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的拥立大会正开得热闹不堪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作为三大热门侯选人之一,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这一切都使朱由嵩感到情况不妙。而实际上,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所挑选和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论是谁为君,重要的是不会妨碍他们掌握手中的权力。从心底深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这些重臣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是的,重臣忌讳的正是一个“干预有司”的皇帝。
干预有司大体是指干预地方政权,有谋反的味道,这件事情到要从他的老爸起,他的老爸老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母郑贵妃恃宠,围绕这个问题,大臣们与皇帝斗了15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国本之争”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zhōng yāng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神宗因此荒废朝政以示抗议。yù立其为太子,遂引起争国本。
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神宗答应第二年chūn天举行。到时候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郑贵妃要求一次赐田四万余顷,群臣力争,不得以减为两万倾,又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
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
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
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
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项,尤以最后一项影响国计民生、及于边防军饷,后果异常严重。而神宗一概答应。
好容易办妥,郑贵妃依然不让福王按制度就藩,借口为第二年为李太后祝寿,企图再拖一段时间。遭到李太后的训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没有活到第二年70大寿就去世了,大臣们一再催促,神宗和郑贵妃再也找不到借口拖延,只好让福王就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朱常洵带着无数金银财宝就藩洛阳,队伍前后达100多里。
同时,得庄田二万顷。按照明朝崇祯年间首辅孔贞运所撰文的《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的记载:“福王之国,睢泒夫至五百四十名,外加协济三百名。公(袁可立号节寰)曰:‘民力竭矣’。即白之卫辉何守。寻得减免,人人感恱。”袁可立当时因直言进谏明神宗被贬官回籍睢州二十多年,福王之国给睢州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是他亲眼所见,记载当是真实可信的,所以他才出面为睢州民众求情减免。
就国之后,福王横征暴敛,侵渔民,千方百计搜刮钱财,坏事做绝。万历皇帝不理朝政达30年,群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独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递交,下午即答复,其要求无所不允。有这样的便利,四方jiān人亡命之徒,纷纷趋之若鹜,聚集在朱常洵门下。天启皇帝和后来崇祯皇帝即位后,因这位福王是帝室尊属,所以对他很是礼敬。
