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辰时二刻,便先有龙禁卫里里外外围住了馒头庵,将各处人等皆拘在一处,再不叫随意走动。巳时正,远远就见两行小太监拍着手一路小跑过来,肃清了来往街道杂人。
接着,举着明黄幡子的皇子仪仗便逶迤而来,两位小皇子的轿辇到了馒头庵大门口,戴权从后头车上下来,亲自过去扶着十一皇子下了轿,和后头宫人扶着的的十二皇子一起进了庵堂。
九岁的十一爷端坐堂上,先接见了贾府的男主子们,听他们上奏了庵内如今的灾民安置详情。
十一爷听完,说了几句赞勉之语,贾家男人俱都跪下谢了恩。
戴权便出声,请两位皇子至偏院厢房视察。
两位小皇子被众人前呼后拥着,走进了偏院的灾民安置处。
梳洗一新,统一穿着厚实蓝布棉袍的灾民们跪地高呼“千岁”,两位小皇子略看了看,说了“平身”,便由着戴权给灾民们诵读了礼部写下的骈四俪六的华丽公文,灾民们也都听不懂,只记得读完后再次跪地齐呼:“谢主隆恩。”
十一爷意兴阑珊,挥挥手叫灾民们都起来了,便跟着戴权到了后院儿。
“爷,这处还有一些灾民,乃收养堂内的孤儿,爷可与他们叙谈几句,回去也好御前奏对。”
听戴权如此说,十一爷问了问何为养生堂,便兴致勃勃去瞧了那些孩子。
秦可卿不敢出来,躲在了屋里,隔窗看着孩子们笨拙地给皇子们行礼,一时很是心疼他们跪在雪地里,怕是冷得很。
十一爷袖着紫貂的毛手筒,瞧着一个脸蛋儿通红,鼻子下挂着两道清鼻涕的三四岁小女娃娃笑问道:“你怎地流了鼻涕也不擦,你的奶嬷嬷去哪里了?”
小女娃娃抬头看了看十一爷,不知道何为“奶嬷嬷”,以为他说的是收养堂里照顾自己的嬷嬷们和秦可卿,便回身指着后头的屋子,也不说话。
十一爷便对戴权道:“必是她奶嬷嬷不上心。快叫人叉出她来,我且教一教她。”
戴权心里发笑,也不敢和十一爷说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奶嬷嬷跟着伺候的。他只是点头应下,叫几个太监进了屋,把瑟瑟发抖的几个收养堂老嬷嬷和秦可卿都架了出来。
贾珍大惊,却也不敢有丝毫动作。
院里跪着的孩子们一见那些太监对可卿和嬷嬷们不敬,当即便拔脚跑了过去,死拽着太监们,嚷嚷了起来。
“快放开李嬷嬷。”
“放了可卿姐姐!”
戴权忙呵斥道:“放肆!”
一些侍卫便上前,将孩子们都拉了开去。
十一爷瞧见鬓发被拽得散了一肩的秦可卿,诧异道:“怎会有如此年轻的奶嬷嬷?难怪她不知如何照顾这些孤儿呢。”
戴权也觉得奇怪,便出声问秦可卿究竟是何人。
秦可卿忍着惶恐跪地答道:“民女本出身收养堂,后有幸被官家收养,但民女不敢忘本,是以时常胁从嬷嬷们照看这些孩子。”
戴权点头,又看向十一爷。
十一爷“哦”了一声,问道:“你原也是孤儿?倒可怜之极。既如此,我也不怪你了,快平身吧。”
秦可卿颤抖着起了身,也不敢擅动,垂头立在了那里。
先前那个流鼻涕的小女娃娃这时抬头叫道:“可卿姐姐,燕儿冷了,燕儿想喝水。”
戴权要上前呵斥她,十一爷笑道:“童言无忌。你,是叫可卿嚒?快去照顾这个孩子吧。”
可卿闻言赶忙过去抱起了燕儿,准备退回屋里去,此时一阵风吹过,将可卿头发吹到了她脸前头,燕儿便在她怀里伸手给她挽起了头发。
十一爷抬头看了一眼,“咦”了一声道:“你怎么生得这么像溶世子?十二,你快细瞧瞧她。”
“皇兄,我也看着极像。皇祖母整日说,满天下再找不出比溶哥儿更标致的人物了,不如咱们就叫她进宫给皇祖母瞧瞧,嘻嘻,看皇祖母还如何说?”
一旁的十二皇子也好奇地瞧着可卿,笑着说道。
戴权也定睛去看,只见眼前这个女孩儿惊为天人,果然和北静王世子水溶有七八分相像之处。
可卿愣了片刻,垂头慌乱回道:“民女陋颜贱躯,王爷谬赞了
十一爷却不理会可卿,只对十二爷拍手笑道:“如此甚好,就叫她做我的宫女,哪日溶哥儿来了,叫他们站一处好好比比。”
可卿听了这话,心内惊惧万分,却站着一动也不敢动。
贾珍下死眼盯着她,心中却不知为何,并不想让任何人把可卿从他眼前带走。
“回两位王爷,此女已说给了小臣之子为妻。若太后娘娘欲要诏见此女,臣家中老太君可择日带其进宫觐见太后。”
贾珍忽然越众而出,说完这话,他自己都出了一头冷汗,魂魄简直要飞出天际去。
贾赦、贾政互看了一眼,皆瞠目结舌。
贾琏询问地瞅了瞅贾蓉,刚刚十三岁的贾蓉一脸茫然,并不知父亲何时给自己订了亲。
秦可卿险些当场昏厥过去,她心中暗念:“痴人!你自是一心为我解围。可你也不曾想想,若要我做你儿媳,这又将我一片痴心放在何处?来日你我又将如何相见?”
十一爷则皱起了眉头,看向戴权。
戴权笑了笑道:“既是宁国府订下的长孙媳,必有过人之处。来日便请带进宫来,能叫太后老人家瞧一瞧,也是她的荣耀和福分。”
十一爷哼了声,便带着人往前院走去了。
戴权等人慌忙跟了上去,不多时,二位皇子的仪仗便重新行起,浩浩荡荡返回了皇宫。
……
贾府,鸳鸯给贾母读着一封信,贾母听完久久不语,眼内却有泪光闪闪。
“老太太,您切勿太过担忧,敏姑奶奶一家吉人自有天相,定会无事的。”
贾母泪流满面,接过那封信一边抚摸一边断断续续哭道:“好容易得了个哥儿,却又……可怜我敏儿啊……我这样的年纪,却要眼瞧着他们夫妻这般生死悬于一线……”
那封信是远在姑苏林家老宅的贾敏写来的,她自产下黛玉后,身子一直不好,林如海不敢叫她再冒险怀胎,遂宽慰她有女即可。
谁知旧年间太后赐下一妾,林如海不得推拒,便送回了林家老宅,贾敏思虑再三,终是又将这贵妾送回了丈夫身边,写下书信恳切告之丈夫,务必怜惜她无子,将来恐不可立于内宅,还请赐她一个庶子。
如海接到书信,也只得纳了那位贵妾。到了前年,那位贵妾果然就顺利产下一子,前些日子林如海赴任江南盐道,便带着他们母子一同去了,打算于江南一地和贾敏母女汇合。
谁知到任不久,林如海便察觉江南盐政甚是波谲云诡,但他肩负圣上所托,岂能临阵脱逃?
林如海自知凶险异常,便当机立断令家人护着儿子和贵妾去往姑苏寻贾敏,谁知一行人还未到家,在山路上竟就遭遇了一伙强梁,母子皆亡命刀下,仅一老仆逃出生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