反秦战争中,项羽坑杀秦降兵,尽失三秦民心,刘邦则收之;项羽尽毁秦公室,而刘邦却散之;项羽压制反秦诸候,刘邦却许之以好;楚汉战争暴发后,项羽所到之处人人畏惧不敢降,而刘邦却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也就是得民心。
唯有师出有名,方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才能做到得道多助。
十几年的帝王生涯,越发磨炼李宁,心思越发深沉。
不过能个名头出兵自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袄,太小打小闹了。
李宁悠悠的看着窗外,她在等八境联盟呢。
不知为何她总有一股莫名的迫切感,她猜是天道在警示她。
这股迫切感逼着她不得不加快步伐,唯恐一个不小心就是万丈悬崖。
所以要动,来局大的。
看起来九境一个级别的,她凭什么这么有底气呢。
李宁其实一直想嘲讽这些凭实力说话的武夫。
不错,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是武力至上,永远强大的武力才能坐稳屁股底下的位置。
可是,在同样的,在实力没有过于悬殊的时候,计谋是很有用的。
而八境,显而易见,在李宁眼里,并不算悬殊,那点差距,是可以计谋抹去的。
谁又能想到,所谓的九境,一个级别的人物,竟然真的有人会臣服另一个呢。
不是在大方向跟着走,而是交出身家性命,完全臣服的那种。
联盟,会有人提出来的,因为现在单独一境,都不是她的对手。
何况,其他境主,有野心,想要削弱其他境,想要鹬蚌相争坐收渔翁得利的也有。
很简单的明谋。
别说他们没有察觉到不妥,即便察觉到了,也不得不跟着她的计划走。
因为,这确实是唯一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