就是这样以为老子引发史可法对朱由崧也是十分不看待,但是朱由崧在接到崇祯的密旨之后,可是心怀大开,直接找到马士英,卢九德两人,那圣旨一念,两人也知道带兵相助,没办法谁叫那个是崇祯的圣旨呢,可是就是这封圣旨,造就了朱由崧称帝之位,因为圣旨最后面一句话,被朱由崧私自更改了,本来崇祯圣旨的意思,是让马士英,卢九德两人带兵帮助朱由崧在南京对抗叛贼,但是最后一句话却被朱由崧私自加了上去,在南京称都建立新帝,而这个新帝就是朱由崧自己了。就这样在这位朱由崧终于登上皇位,成为新一代的明帝,但是因为这位皇帝的无能,致使大封官员,让各部割据一方,如同战国之时,也让众人对他不屑一顾,根本没有帝王之权。
崇祯六年十二月二十rì,伴随着朱由崧登基,凤阳城成为都城,改明年为弘光元年,是为南明弘光帝。
弘光帝的等位虽然让各方明军汇集在一起,但是因为骆养xìng的锦衣卫传言太子还活着一事,倒是让朱由崧大惊不已,而且各部明军也有争议,再加上朱由崧昏庸无能,各部更加不听行所命,南明政权可谓只是一个空架子罢了。
此时刘明远正在山西地界,整顿聚集的明军,首先从军中开始评选数人担任领军,文臣则是从军中抛出,不再担任领军,而是担任督军一职。领军可以统领军队,而督军则负责督查领军之责,督军可以向领军提出建议计策,但不得干预军队一切事宜,领军一旦有错误发生,督军可以向军议堂反映领军所犯错误,再由军议堂调查评定所犯错误进行惩处,如果所禀报事实虚无,乃是督军从中私自伪造,那么督军则会受到军议堂惩处,刘明远自然担任军议堂领事。
这样一来倒是把文武分开,而且最好的就是让原来各部部将成为摆设,刘明远从根本上掌握了这支军队,此时这个大军共计十万,刘明远则称此军为晋州军,之后不久刘明远更是打乱平分只留下五万强壮士兵,其余则是分到山西各处州县,让他们各自镇压贼军。而那五万晋州军也是有刘明远亲率,从中挑选实力最强同时又懂兵法谋略的武将担任,直到这个时候各部来投的将领,才发现他们手上的兵马已经不再听从他们的命令,只好老老实实的带着刘明远分给他们的淘汰下来的兵马,镇守各部城关。
伴随着南明政权的成立,刘明远自然知道自己一方要是不做什么?那真可谓出师无名了,此时最有力的就是太子与那传国玉玺了,但是太子现在还不能暴漏,一旦暴漏了很有可能导致几个集团联手对抗自己,那时候自己一方可谓腹背受敌,但是也有可能南明集团会会投靠够来,但是这个可能刘明远真的不敢去谋划,所以刘明远此时并没有把太子的信息透漏出去,而是高举明旗派人去找太子殿下的消息,关于那调兵虎符,刘明远自然就没有太大的租用了,几天下去不少明军投靠的将领,纷纷带领那些淘汰的士兵去往南京,对于这种情况刘明远自然知道,但是也没有阻拦他们,对于这些人刘明远真的很不买单,毕竟大明可谓被这些文臣掌兵还得够呛,和自己的观念根本不在一路。
几天下来暗影的情报不断汇聚在太原府,对于皇太极的重病,刘明远也是不敢确定,这到底是真是假,所以清军此时驻扎京城不动,刘明远也不敢有所动作,因为手中的实力并不见得有多么强势。
现在天下的势力大约分为几个集团,一是刘明远占据山西,但是只是占有山西太原、大同两府之地。
二是清军占领京城以东直至清军本土。
三是李自成占据河南省府之地。
四是张献忠占据四川、湖广两省。
五是南明占据剩余几省之地,但是各部盘根纠错,一时之间各自为号,堪不得重用。
本来刘明远打算返回草原,借助草原兵力进关占领大明之地,可是对于南明政权的组建,自己现在要是全部借助草原之力,那么必然受到汉人排斥,这是刘明远不想看到的结果。而此时自己占据山西,多多少少给各部带来一压力,现在身不由己已经不能返回草原了,最初的打算在此时算是行不通了,只好在山西稳扎稳打,一步步开展局面。
对于山西民政刘明远正在苦恼之际,却来了一人,让他大为心悦,此人正是李标,李标在杨嗣昌死后得到崇祯在此启用,但是就在他从老家高邑赶往京师,李自成攻破京城,李标在真定一病不起,家人急忙一边治疗,一边返回老家,但是李自成进京之后,开始迫害京城官员,对于外地的一些官员也没放过,李标到了家家族已经决定向南迁徙,但是就在不久前的李自成与清军一战,还未等这些人逃出京师,就被李自成大军冲散,被逼向西而行,此时李标正与家人隐居在山西太原,听闻刘明远在这里举起重振大明,李标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求见了刘明远,两人一见面不胜唏嘘,一时之间两人倒是亲切无比,毕竟以前在两人一同在朝廷做事,相互倒是有熟悉,当得知太子殿下存活,李标也是十分激动,闻之刘明远太子消息,刘明远自然摇头不语,但是从刘明远的表情当中,这位老狐狸还是看出来什么,当即请求刘明远,自己要出仕为大明做什么。刘明远当然心喜,当即让李标统领山西政务,而自己主抓军事方面,两人倒是分工明确,李标对于刘明远文管不得干预军务,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也算十分支持,这才让山西不少文士出政,倒是让山西逐渐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