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暮云

第二百五十四章 质子重生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2974 2024-11-18 19:40

  松州的夜晚,黑得就像凭空掉下一块大布,将万物遮盖。

  韦云紧紧握着自己的唐刀,盯着薛涛纤细的背影。

  而在他们的前头,是一个引路的唐羌混血的中年人。

  韦皋在松州的唐军大营,不是没有安排其他知情的将领,对密使予以护卫,但薛涛认为,既然选择相信郑回千辛万苦传递来的消息,前往南诏军营的动静,就应该越小越好。

  韦云在奉天城,还未成为韦皋的贴身假子时,就知道薛涛。军士们传言,那是韦帅收留的一个孤苦官眷,大帐中进进出出,定是以后要做韦帅的侍妾的。后来这女子却不明不白地跑了,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成都军府下辖的教坊中,韦云也觉得纳闷。

  如今这三年前瘦削的怯生生的小女郎,蜕变明显。在成都,她是个诗人,在松州,她隐入了那些沉默而坚毅的兵卒中。

  直到一切就绪,今晚出发。

  镰月爬上中天时,茫茫夜色中,一些草木的轮廓,终于隐约可见。

  尚有夏日余温的时令,秋虫还蓄着生机,此起彼伏的鸣叫,掩盖了三人踏在草坡上的声音。

  薛涛记得,父亲薛郧,喜欢王籍的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继而,薛涛在沉寂但坚定的行路中,想象着父亲生前最后那段旅程。

  时隔数年的怀念,令人深思沉浸,却已鲜少悲恸。穿越苍茫夜幕,薛涛仿佛能够看到父亲身着官袍,骑在马上,缓缓地往南诏走去。比起当年听到自己吟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时面有惆怅之色的父亲,薛涛此时似乎更愿意在心底刻画一个留给自己背影的父亲。

  她想,若自己有幸被后世的史家与诗家记录,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呢?少年多舛,沦落乐籍,大抵这八个字是少不了的。这大概是一个少女在这个时代,或者其后的百年千年中,都算得教人唏嘘怜悯的命途发端。

  然而贞元二年初秋的薛涛,终于在松州的夜空下确信,自己不再哀伤父母的过早离去。

  这未必不是命运的另一种成全,令她在看似伶仃的前行中,靠自己探索揣摩,从乞讨到逃离,从逢迎到拒绝,无论身份几何,仍能孤而不苦。

  薛涛在平静的自省中,当然也会想起这三年中对她影响最大的那个人。

  若不经事历人,她当然不可能如一枝翠竹,拔高生长。

  虽然君意明灭闪烁,时而带来快乐,时而带来差一口气的遗憾,时而又令人畏惧喟叹,但平心而论,她在如此年轻时便遇到了一个性格极为复杂、又并未对她过于苛严不惜的男子,不啻为老天的一份特殊眷顾。

  她第一次见到他,献上的是一首关于明月的诗,“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此刻,穿越山岭的薛涛,在抵达行程的终点前,因为一路行来并无惶惶心绪,反倒又在月色里记下了四句诗。

  “萤在荒芜月在天,

  萤飞岂到月轮边。

  重光万里应相照,

  目断云霄信不传。”

  这首诗,她会在回到成都后,上呈韦皋。她与他在今后相当长时间的关系中,除了上下级,更会是唱酬心意的诗伴。同时,这样的诗,薛涛更想送给自己。

  哪怕此番罚边不是幌子,哪怕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身处萤在荒芜月在天、目断云霄信不传的境地,她也能扎实地活下去。

  ……

  “你是薛郧的女郎君?”

