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牛

第012章 秋闱将至

明牛 孺子的牛 4251 2024-11-18 00:45

  林寿随便翻了几页,上面用俊秀的楷书写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看了几句,林寿就捂着脑袋开始犯晕,这尼玛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不懂啊……

  看林寿捂着脑袋,林婉儿误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多骂了两句生气了,不由得更加气呼呼地说道:“你,你,你,我不就多说了你两句嘛,你就生气了,让你不该去百花楼还是害你啊,你知不知道,今年的秋闱马上就要到了!”

  听到“秋闱”这个字眼,林寿一下子抬起头来,吃惊道:“秋闱?啥时候秋闱?”

  林婉儿皱眉道:“哥,你让百花楼里的翠屏迷傻了,今年八月就是三年一次的秋闱了啊,妹子可还记得,当年府试时你没能考中院首可是恼怒的不得了,定下豪言定要在秋闱会试中,一举拿下解元郎来证明自己的才华,不巧你这一下昏厥了一年多,不知不觉,秋闱已经到了。”

  她这一说,林寿才猛然想起,记忆中好像有这一档子事,不过那是林书生的,不是他林寿的。

  看林寿又在捂着脑袋,林婉儿以为他开始为今年的秋闱而伤神,真怕他的身体再有个三长两短,赶紧消了气,小声劝解道:“哥,你别着急啊,凭你的才华,这次定能一举中魁,你的身体还未好利索,这般着急再累坏了身子咋办,你不愿意妹子说你,妹子以后不说了便罢,只求你收收心,以后可莫要再去拿不干净的地方去了,等以后身体好些了,好赶紧备考才是。”

  林婉儿在那边劝诫着,林寿在一旁听着眼泪可都快下来了,备考备考,我这水平,考个毛线啊……林书生,我日你祖宗啊……

  所谓秋闱,指的是对科举考试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十分严格。

  童生试,是学子参加科举的资格考试,共分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生员考过县试和府试后,便可以称为“童生”,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参加的童生考过院试之后,才算是有了功名,被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秀才”,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算是正式进入了“士大夫”的阶层。

  当然这秀才也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都是有一定名额限制的,剩余的则是第三等,称为“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而林寿肉身之前的林书生,就是大明朝一名光荣的秀才,可惜他没能考中“院首”,只是个二等的“增生”,没有每月三斗廪米的津贴,不然日子不会过得如此清苦。

  林寿再往上考,就是乡试了,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两榜,正榜所取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举人了,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当了举人后,原则上来说,已经初步具备入仕资格。

  当然,这只是官面上的说法,实际上在大明朝,从秀才晋级到举人后,将是一个鱼跃龙门般的跨度。

  比如,举人有了三次会试的资格,若是三次不中,风评良好,也可以保送为官,大明朝诸多县令都是举人出身,相当于现在正处级待遇。

  第二,举人可以每月得到朝廷赏赐的俸禄,足够一家每月吃喝用度,每逢会试时,朝廷还会赏赐进京会试的盘缠。

  第三,举人可以享有免税的特权,很多农户会主动将田地产业,归到举人士绅名下,借以逃避税收、徭役,这也是举人士绅的一种主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也是最最让举人扬眉吐气的一点,那就是大明朝的举人可以见到任何官吏,都不需要下跪!

  书生的尊严,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所以来说,虽然大明朝的八股文,一方面束缚了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打开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十年寒窗苦读书,四书五经烂与心,只求一篇八股文,一朝中第为官人,这也算是当下大明朝所有书生的真实写照了。

  可惜,这其中并不包括现在的林寿。

  故去的林书生,能在弱冠之年龄考上了秀才,那也是他十年苦读圣贤书的成果,而林寿,对于四书五经什么的,可是压根都不懂啊,《论语》里有几句他倒是能背得过,张嘴也就是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在下面,就忘却了……

  可是好巧不巧的,三年一次的秋闱,就在今年举行,恰恰就被林寿给赶上了,感受着自家妹子林婉儿的殷切期盼,你让林寿如何跟她说出实情呢。

  难道要说,丫头,其实我是个穿越者,你的亲哥哥其实已经早死了?

  先不说林婉儿信不信,估计彪悍的林大娘就得掰开林寿的嘴巴,先硬灌进去两碗香炉灰水不可。

  秋闱啊秋闱,你咋不延后两年再举行呢……林寿摸着《四书》,眼泪都快下来了。

  林婉儿默默地注视着林寿,特别是自家哥哥的表情,在她提出秋闱之后,居然连连变换了数个表情,时而低潮抑郁,时而高声叹气,时而又萎靡不振的。

  这让懵懂无知的林婉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按说秋闱马上就要到了,哥哥应该高兴才对,这次的秋闱他可是盼了三年了,立志要夺取本次秋闱的解元,以光耀林家门楣的,咋就突然唉声叹气了呢。

  “哥,你咋了?”林婉儿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林寿。

  林寿却是像踩了尾巴的猫一般,一下子窜了起来,双脚落地后才猛然发觉自己反应有些过度了,摩擦着双手尴尬着笑道:“没啥没啥,只是在想着今年秋闱应该需要提前准备啥东西,所以有些失神了。”

