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一下收视率和绿色娱乐,大家有的人学新闻传播学都知道收视率的概念是衡量一个节目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程度的评价指标。我们国家从八十年代末引入收视率来进行评价,现在评价娱乐节目最多也是收视率,广告商看重最多也是收视率,收视率本身是一个工具,本身没有错误,关键是使用或者说评价的作用在于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适度的时候使媒体满足受众的要求,但是使用不当会使媒体去迎合一种低级趣味的低俗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比较能够接受一些新娱乐,娱乐底线也是比较低的不是特别高的,但是有的时候去地方调研,或者有时候去看一些节目,确实觉得很难在这种底线进行承受。也就是说三俗:媚俗、低俗和粗俗。也许大家不是很容易观察到,省级卫视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地级的一些节目确实是不太理想。
像《幸运5》、《开心辞典》无论是改版争取更多的受众,还是在大家慢慢的示威,无论怎么样,我们感觉到他在宣言一种知识就是财富表现的比较好,就是不必用艺术化的表现或者说用一些很灵活、低层次的趣味方法来吸引人的眼球。
另外像《红楼梦中人》这个节目的确让人很意思,它牵动了几代人的心,可能是87版还有90年代的还有电视剧和电影版的各种人物。《红楼梦中人》从头到尾都很轻松的,他们很自然通过很有深度的评委和专家以及大家对到底宝黛拆三家,到底落入谁家进行分析。像北京电视台抓住这一点做《红楼梦中人》节目。确实在创作方面才思枯竭,用这种方法来吸引人眼球,普遍缺乏创造力,我们的电视台引进欧美、港台克隆了原版的。原来美国有一个非常热门的一档节目要求《恐惧元素》,觉得一些恐怖的画面会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当你看到吃蟑螂会不会觉得很恶心的。虽然说现在的娱乐节目是全国开花而且做的很有竞争力,但是低水平的模仿问题还是防不胜防,大家打开电视机会发现主持人会差不多、娱乐节目差不多、讲的话也差不多,这跟我们国家的娱乐制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外外部节目公司会到电视台提交策划方案,会拿到5%的样片。最终获利肯定是电视台,相对比较合适的价格,或者比较合适的市场竞争力来购买。那么国内的情况是什么呢?
这种娱乐制作公司实力比较弱,用他们的创意还不如用电视台本身直接模仿好一些。要说模仿和创新先说节目改造,其实是在进行节目改造不可能是原版的。像《开心辞典》《幸运5》,还有《超级女声》,它曾经被指责模仿美国偶像。国内特有的资源来做出自己的节目,国内的特有资源是国外没有的,比如说用题材的资源像《中国之星》、《中国笑星模仿大赛》还有二人转也是中国特色的。还有《天使任务》是山东电视台的一档节目。
另外是合作资源,合作资源像跨媒体的合作。下面我以湖南电视台为例探索国内的三种模式。
首先是模仿创新,前面我说的节目改造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我现场举一些湖南电视台的案例。这个模仿创新和率先创新相比可以节省市场成本,增强竞争力。在中国市场来说是常见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另外比如像《快乐大本营》它模仿的是就是台湾的《超级星期天》,在节目规则上面做了一些本土化的改造,《完美假期》也是来自于荷兰的老大哥。
还有继承创新,在原有的方案上升级,《快乐大本营》已经有十年,他的生命力还是很旺盛,虽然已经有这么多年历史了。在全国1个城市占到4.09%,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市场生命力?因为它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我们的受众是谁?后来发现4岁的年龄层观众占到6%,后来就让更多的平民走上舞台。
还有就是《越测越开心》汪涵就是《越测越开心》起步的,可以说主持人文化和本土和草根化造成本土文化的成功。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包括中央电视台还有其它的电视台在市场上推出比较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大多是引进的欧美一流节目内容,在引进的过程当中因为这些模式已经申请了专利的保护。我们要修正原版的形态还要争得版权的获准。也就说跨国媒体,跨国新的形态正在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市场。说明什么呢?国内的节目制作机构要有这样的一个动力或者说这样的危机感,也就说一定要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和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广播影视节目。
第四就是娱乐节目的发展一定要打破垄断和封闭,促进跨区域的整合。娱乐节目是相对于其它的产业节目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电视已经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出现了“沙发土豆”,“电视猪”这样专门的称呼来形容那些热衷看电视节目的人。而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连著名作家余秋雨谈到《康熙来了》这个娱乐节目时,也“一点不掩盖对于这种娱乐节目的喜爱”。娱乐节目带给人的娱乐功能是任何节目都不能取代的。
对于电视来说,这是娱乐大行其道的年代。娱乐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渗透在电视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无处不在。在娱乐节目发展过程中,它的高收视率和巨大的商业回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短短几年,电视娱乐节目获得超乎寻常的生长,波及了大江南北的电视荧屏。实际上,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也不到0年的时间。
近几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银屏可以说是热闹非凡。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家,之后又有家电视台开办或引进了娱乐节目。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可谓是声势浩大的,相对国外电视娱乐节目而言,它发展历程足足晚了有五、六十年,但它也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突出代表的作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娱乐节目还没有发展完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下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娱乐节目的几个主要特点。
