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合兵昌邑城下
昌邑城内除了有严密的防御设施外,目前城内有曹操军的四万中军和四万郡国兵的兵马在城内防御。
可以说,如果没有皇甫郦部的五万兵马,皇甫超博根本就没有必要出兵昌邑,当然,光凭这些兵马皇甫超博也没有把握能够攻下昌邑,因为实际上,这些兵马中只有八万战兵和两万守兵,然后就是一万五千的民夫和一万五千的曹操军俘虏。
如此的兵力攻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优势的,不过,皇甫超博又从陈留以及豫州三郡再一次抽调了四万守兵,前来支援,加上这些守兵的话,皇甫超博手中的兵力勉强达到了昌邑城内守军的两倍,基本上还是有些把握的。
按皇甫超博几人的想法,待再过一段时间之后,河水汛期一过,就从河北调来五到八万大军,到时候攻下昌邑城就不成问题了。
昌邑城西的中军大帐内,皇甫超博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的几人道:“大军已经立好营寨,皇甫郦将军所部可有消息传来?”
旁边的郭嘉道:“今天一早便有快马来报,大军已经开始攻打防东县城,估计应该要两三日时间。”
“河北方面有何消息没有?大军准备得如何了?”
“赵云将军飞鸽传书言河北征集的五万大军已经开始往黎阳集结,只待河水汛期一过,便可安排渡河,从白马港上岸,再一路南下赶来昌邑与大军汇合。”
皇甫超博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当中,河北的援兵想要赶往青州援救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五万大军数量太少了,可是如果将这五万大军投入到兖州战场的话,胜算就大多了,所以几人再三商议之后,还是决定暂时舍弃青州两郡,全力夺取兖州诸郡,既然是兑子,那就多兑几颗。
按原定文案,自己领兵在昌邑城下牵制曹操军主力,皇甫郦部大军先将防东与东缗两城攻下,以断绝昌邑城从东南方向出现的援军,然后再与大军汇合攻城。当然,皇甫超博大军抵达昌邑城下也不是无所事事,一万多的民夫和一万多的俘虏可以将大战前期的很多准备工作都做好。
如护城河的填埋,攻城器械的准备,地道也还是可以先挖几条,等皇甫郦部大军抵达后再开始攻城,那时候,河北的五万大军应该也快要到了,等那五万大军抵达后就可以大举攻城了。
当然,如果曹操趁着这段时间的突然出城开战的话,皇甫超博更是乐意至极,要知道,他身边现在有六万战兵,更不一万七千比普通战兵更精锐的特殊兵种,攻城虽然力有不怠,但是野战却也谁都不怕。
不过,大家都相信曹操不会做这么无脑的事情,但是相关准备还是需要做的,从大营立好以后,一万五千的骑兵就来回不断的在昌邑周围二十里巡视,将昌邑城的动静盯得死死的,金雕也每隔一个时辰就到外面天上去转一圈,一旦有大股兵力接近,不出一刻钟皇甫超博就会得到消息。
“从明天开始,就做好进攻前的准备吧,独孤霸和独孤天,明天开始寻找适合挖掘地道的地方,这一次,不用那么急,时间方面会更加充分一些,而且,城内的曹操军肯定会有所准备,所以多挖几条,有惫无患,即便是最后没有能够起到作用也无妨。”
“还有就是从明天开始,安排民夫工匠开始制作大量攻城器械,俘虏也都可以用上了,填埋护城河的攻城通道也应该开始了,在皇甫郦部大军赶到之前这些事情都必须做好。”
众人一听,也都齐声应诺。
昌邑南面数十里处,防东县城是山阳郡最南面的一个县城,与济阴郡的单父县城相隔不到二十里,城池虽不大,却是北上昌邑的必经之路,若是不攻下此城,皇甫郦部大军只能绕道北上,所以一路北上,皇甫郦先要攻下此城。
此时皇甫郦部的五万兵马已经抵达了防东城下,防东城内,曹操本来安排的有五千郡国兵,不过,经过娄次抽调之后,已经只剩下两千老卒,这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两将招兵的命令到达后,又重新招募了两千士卒,不过这两千新募士卒,时间最长的也不到一个月时间,级别最高的也就在二十五级左右,与皇甫郦部的精锐战兵相差十多级。当然,这样的士卒用来守城还是勉强能够一用的。
抵达防东后,皇甫郦并未多做停留,直接下令攻城,经过一天的战事后,将城池攻下。随后,大军在防东休息一夜,留下一千人防御县城,将所有的伤兵都交给守城士卒后,押着两千的俘虏,大军便继续朝着东北方向的东缗县城而去。
东缗县城位于昌邑城东面三十余里处,控制了东缗,也就切断了曹操军从东面援兵的道路,如果曹操军要出兵援助东缗的话,除非攻下东缗,否则就只能多济水北面来援,如此一来援兵就更加麻烦一些了。
两天后,东缗县城也被皇甫郦部攻下,这一次皇甫郦留下了足足五千士卒防守城池,两千战兵三千守兵,哪怕是面对数万曹操军的进攻,最少也能够支撑三五天的时间。而曹操军的援军一旦被拖在了城下,没有城池的保护,数万征东军战兵营便转瞬便致,将其援军击溃甚至是全歼于东缗城下。
安排好东缗的防御后,皇甫郦便领着大军迅速赶到昌邑城下,与皇甫超博汇合。
昌邑城头,曹操正领着众人看着城外征东军的情况,一个时辰前,城头值守的将领就派人前来汇报,说南面有征东军大军赶来。得到汇报的曹操马上领着众人登城,看着南面缓缓逼近的数万大军,为首的两面主将旗分别是“征东军右军将军皇甫”和“征东军建威将军王”,在旁边是稍小一点的一面副将旗“征东军右积射将军管”,在他们旁边则是十数面大小的各级将领的将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