  郑回的话,措辞直接,却因口吻中的慈和之气,显得更像来自长辈的探问。

  “当初得知唐使要来,我欢喜不已。建中初年唐蕃有清水之盟,吐蕃人对大唐的炽烈敌意稍有缓和,唐人来到南诏,也不会太引起吐蕃人的猜忌,我多么希望,那次就能见到圣主的使者。”

  薛涛谦逊见礼,但并无怯卑之意:“郑公,涛此番承韦节度信任,充作密使,与公见面,乃为转达韦节度促诏归唐的决诚之心。倘使公能说服南诏王归化大唐,韦节度愿办三件事。其一,以剑南西川府库出资,自蜀地至南诏,开路置驿,畅通清溪道与石门道,令南诏往来中原的商贾,不至受天险与盗匪之苦。其二,愿在成都府开设学堂,以世儒大家授课,专寓南诏子弟,每岁收生不少于百人。其三,愿遣蜀郡能工巧匠,前往南诏,教习唐弩、唐甲、唐刀制艺。”

  郑回仔细聆听,见这位风仪雅静的年轻女使,开言即颇见沉着之力,又想到她是薛郧的孩子,此前对于韦皋为何派一女子前来的疑云,也渐渐消散。

  “以上三件,韦节度以剑南西川节度使之位,便可作主。除此之外,归唐一旦有国书信物送到成都,韦节度立刻北上关中,于长安面圣,请求圣主待南诏,一如当年南诏款附大唐时,以惠养为重,无远戎之劳,无重税之苦,更不会勒令南诏以王子及贵族子弟往长安为质。总而言之,绝不会像吐蕃如今对南诏这般。”

  郑回点头,复又面露难色:“韦节度之诚,老夫自然相信。只是目下,南诏王虽倚重老夫,到底也仍忌惮南诏的几家亲蕃贵族。他们三十年来,亦与吐蕃结了些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近来窥嗅到王上有归附大唐之意,亦是多有叨扰甚至威逼之举,老夫瞧着,王上有些畏葸之象。”

  薛涛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郑公亦等了三十年。彼等明着施压,郑公何不暗中用计?”

  郑回一怔,这小女郎声音斯文柔和,却出语洗练,关键是,还透着一丝胜过男儿的果决之气。

  “用计?韦节度莫非已有计策?”

  薛涛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封信:“郑公请阅。”

  郑回打开第一封,逐字读来:“敬致王上:……回纥屡请佐天子共灭吐蕃,王不早定计,一旦为回纥所先,则王累代功名虚弃矣。且云南久为吐蕃所奴役,今不乘此时依大国之势以复怨雪耻,后悔无及矣。”

  郑回看完,薛涛又递过来第二封信。郑回瞧了,却是大吃一惊。信的落款,还是韦皋,但从信中内容来看,却好像已是商议唐、诏两国如何联军北上,夺取雅砻江至松州的大唐故地。

  郑回手指微颤,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

  “韦节度可是要使离间计?”

  薛涛道:“正是。大唐、南诏、吐蕃之间,有东蛮部落,这些部落为谋生计,时常给吐蕃人通风报信。郑公可设法,令此信落入东蛮暗桩手中,他们必会送往逻些城。赞普本就猜忌南诏,若吾等火上浇油,吐蕃对南诏更有兴师问罪之举,南诏王再不归唐,便要为砧上鱼肉了。”

  郑回闻言,还在思忖犹豫,毡帐阴影中一人,沉着嗓音道:“老师,这位唐使所说,当真妙极!”

  话音落下,此人起身钻出角落,走到郑回跟前,转头看向薛涛时,着实令薛涛一骇!

  他棕红色的面膛上,自额头至鼻梁,再到下颌,密密麻麻爬满了蚯蚓般的肉褶,连一只眼睛的眼皮都是耷拉着的,只有另一只眼睛中,眼眸漆黑如墨,又晶芒照人。

  面对薛涛惊恐发愣的表情,他抱歉地一笑,淡淡道:“大火烧的,吓到女君,见谅。”

  吐字怪异的唐音,但语法无误。

  薛涛进到帐中时,唯用心与郑回言谈,全然未曾瞩目帐中的其他人,只当那三四人,皆是郑回的侍卫。此刻听这人以师长称呼郑回,薛涛惊魂甫定后,暗忖,难道此人是南诏王室子弟?

  只听郑回向这鬼面男子道:“蒙寻,你真的愿意,随唐使去成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