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出兵昌邑
兖州山阳郡,昌邑城曹操的费亭侯府内,曹操正面色铁青的招集众人在议事,一步差,步步差,就是因为没有想到豫州军已经变成了征东军,就导致如今已经连失四郡之地,特别是谯郡,可是当年自己的起家之地,乃是一个十几个县城,百余万人口的大郡呀。
再加上沛国、梁国和济阴三郡,可是有四郡四十余城两百万余的人口呀,要知道曹操如今一共才有十八个郡不到两百座城池八百余万的人口,这一个多月下来,竟然丢掉了近三万。而征东军中介青州北海剧县丢失,虽然夏侯渊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全取青州两郡,但是青州两郡岂能与兖州豫州的郡相比。
更何况,自己已经损失了七八万的精锐兵马,但是征东军却损失不大,那么接下来西线的战事将会更加难打了。
让曹操更为难受的一件事情就是,南边的孙策军,正在拼命的攻打自己,一个来月的时间已经将九江诸城攻下,目前已经攻入了下邳国境内。好在孙策军兵力方面并不充足,再加上他在江东的地盘也不安稳,在下邳相满庞的阻击下,已经将其几万大军死死的挡在了僮国县城南面。
到这个时候,曹操这才明白四面受敌是什么样的味道,到处需要兵力,但是自己手头的兵力却只有数万精锐,根本就不敢派出去。好在,到目前为止,彭城相吕虔已经将数万大军都集结完毕,正在彭城严阵以待,再加上满庞和曹仁两人,徐州三郡的战局基本上应该能够稳定下来吧。
其实,曹操不知道是的,征东军的战争潜力也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攻下四郡数十座城池,虽然近三十万的征东军虽然只损失了三成左右的兵力,但是数十座城池攻下后,已经严生摊薄了皇甫超博手中的兵力,几乎已经将他手中的守兵全部都分派出去了,即便如此,各座城池的守兵却都不多,重要的城池约两千守兵,一般城池只有千人驻兵。
再加上几座郡城各需要驻守两到三校的战兵,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皇甫超博能够出动的兵力只有十万不到的战兵,如果硬是要说的话,还有数万的民夫和俘虏。
待将目前的情况向诸人都介绍一遍后,曹操沉声道:“诸公都说一下吧,接下来的战事该如何行事?”
“父亲,孩儿觉得我们的兵力已经不够了,应该下令再征兵,加紧练兵,否则。。。”曹昂首先开口说道;
“文若,治下各城征兵的情况如何了?”曹操点了点头,看向自己身边的荀道;
“回禀主公,各城主官主将都已经汇报上来征兵情况,目前都已经达到了两千人的规模。”
“传令下去,各城兵马数量增加到三千人吧,不,四千人。”曹操摇了摇头,摆手示意道;
“可是主公。。。”荀急道;“以我军目前的情况而言,三千人已经是极限了,若是每城增加两千人,治下还有一百四十座城池,那就是三十万大军,会支撑不住的。”
曹操却挥手制止了荀的话,道:“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吧。”
荀无言以对,只得默默的退了下去,是呀,若是被征东军从兖州赶了出去,留再多的钱粮又有何益,可是新增加近三十万大军,以曹操军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到一年时间就会被大军给拖跨。可是若是不征兵,这些城池就会全部丢了,到时侯,曹操军就成了丧家之犬。
“给子孝和子廉传令,让他们一定要守住徐州三郡,若是能够将孙策军赶出下邳就最好,若是不能,至少要保住下相以北的徐州最富庶的地方。”
稍做沉思后,曹操继续道:“给元让传令,让他无论如何要守住东郡,山阳的战事让他不用管,若是我败了,让他必须守住东郡和东平国一线,若是我胜了,就让他出兵濮阳,有多远就打多远。再派人妙才,一个月时间,某给他一个月时间,必须占领青州,然后领兵西返。”
就在曹操招集将领谋士商议对策的时候,皇甫超博也正在一愁莫中,一个多月的时间下来,自己是攻下了曹操的四郡几十个城池,但是皇甫超博突然发现,自己手里没有兵了,三十万大军四路齐发,到现在才一个月的时间,自己能够动用的兵马竟然只有十万不到了,其余的全部都派到新占领的各个城池去防御去了。
如今河南诸城的兵马已经不能够再少了,否则万一有什么紧急的情况出现的话,那么真的就是无兵可用了。
所以,皇甫超博与三大谋士商议了之后,只得下令,由黄忠领着汝南的神武营三万大军防御沛国、谯郡和梁国一线,皇甫郦部大军则北上山阳,与皇甫超博所部大军一同参与昌邑的战事。
四月八日,皇甫郦部大军抵达单父,休整一日后便开始出兵防东县城。同一日,皇甫超博留下两校战兵、两万守兵防守定陶,亲自领着近卫军、黄舞蝶部一万战兵和张部两万战兵,随同一万守兵一万民夫以及一万曹操军俘虏,一共八万兵马渡过济水,一路往东出兵昌邑。
两日后,大军抵达昌邑城下,抵达昌邑后,大军并没有马上进攻城池,而是一边在昌邑城的西面扎下了一座坚固的大营,一边等待着南面皇甫郦大军的抵达。
昌邑城与定陶城一样,也是在靠济水而筑,不过,定陶位于济水之北,而昌邑位于济水南面。昌邑城长宽约十里,城高达四丈,底宽六丈,顶宽超过三四丈,除去在城墙四角都布置有高约六丈的角楼外,城头的防御也比定陶城要严密得多,沿城墙每隔百步就有马面,在城外的护城河后面还有羊马墙。
除了这些,从暗影卫之前传回来消息显示,昌邑南门还有瓮城,城内也有更加结实的内城存在,是回字型的双重城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