  林婉儿这才松了一口大气,还以为自家哥哥又魔怔了呢,拍着小胸脯笑道:“哥哥,你咋忘了呢,往年咱爹在世时,考秋闱时都是我跟咱娘帮着咱爹收拾的,进场考试所用的一切用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保证误不了你的,你只管安心好好读书就是了。”然后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地向林寿兜售:“文房四宝要备齐,考篮要大个的,饭食也要备着撑饿的,门帘、油灯、卷袋、被褥、换洗的衣服等等这些都得备齐,还有锤钉小锯也得不能少……”

  林寿站在一旁心里那个暴汗啊:你这是让我去考试呢,还是去上战场啊,怎么锤子锯子钉子什么的怎么也得带啊。

  他是没真正入过考场,自然不懂,可林书生他爹可是考秋闱的老行家了,虽说专业考秋闱三十年,没有一次中举过,但是也熟练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林家备考实录”,乡试不同于童生试,要联考三场,每场在里头待三天,这对于考生来说是十足的折磨,家里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让考生在里面少遭点罪,中举的可能性也越高。

  这些考试之前的准备窍门,林书生他娘在世时,也全部手把手地传授给了林婉儿,实指望着林家能在林书生这辈上,能真正出个举人老爷来光宗耀祖。

  林寿的脸色红的快赶上关老爷了,低着头哑了唧地站在原地不说话,那是给骚的。

  好在这时候,林大娘端着一个乌黑的砂锅推开房门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大声喜道:“林秀才,林妹子,快来尝尝老身的手艺,这鸡汤啊老身足足有一年不曾做过了,不知手艺退步了没……林秀才,还傻站着干啥,还不来帮忙,不知道你家妹子下不来床嘛,真是的,老大不小的人了,还是不让人省心!”

  对于这个张嘴都是一嘴刻薄语气的林大娘,林寿突然很喜欢,赶紧爽快地应了一声,麻溜地将小饭桌搬到了林婉儿床头前,有了外人,林婉儿也不好意思再催促自家哥哥,也就对秋闱这一话题暂时放下了。

  不得不说林大娘的手艺真不是盖的,单说她做饭的速度就让人佩服,也就一炷香时间,一只整鸡就被麻利的褪毛取出内脏,然后上锅做蒸煮,然后一锅色香味俱无的鸡汤就做好了。

  林寿拿着勺子舀了舀砂锅里的鸡汤,没有调味的葱花,没放去腥的老姜,也没有补气血的红枣,就是一只母鸡剁碎了放在了清水里煮熟了端出来,舀了一口尝了尝,尼玛,还没放盐。

  当着林大娘热切询问的眼神,林寿实在说不出批评的话来,再者说有可能还怨不得她,这年头穷苦人家能吃饱就不错了,几家厨房里能常备这些调料品的,补气血的大红枣那是能卖钱的中药,谁家小小子要是多吃了一颗,那是得挨大嘴巴的抽的,只得违心赞道:“林大娘的手艺果然好,这鸡汤烧制的……果然有特色……”

  林大娘这才哈哈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好似做了一件多么了不得的大事。

  林寿将一锅鸡汤分成了三份,两跟最有肉的鸡大腿自然分给了需要进补的自家妹子,大半个鸡脯肉也分给了林大娘,人家昨夜怎么说也算是救了林寿两兄妹一命,不能亏待了人家。

  至于锅中剩余的,也就只剩下最没有几分肉的鸡脖子、鸡头和鸡爪子了,林寿倒是没嫌弃,就着两个杂和面窝窝头,啃得跐溜跐溜直响,逗得林婉儿和林大娘一直呵呵直乐。

  喝下了鸡汤,林婉儿的脸色也有了几分血气,刚刚与林寿说了那么多,也着实累了,吃罢了饭又与林大娘聊了一些家长里短后,就钻进了被窝中疲惫地睡下了,林寿轻轻地晃了晃也没醒,睡得很沉。

  婆娑的月影下,林寿与林大娘悄悄地走出了东厢房,坐在小院中的石条上,两人谁都没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地上不断晃动的树影出神。

  寂静了好一会儿后,林寿缓慢出声问道:“林大娘,今儿的牛兽医……他可曾说过丫头这腿伤,需要尽快多久治好才不留下病根?”

  林大娘想了片刻,小声道:“他好像是说寒病医治宜早不宜迟,特别是林妹子这腿又冻伤得厉害,还是尽量早点根治才好,若是晚了,恐怕就……”

  林寿叹了口气,点点头,缓慢地站起来,故作轻松地冲林大娘安慰道:“林大娘,这事你别为它伤神了,天也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丫头的汤药我来想办法。”

  林大娘轻哦了一声,转身走了几步,似有些放心不下又停了下来,纠结了会儿,回头问道:“林秀才,林妹子需要的汤药可是都是些价格昂贵的人参鹿茸啊,一根至少也得卖五六两银子,你想什么办法?”

  林寿悄悄地使劲攥紧了拳头,咬着牙根,轻声细语道:“放心,我总会想到办法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