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杨士奇离经叛道 土扶成墙臣助帝
李豪红去哪当土匪,孙贵妃琢磨着。吴秀红来做事,被安排在太后身边,孙贵妃想了解太后信息,特意让答应安排。周小妞在太后身边,从不给孙贵妃信息。孙贵妃不再指望周小妞!孙若薇当贵妃并有金册金宝,皇朝反对截殉派势力,在慢慢地减弱。胡善祥见孙贵妃也有了点微笑的面容,杨士奇等人紧跟胡善祥,似乎不是那样地近乎了,答应打探的消息。父亲那天来告诉,杨荣舅说首辅杨士奇,要来拜见孙贵妃,有重要事请贵妃赐教。杨士奇和胡善祥般,是示弱的一种表示?杨士奇过去总跟朱棣、朱高炽身后,一步不错地走,如今已经改变方式,明着是跟皇帝朱瞻基,暗着却紧跟在有皇朝重大事决定权的张太皇太后身边。孙贵妃背后了解,内阁府那天去人,问太后截殉态度事,皇帝没在内阁府。杨士奇首辅在那领头,那里人明着都得尊重首辅杨士奇,那次是首辅派人问的太后。首辅在跟太皇太后讨近乎。
“报!阁臣杨士奇、杨荣,求见贵妃。”王振进来报。
“有请!”侍女站在孙贵妃身后,孙贵妃正想着,杨士奇首辅就来了。孙贵妃坐在椅上说。
“臣杨士奇,拜见贵妃,贵妃吉祥!”杨士奇进来施礼笑说。
“臣杨荣,拜见贵妃,贵妃吉祥!”杨荣进来施礼说。
“二位平身,赐座!”孙贵妃看眼微笑脸的二人笑地说。
“谢贵妃。”二杨说着坐一边椅上。
“二位公务繁忙,难得来此,给上茶!”孙贵妃说。
“请用茶!”诸淑应着端来茶水,给孙贵妃和二臣,放在茶桌,并笑地说。
“贵妃助太后,管理宫内事务,臣等来见,打扰了贵妃?”杨士奇恭敬地说。
“本宫管宫女事,是皇帝,太后所派。胡善祥皇后身体有恙,宫女得有人管理。”孙贵妃一脸平静地说。
“是啊!”杨荣想说啥话,看眼杨士奇地说。
“臣在永乐年间,言行有过,是谨遵圣意,敬请贵妃谅解。”杨士奇歉意笑说。
“是啊,臣等谨遵圣意。”杨荣帮腔。
“杨士奇,离经叛道!”孙贵妃看二臣,是事先有约来?杨荣为杨士奇帮腔。杨士奇是想与孙贵妃拉近关系,改变以前对孙贵妃观点?按被胡善祥挤孙若薇到皇孙嫔位的当时的态度,孙贵妃恨不能把跟朱棣跑的人,一人不剩地一揪两截!杨士奇虽非是社会公认的奸诈小人,但被朱棣押过次大牢,确实老炼了。朱棣驾崩,被仁宗重用,仁宗驾崩,又被朱瞻基认可。杨士奇看所扶持的反对孙贵妃派的胡善祥,气势一天不如一天地衰落,要背离占主导地位的胡善祥,凑近曾被其挤兑过的曾是皇孙嫔身份人的身边?孙贵妃在心里想着地叨咕。成语解释:离,背离,不遵守。成语出处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叛道。’人受一次挫折后,能够先后被三位皇帝尊为助手,说明此人除有才外,性格适应能力磨炼到了一定的程度。母亲曾给孙贵妃讲过,宋代一位诗人:宰相肚里能撑船故事。相传:王安石发现自己的小妾娇娘,背他与仆人偷情,王安石虽很生气,但并没当面揭穿。中秋与娇娘赏月
,饮酒时吟诗道:“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娇娘听后马上跪下答道:“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此话整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见状,马上心软了,非但没责怪两人,还赠银两让二人成亲。事传开后,大家夸赞王安石宽宏大量,成为千古美谈。杨荣被杨士奇,挤掉了首辅职,不还是一起来给杨士奇帮腔?孙贵妃虽非宰相,也非是阁臣,但要大度一些,应学王安石的度量和杨荣的涵养,要从皇朝大局考虑,不能排斥杨士奇主动送来的热情,想着不被二人听地在心嘀咕。
“孙主是贵妃,有金册金宝,臣等特来祝贺!”杨士奇看眼杨荣说。
“是啊!皇帝亲征乐安,内阁府清闲一些,臣等才来,祝贺贵妃!臣等来迟非是忙,而是脚步微懒。”杨荣笑说。
“对对!脚步微懒!”杨士奇附和。
“本宫多谢,阁臣祝贺!”孙贵妃说。
“在皇朝关照下,臣一介清贫教书匠,到此地步足矣!不如荣(杨荣)弟,是福建乡试中第一,礼部会试中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赐进士出身。是吧孙主?”孙贵妃对二人态度,杨士奇在试探性看微笑脸的孙贵妃,故意笑说着问。
“你不是举人,也非进士,但善抓机遇,成为编修。弟进士出身,在翰林院,也只是编修。你是首辅,弟是内阁,望尘莫及!”杨荣酸楚地说。
“二位阁臣,伯埙仲篪,同效皇朝!”孙贵妃不想听谦虚话,要激励臣做事热情笑地说。
“臣多谢,贵妃褒奖!”杨士奇笑说,杨荣附和。
“本宫非褒奖。皇帝年轻,经国大业,怿妧颦眉,须阁臣左辅右弼!”孙贵妃笑说。
“土扶成墙,臣助帝!”杨荣想着说。