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
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主要是:娱乐节目“克隆”现象严重,不仅是模仿欧美港台之风严重,各级电视台之间的相互抄袭现象也非常严重;在一定时期内,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节目文化品位的总体不高;娱乐节目生存周期普遍较短。
.1 娱乐节目“克隆”严重,多引进,少原创
电视娱乐节目的“克隆”现象严重不仅表现在模仿国外和港台娱乐节目上比较严重,国内各级电视台之间相互的抄袭也十分严重。
.1.1
娱乐节目模仿欧美港台之风严重
说到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几个电视娱乐节目,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超级女生》、《快乐大本营》、《幸运5》、《开心辞典》但是殊不知这些节目都是抄袭而来,《超级女声》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偶像》(AmericanIdol),它是FOX公司在英国系列电视节目《流行偶像》(PopIdol)的基础上经过改编推出平民选秀节目。整个节目的形式就是通过层层的海选,最终选出大众心目中的偶像。《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秀》都脱胎于此。
《梦想中国》从中脱胎成型甚至还有一个辗转的过程。《梦想中国》是央视品牌栏目《非常6+1》的特别版, 005年《梦想中国》的活动规模和时间长度都比去年翻了一番,而且包括香港TVB在内的1家地方省台也正式加盟。《非常6+1》的制片人哈文,她证实这期节目是《梦想中国》与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合作的结果,节目的形式正是香港无线最具人气的栏目《残酷一叮》。
之前比较成功的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借鉴的是台湾的《非常男女》,央视的《实话实说》借鉴美国的“脱口秀”,《幸运5》、《开心词典》领衔的“益智类”娱乐节目也一样借鉴,不用我说,大家也可以从以上的说明看出我们的娱乐节目在模仿海外和港台的娱乐节目的现象有多么严重,现在我们认为比较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无一例外,都存在着抄袭欧美港台的影子。难道我们就没有原创点的东西出来吗?电视界有段顺口溜:“有钱的模仿外国,钱少的模仿港台,没钱的模仿中央台;君不见,两名主持人中央站,若干嘉宾两旁坐,四五方阵助威来,翻来覆去玩‘套路’”。这是对一些电视娱乐节目模仿状态的绝妙写照。
我们先撇开模仿不管,不可否认这几个娱乐节目是相当成功的,它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推向了高潮,占中国很大比例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全身心的投入全民娱乐的潮流当中。特别是近几年,“超级女生”几乎搞得万人空巷,连阿姨级别的人物都要出来秀一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的娱乐节目像这两年一样火爆过。
实际上,在模仿的同时,这些娱乐节目也是做了一些改变的。如果按鲁迅先生的思想,《超级女声》这一系列的娱乐节目其实走的是一种“拿来主义”的路线。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是在模仿别人吗?他们在国外电视节目本土化时肯定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这才使得节目成功。在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超级女声》则年龄不限、唱法不限、地域不限、职业不限,参赛门槛之低令“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口号更为真实响亮,由4岁到89岁选手参加的海选过程,应该说它是真正启动了一个全民娱乐的概念。当然节目到后来还是年轻人参与的多的结果我们暂不讨论。二是两者成本反差巨大。作为一个地方台,湖南卫视打造出《超级女声》这样一个节目的意义更在于花小钱办出大事。看过海选过程的观众不会忘记当时的简陋情景,一块幕布一张木桌三个评委,没有任何舞台背景,没有音响灯光陪衬,选手就这样孤零零的清唱。相反,《美国偶像》仅在前期海选时的投入就达80余万美元,到复赛时候,每场制作费用更是动辄逾千万。《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秀》这几个节目都获得了很大的商业成功,但许多看过《美国偶像》节目观众认为,几档节目只学到了《美国偶像》的形,丢掉了精髓,使节目成为了一个大秀场,选手的努力、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成功的不易,在节目中统统看不出来。
我们节目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挑选几个外型不错,具有各种才艺的青年才俊,这种事情娱乐公司自己也会做。如果观众只是单纯帮天娱传媒或者其他什么传媒选明星的话,观众就成了被利用者。娱乐公司自己捧出来的星是要花大价钱去打造的,但是通过观众选秀选出来的新人,不费力气去吹捧就已经名声大噪,他们要做的就是一纸合约把大众选出来的人给签了,然后发唱片、拍电视电影、做广告,他们省下了一大笔的宣传费,收益却要比自己宣传之后的还大得多。所以只是关注娱乐节目中选手的演唱、表演的话,那无疑是中了传媒的“奸计”。电视娱乐节目不应该成为某些明星制造公司的工具。在这点上《美国偶像》就有一大部分内容是选手表演前后的采访,播出采用的则都是能够出彩的部分,例如选手掩面而哭,或兴奋之极,甚至辱骂评委,这些内容为烘托竞争残酷、成功不易的气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反观《超级女声》,仅仅有可怜的一点点采访,而且大多平淡无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应该说超女到后期之后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但是现在什么晚会、歌有会比比皆是,观众又有多大兴趣去听不是那么专业的小女孩的表演呢。它前期的海选就更像是在走秀,每个人上来走一圈就下台了,而且纯粹的轻唱并没有什么看头。搞怪选手的出现也是非常偶然性质的,那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恶搞,看到那一刻,也许你会觉得挺有意思的,可是过后又什么都没有了。一般情况下,残酷的“叮”声不会因为你的恶搞而不及时出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你已经被“叮”下场了。我们只看到裁判的残酷,这样的节目内容又有什么意义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