“‘俗谚讲: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比喻人应该互相帮助才能成大事。”孙贵妃听杨荣说想着此俗谚典故地说:北朝时代的北魏大臣高欢被封为文襄王,他把握重权,拥兵自重,早有推翻皇帝,自立为王的野心。有位大将军尉景,看透他有谋反之心,有意靠拢他。尉景有一匹宝马良驹能追风逐日,神色异常,古人云:“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高欢看后赞不绝口,于是高欢想要此匹宝马,尉景不给他说。“俗谚讲: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我们俩应该互相帮助,我有匹好马你都不放过,你心胸太狭窄了,不能成大事。高欢顿悟大开,高兴地说:“你真是英才!我要和你深交。”后来,高欢二儿子高洋废魏王自立为北齐皇帝,尉景帮了很大的忙。
“此俗谚典故好,出处《北史?尉景传》,咱要学蔚景,辅佐好皇朝!”杨士奇看眼杨荣说。
“士奇兄说得对,我等定要效忠皇朝!”杨荣也笑说。
“周干昨天来说件事,真定卫军张普祥……”孙贵妃听二臣话,应给其压任务,想着周干说的事地说。
“下面无奏报?真定总有人闹事。洪熙元年,巡抚奏报,发现那苗头,先帝下旨。巡抚组织人力,解散结社宗教,毁拆其斋堂,惩办为首之人,悬赏奖励告发者。后来奏报,真定以平息了苗头,又出现不轨的迹象?”杨士奇惊问。
“河北、山东个别地区,是白莲教活跃地。山东在洪武三年(1370),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孙古朴聚众暴乱。自号‘黄巾’,袭击莒州(今山东莒县),杀同知牟鲁。他不久即遭镇压。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顺天府昌平县民,刘化聚众暴动,自称弥勒佛下世。真定、容城以至山西洪洞等地百姓纷纷加入,‘皆受戒约,遂相聚为乱’。永乐十八年二月,青州爆发唐赛儿暴乱案……一些人不满皇朝人殉,用白莲等教给皇朝捣乱!那一带总是不稳,皇朝应派人平息,防患于未然!”杨荣回忆以往不稳现象地说。
“是的!”杨士奇附和。
“防患于未然,是指在祸患发生前就加以预防”杨荣饶有兴趣地说起其中典故: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扁鹊说事后不如事中控制,事中不如事前防御,可惜大多数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此点。等错误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皆大欢喜,但更多的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你说此典故好,平息匪患,和治病般,要事前控制!”杨士奇说。
“是的!”杨荣也说。
“内阁府没有此事奏报?”曾听杨荣说过此典故,孙贵妃想着笑问。
“是的!”杨士奇说。
周干递奏折,是在来路上了解,未及与皇帝说,告诉了本宫。首辅回去安排人,皇帝回来,本宫再奏明此事。”想着周干说的此事,孙贵妃说。
“永乐二十二年(1424),浙江丽水、福建政和二县,周叔光、王均明聚众,两千余人暴乱。洪熙元年(1425),思恩县覃公旺与河池县罩公新,联合忻城莫岩穴,韦万黄等暴乱。那次派出的两拨回奏,被平息后仍有活动迹象。皇朝平匪是不彻底,地方官府,平时就应有防范!”杨士奇说。
“四川松潘局势不稳,州县均有奏报,庶民有闹事迹象。咱也应派人?”杨荣说。
“咱与太后说一声!”杨士奇看眼孙贵妃,目光有讨近乎意地说。
“是呀松潘……”杨荣说起松潘事。松潘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集散地,那有‘高原古城’之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县级之始,至今有2000多年。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寻并为松潘卫。‘松潘’之名自滋始。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驻松州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的军卫。
“咱别在这,打扰孙主,回去安排,以稳固皇朝局势!”杨士奇笑着说,
“孙主忙着,我俩告辞!”杨荣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